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竺可楨-南森國際研究中心”(竺南中心)中挪合作15年暨發展戰略研討會(hui) 4月16-17日在北京舉(ju) 行。記者從(cong) 會(hui) 上獲悉,中挪雙方將在北極氣候研究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建北極氣候監測-預測平台。
挪威研究與(yu) 教育部部長Iselin Nyb?女士在致辭中表示,竺南中心是中挪科學合作的典範,對推進中挪氣候研究和教育培訓、學生交流等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她強調,在全球變暖影響下,北極海冰快速消融並進一步加速變暖,這將是我們(men) 共同的挑戰,需要廣泛的國際合作,過去15年竺南中心在氣候和極地研究方麵做了有價(jia) 值的貢獻,預期未來將取得更好的成果。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ya) 平院士表示,中國科學院將繼續支持竺南中心的建設,希望以竺南中心為(wei) 平台,加強中挪雙方在北極研究領域的合作,共同提升兩(liang) 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能力。
對於(yu) 未來的研究計劃,雙方表示,要通過竺南中心這個(ge) 合作平台,加強北極多要素(冰雪、水文、氣象等)綜合觀測數據共享,發展氣候預測係統,共建北極氣候監測-預測平台。此舉(ju) 將提升我國對北極氣候和環境變化的探索能力和認知水平,提高我國對北極海冰的預測能力,為(wei) 冰上絲(si) 綢之路建設、未來北極資源開發與(yu) 航道利用提供科學保障。
同時,中心將通過合作拓展北極氣候變化對歐亞(ya) 大陸氣候的影響研究,並針對近年來幹旱、洪澇、高溫等多發的態勢,研製極端氣候事件及其次生災害的預測係統,為(wei) 歐亞(ya) 大陸等地區的防災減災、保障綠色絲(si) 綢之路建設提供氣象服務和決(jue) 策建議。
據了解,竺南中心成立於(yu) 2003年11月3日,由挪威南森環境與(yu) 遙感中心(NERSC)、挪威卑爾根大學(UoB)、聯合研究中心(Uni)、北京大學(PKU)、南京大學(NJU)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共同創建成立。該中心旨在實現大氣科學與(yu) 相關(guan) 領域的相互融合,特別著眼於(yu) 熱帶和高緯度地區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氣候變化及相互作用,已取得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靠天吃飯 海上科考與惡劣天氣過招
航行在西南印度洋的“向陽紅10”科考船最近特別忙。它不但忙著執行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務,期間還要跟各種前來搗亂的氣象係統打交道。當地時間4月15日中午,剛剛避開惡劣天氣的“向陽紅10”船再次開始北上避風,這已是...[詳細] -
八成大學生為“手機控” 三分之一上課時間在玩手機
校園內外錢包誠可貴,流量價更高,為了玩手機,二者皆可拋。已經算是“數字原生代”的大學生每天把多少時間花在手機上?4月16日,騰訊教育—麥可思公布了《2018年在校大學生手機使用調查》。該調查顯示,超八成大學生存在手機依...[詳細] -
首個中子科學平台 交出三年“成績單” --科技日報數字報
走近大科學工程我們要製造自己的大飛機、高鐵、戰艦,哪種材料最合適?哪種構型最安全?出現了問題是什麽原因引起的?要研究這些問題,就必須借助能揭示原子、分子運動狀態的“中子散射技術”。2015年,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簡稱...[詳細] -
全球最大清潔空氣技術市場有望建成
隨著我國大氣治理的逐步深入,清潔空氣技術市場飛速發展。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主任解洪興4月1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如果2030年全國所有城市都能實現空氣質量達標,那將會創造一個超過20萬億元的市場空間,我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