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工業(ye) 技術盛會(hui) ——德國漢諾威工業(ye) 博覽會(hui) 23日拉開帷幕,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工業(ye) 互聯網與(yu) 智能製造”“智慧與(yu) 安防”“特色裝備”“新材料與(yu) 工業(ye) 基礎件”“環保科技”五大技術板塊共約70項產(chan) 品和解決(jue) 方案參展,引領中國高端製造亮相世界舞台。
工業(ye) 互聯網走向世界
航天科工打造的中國首個(ge) 工業(ye) 互聯網雲(yun) 平台INDICS,成為(wei) 展會(hui) 的熱點之一,吸引了國內(nei) 外觀眾(zhong) 的駐足觀看和體(ti) 驗。
現場展示了從(cong) 客戶下單、雲(yun) 端排產(chan) 、智能化生產(chan) 到產(chan) 品交付的雲(yun) 端生產(chan) 管理全過程:用戶可通過PC終端登錄或移動終端掃碼的方式,輸入個(ge) 性化定製信息進行下單,雲(yun) 端資源管理係統CRP對客戶訂單進行管理和排產(chan) ,排產(chan) 訂單下發到自動化產(chan) 線,產(chan) 線接收到用戶訂單後,自動分選出不同物料,通過激光打標設備做視覺定位並自動完成定製打印任務。
INDICS是航天科工發布的中國第一個(ge) 工業(ye) 互聯網雲(yun) 平台,它是工業(ye) 領域的通用雲(yun) 平台,向下能連接設備、產(chan) 品,向上能支撐應用,實現產(chan) 品、機器、數據、業(ye) 務的雲(yun) 端互聯互通和雲(yun) 端綜合集成。截至目前,INDICS注冊(ce) 企業(ye) 數已達150萬(wan) 戶,其中境外企業(ye) 1.3萬(wan) 餘(yu) 戶。
另據了解,2017年,航天科工與(yu) 德國西門子公司簽署了工業(ye) 互聯網與(yu) 智能製造領域的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打造麵向未來的工業(ye) 生態係統。
國之重器背後的“功臣”
此次展出的新材料之一——氣凝膠材料,被科學界譽為(wei) “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是目前已知熱導率最低的隔熱材料。它能代替岩棉、泡沫板等傳(chuan) 統保溫材料,大幅降低保溫層厚度,並且具有較強的抗撕扯能力,能有效避免隔熱工程中常見的破損、撕裂等現象,可廣泛應用於(yu) 熱力管道、建築節能、動力電池、特種鞋服等防火保溫領域。據了解,近年來航天科工研製的氣凝膠材料以其優(you) 異的隔熱保溫性能,先後應用於(yu)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火星車等國家級重大項目。
同時展出的繼電器連接器、精密傳(chuan) 動齒輪、精密微特電機等產(chan) 品,也都是曾為(wei) 我國“神舟飛天”“天宮對接”“玉兔漫步”“蛟龍探海”等國之重器鑄就“鋼筋鐵骨”的“功臣”。
諸多“網紅”產(chan) 品亮相
在安防領域,航天科工展示了很多自主研發“網紅”產(chan) 品。國內(nei) 首台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毫米波人體(ti) 安檢儀(yi) 就是其中之一,這個(ge) 長著“火眼金睛”的反恐神器,憑借小於(yu) 手機信號千分之一的輻射頻率,可在兩(liang) 秒內(nei) 實現對衣服下、皮膚上各種材質的藏匿物的“透視”,極大提高安檢效率和準確率。
此外,還有手持式有毒有害物質識別儀(yi) 可對各種危險品等進行快速檢測;穿牆生命探測雷達,可以穿透0.8米厚度的障礙物,實現障礙物後10米空間內(nei) 生命體(ti) 的探測,為(wei) 反恐和各類救援贏得先機;燈塔式全景攝像機,可對全視區無死角凝視監控,並對可疑目標智能分析與(yu) 定位、3D全景立體(ti) 顯示;“生命衛士”應急逃生麵罩,在災害現場能提供45分鍾安全舒適的應急呼吸防護,保障消防戰士火場救援任務和公眾(zhong) 逃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三代核電優勢基本形成 將開展批量建設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3日首次發布《我國三代核電發展戰略價值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我國三代核電發展的優勢基本形成,將在“十三五”後期進入批量化建設階段。全球核電加速發展“核電因其獨具的低碳清潔、高效穩定發電等特點,適應...[詳細] -
科普教育走進國家圖書館
雖然人們都知道我國曆史文化博大精深,但說起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有多厲害,恐怕了解的人並不多。為了讓人們對中國科技史上的重要問題有全麵、係統、深入的了解,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日前聯...[詳細] -
為極寒地區高鐵安上“中國芯”
提起高速鐵路,你會想到列車飛馳,軌道筆直;少有人注意牽引網、線路槽、信號房、配電樓,那才是高鐵的中樞神經。“四電”係統,行內稱為“高鐵之芯”。科技日報記者4月23日走進黑龍江哈牡高鐵工地,見證極寒地區的高鐵如何安上...[詳細] -
歐洲科學家呼籲建跨國人工智能研發中心
據英國《衛報》近日報道,為培養頂尖人才並將他們留在歐洲,英國、法國、德國、瑞士、以色列和荷蘭科學家聯合發表公開信,提議在歐洲創建一個大型跨國研究所,專門開展世界級的人工智能(AI)研究。他們相信,這樣做將帶來新的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