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組織航天員沙漠野外生存訓練
記者從(cong)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獲悉,在巴丹吉林沙漠參加野外生存訓練的15名航天員已於(yu) 26日全部順利返京,標誌著此次訓練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在著陸場區沙漠地域組織的航天員野外生存訓練。
為(wei) 期19天的沙漠野外生存訓練由中國航天員中心組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提供訓練保障。訓練主要針對空間站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飛船應急返回著陸沙漠地域特殊情況,旨在使航天員進一步掌握沙漠環境的生存能力、救生物品的使用方法,提高生存能力,鍛煉意誌品質,增強團隊協作和凝聚力。
據了解,航天員沙漠野外生存訓練是根據年度訓練計劃安排的,設置遠距離求救聯絡及野外生存掩體(ti) 搭建、野外生存及近距離求救聯絡、沙漠野外行進等科目,航天員分為(wei) 6組3批次展開訓練,每組48小時。中國航天員中心堅持從(cong) 嚴(yan) 從(cong) 難從(cong) 實戰出發,嚴(yan) 密組織、周密協調,全體(ti) 航天員順利完成訓練科目。
據中國航天員中心副總設計師黃偉(wei) 芬介紹,此次訓練中,航天員克服了大風揚沙、烈日高溫、降雨降溫等惡劣氣象條件的考驗,真實體(ti) 驗了沙漠的自然環境,也進一步驗證了救生物品配置的合理性,為(wei) 後續設計改進提供了依據。
據悉,訓練期間,全體(ti) 航天員還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了發射場待發段緊急撤離訓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太空行走避開這些危險
太空行走,其實就是“出艙活動”,指航天員穿上宇航服走出太空艙活動。太空行走屬於載人航天的一項關鍵技術,是航天員在軌道上安裝大型設備、進行科學實驗、施放衛星、檢查和維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例如,國際空間站已經運行多年...[詳細] -
2018年我國宇航發射任務有望突破40次
2018年,中國航天又要幹不少大事。記者3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該集團將實施長征五號發射、嫦娥四號探月、北鬥三號組網等重大任務,長征係列火箭全年計劃實施35次發射任務,創曆史新高。加上“快舟”火箭等,2018年我國宇航...[詳細] -
國際空間站微生物在太空“就地測序”
據美國太空網2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員第一次在國際空間站上對在此發現的微生物進行了DNA測序,這標誌著未知微生物首次在太空被“驗明正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