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
製度約束再嚴(yan) 一些,製度激勵更豐(feng) 富一些,製度保障更有力一些,隨著廣大科研人員的誠信意識顯著增強,全社會(hui) 的誠信基礎和創新生態持續鞏固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必將具備更堅實的基礎。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幹意見》,提出以優(you) 化科技創新環境為(wei) 目標,以推進科研誠信建設製度化為(wei) 重點,以健全完善科研誠信工作機製為(wei) 保障,堅持預防與(yu) 懲治並舉(ju) ,堅持自律與(yu) 監督並重,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嚴(yan) 肅查處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wei) ,著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科研誠信建設新格局。
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近年來,我國科研誠信建設在工作機製、製度規範、教育引導、監督懲戒等方麵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不可否認,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wei) 也時有發生。從(cong) 抄襲、剽竊他人科研成果,到偽(wei) 造、篡改研究數據、研究結論;從(cong) 購買(mai) 、代寫(xie) 、代投論文,到虛假標注獲得科技計劃(專(zhuan) 項、基金等)等資助,再到弄虛作假,騙取科技計劃(專(zhuan) 項、基金等)項目、科研經費以及獎勵、榮譽……都不難在現實中找到案例。
在有些人看來,我們(men) 正在全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力爭(zheng) 實現我國整體(ti) 科技水平從(cong) 跟跑向並行、領跑的戰略性轉變,科研人員迎來了施展才華的空前良機,頂層設計對科研人員是不是應該寬鬆一些?科學家犯了錯、失了信,乃至續保科研經費,是不是應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中國要強盛、要複興(xing) ,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wei) 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無論發展科技還是建設創新高地,都離不了一大批科研人員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麵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兢兢業(ye) 業(ye) 報效國家。越是如此,越需要科研人員講究誠信,嚴(yan) 格自我要求。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一旦失信,不僅(jin) 可能毀了事業(ye) ,也會(hui) 給國家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正因如此,中辦、國辦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幹意見》,一方麵可以促進科研人員嚴(yan) 於(yu) 自律,在法治軌道內(nei) 更加專(zhuan) 注於(yu) 科研;另一方麵有利於(yu) 營造誠實守信、追求真理、崇尚創新、鼓勵探索、勇攀高峰的良好氛圍,為(wei)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的社會(hui) 文化基礎。如果製度安排失之於(yu) 寬、失之於(yu) 鬆、失之於(yu) 軟,或者故意對失信的科研人員網開一麵,恰是對科研人員不負責任,也是對國家和民族不負責任。
日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兩(liang) 院院士大會(hui) 上強調:“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對科研人員要求嚴(yan) 格,不等於(yu) 無理苛責刁難,如果製度設計不合理,讓科研人員把精力空耗在無價(jia) 值的程序中,同樣不可取。在一些機構,由於(yu) 過於(yu) 把論文、專(zhuan) 利、榮譽性頭銜、承擔項目、獲獎等情況作為(wei) 限製性條件,存在簡單量化、重數量輕質量、“一刀切”等傾(qing) 向,導致科研人員不得不造假。故此,尊重科學研究規律,合理設定評價(jia) 周期,建立重大科學研究長周期考核機製,尤其重要。同時,讓製度保持一定的彈性,既不預設漏洞,也不疊床架屋,方是正途。
除了自律,更須他律,行之有效的製度更值得期待。建立健全職責明確、高效協同的科研誠信管理體(ti) 係,從(cong) 事科研活動及參與(yu) 科技管理服務的各類機構要切實履行科研誠信建設的主體(ti) 責任,加強科技計劃全過程的科研誠信管理,以及強化科研誠信審核等。這是遏製科研失信的重要途徑。
當前,我們(men) 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曆史性交匯期,既麵臨(lin) 著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又麵臨(lin) 著差距拉大的嚴(yan) 峻挑戰。這正是科研人員大顯身手的新時代。製度約束再嚴(yan) 一些,製度激勵更豐(feng) 富一些,製度保障更有力一些,隨著廣大科研人員的誠信意識顯著增強,全社會(hui) 的誠信基礎和創新生態持續鞏固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必將具備更堅實的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以強大裝備支撐深海科研
隻有加快發展深海裝備,實現自主創新、集成發展,以強大的裝備來支撐深海科研,才能早日取得突破性、引領性的海洋科考成果前不久,我國著名海洋地質學家、82歲的汪品先院士搭乘“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南海完成3次下潛。這...[詳細] -
砍掉繁文縟節,讓科研創新“輕裝上陣”
科研創新不同於一般的公務活動,更無法按部就班,有時候甚至需要突發的靈感。為保護這種特性,需要更為寬鬆、靈活和細膩的經費管理製度。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2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詳細] -
搞創新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在兩院院士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講‘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說明創新之艱難。”聽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科院院士李林深有感觸:我們搞創新一定要耐得住寂寞。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多次...[詳細] -
把國產科研儀器用起來
高端科研儀器的自主研製水平是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誌,要盡快彌補這方麵的短板,除了注重研製,也要注重推廣和使用日前,由中科院西安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自主研製的高性能條紋相機順利通過驗收。條紋相機是同時具備超高時間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