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
據中國農(nong) 科院最新消息,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克劍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建立了水稻無融合生殖體(ti) 係,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首次實現雜交稻性狀穩定遺傳(chuan) 到下一代。該項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yu) 《自然·生物技術》雜誌。
王克劍介紹,我國雜交水稻年種植麵積超過2.4億(yi) 畝(mu) ,占水稻總種植麵積的57%,產(chan) 量約占水稻總產(chan) 的65%;雜交水稻每年增產(chan) 約250萬(wan) 噸,可多養(yang) 活7000萬(wan) 人口。但由於(yu) 雜交種子後代會(hui) 發生性狀分離,無法保持其雜種優(you) 勢,育種家必須每年花費大量人、物、財力製種,農(nong) 民也必須每年購買(mai) 新種子。“無融合生殖能夠解決(jue) 這一難題。”他解釋,這是一種通過種子進行無性繁殖的生殖方式,可以隨著世代更迭而不改變雜交品種的雜合基因型,從(cong) 而實現雜種優(you) 勢的固定。
王克劍團隊將秈粳雜交稻品種春優(you) 84選為(wei) 水稻無融合生殖研究的模式品種,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敲除了其中4個(ge) 水稻生殖相關(guan) 基因,使雜交稻產(chan) 生了無融合生殖性狀,並產(chan) 生了與(yu) 雜交稻一樣的克隆種子;團隊進一步檢測確定,通過克隆種子培育的子代植株與(yu) 一代雜交稻高度相似。
“這項工作證明了雜交稻進行無融合生殖的可行性,是無融合生殖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yi)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如是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孫強:陪猴子的時間多過家人
一隻小小的試管猴,趴在孫強的右手小臂上,小爪子還拽著他的白大褂——這是關於孫強的一張標誌性舊照片。[詳細] -
克隆猴背後:土博士煉成細胞“去核”第一人
1月25日《細胞》(Cell)雜誌在線發表的封麵文章轟動全世界:2017年11月27日,由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團隊培育的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個體細胞克隆猴“華華”誕生。該成果標誌著我國率先開啟了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