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空氣質量“良”,也是一種傷害

牟修銳 發布時間:2019-01-11 09:54:00來源: 科技日報

  1月4日,傳(chuan) 來一個(ge) 好消息:2018年北京的空氣比往年好了不少。根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數據,2018年北京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51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同比下降12.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數據也有改善。

  確實,北京的空氣不像前幾年那樣讓人喘不過氣,但汙染仍然存在。這不,2018年PM2.5年均值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46%。這位“老朋友”還會(hui) 在空氣質量“良”時冷不丁給我和家人帶來傷(shang) 害。

  空氣質量同是“良”,但可見度不同

  我在空氣質量“良”時,於(yu) 同一個(ge) 地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號樓附近拍攝了4幅照片。對比之下,雖空氣質量同為(wei) “良”,但室外空氣可見度的差異非常大。4幅圖拍攝時的主要汙染物PM2.5實時數據分別為(wei) 13、46、58、69。這裏就帶你重新審視“良”作為(wei) 空氣質量標準的意義(yi) 。首先要記住的是,不要一見到“良”就放飛自我。

  陳鬆蹊教授領銜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和北京大學統計科學中心研究團隊,曾連續發布5份從(cong) 北京城區到京津冀及周邊共33個(ge) 城市逐年空氣質量的報告,從(cong) 單一的PM2.5數據到涵蓋包括二氧化硫、臭氧等6種常規空氣汙染物。幾乎每一份報告都有這樣一個(ge) 建議:我們(men) 關(guan) 於(yu) 空氣質量“良”的標準已偏低,建議提高標準。

  在當前極端汙染天數減少、中少量汙染頑固的情況下,這一建議顯得越來越重要可行。

  範圍太寬,“良”“好”已分家

  我們(men) 平時在手機天氣軟件上查閱的空氣質量指數,是以24小時平均濃度為(wei) 單位的。目前,我國實行的空氣質量國家標準分為(wei) 一級(對應“優(you) ”)和二級(對應“良”),對應的PM2.5 24小時平均濃度分別為(wei) 35、75微克/立方米。這意味著什麽(me) 呢?“良”的兩(liang) 端相差非常大,空氣質量同樣是良,情況卻大不相同,就如同我前麵拍攝的圖片:天明明是灰的,汙染顯而易見,但空氣質量卻是“良”。

  世界衛生組織出於(yu) 保護公眾(zhong) 健康考慮,針對PM2.5,提出最安全水平的標準為(wei) 24小時平均濃度為(wei) 25微克/立方米或更低,並建議將75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和37.5微克/立方米作為(wei) 3個(ge) 階段性過渡標準(基於(yu) PM2.5的24小時平均濃度)。各國可以在此建議基礎上製定適合的標準。美國、日本、新加坡采用35微克/立方米作為(wei) 標準,澳大利亞(ya) 是25微克/立方米,印度60微克/立方米,孟加拉國65微克/立方米,都比中國更嚴(yan) 格。相比之下,我國采用著PM2.5初期過渡標準24小時平均濃度75微克/立方米,比這些國家均低。

  陳鬆蹊團隊對逐年空氣質量變化情況有詳盡分析,簡單提煉,大概可以總結為(wei) (以PM2.5為(wei) 例):2013年到2017年的5年間,京津冀以及周邊的晉魯豫地區共33個(ge) 城市整體(ti) 呈下降趨勢,其中大部分區域包括京津冀、山東(dong) 9市、河南7市均達到“國十條”所設的減排目標。也就是說,經過治理,空氣汙染最嚴(yan) 重的京津冀近年來空氣有明顯改善,是巨大進步。

  你需要了解的低濃度PM2.5之害

  千萬(wan) 不要以為(wei) 3位數的“爆表”數字才值得警惕和防範,即使是中低濃度的PM2.5,長時間暴露其中對身體(ti) 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國外已經有不少醫學研究證實了其後果:

  加拿大的一項研究對89248名40歲—59歲女性進行了前瞻性隊列分析發現,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比增加32%。

  一項針對新英格蘭(lan) 地區年齡大於(yu) 65歲的醫保人員研究,將年平均值<10微克/立方米的PM2.5數據作為(wei) 長期暴露研究指標,將年平均值<30微克/立方米的PM2.5數據作為(wei) 短期暴露研究指標。結果表明,PM2.5與(yu) 死亡率的增加有關(guan) 。短期暴露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增加2.14%;長期暴露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增加9.28%。

  一項針對美國大陸所有醫療保險受益人(6092544人)的研究結果表明,PM2.5濃度低於(yu) 12微克/立方米時,暴露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增加13.6%;臭氧濃度低於(yu) 50ppb時,臭氧濃度每增加10ppb,死亡率增加1.0%。

  生活中,我們(men) 會(hui) 以國家空氣質量標準作為(wei) 指導。一個(ge) “良”,可能會(hui) 讓大樓的管理人員不以為(wei) 意,空氣很差也不打開新風係統;可能讓老師在PM2.5濃度已經每立方米六七十微克的情況下,還帶著學生做大量戶外運動;可能讓呼吸道或心血管病人得不到及時防護。

  因此,這裏提醒大家不僅(jin) 關(guan) 注“良”,也要關(guan) 注空氣汙染物具體(ti) 數值。我們(men) 呼籲:為(wei) 了公眾(zhong) 的健康,在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已經取得可喜成績的情況下,應該盡快提高、細化優(you) 良空氣質量標準。北大團隊報告建議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的二期過渡標準,即50微克/立方米為(wei) 良的上限。這不僅(jin) 能提醒公眾(zhong) 及時采取防護措施,在空氣質量欠佳時有效地保護自己,減少人群的長期暴露水平;同時也能為(wei) 各地治理空氣汙染,提出更高的要求,為(wei) 淨化藍天提供新的動力。

  近期有公開報道說,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將修改,實現與(yu) 國際接軌,期待看到官方的調整。畢竟,舊標準已不適應當今的需求,是時候與(yu) 時俱進,發展新的標準了。(作者係資深媒體(ti) 人)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