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區域城市2018年PM2.5濃度同比下降約10%
生態環境部17日公布,2018年1—12月“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wei) 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從(cong) 改善幅度上看,27個(ge) 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開封市同比上升。10—12月PM2.5平均濃度為(wei) 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8%,其中9城市PM2.5平均濃度降幅滿足秋冬季改善目標進度要求,降幅排名前3位的城市是邯鄲、濟寧和長治。
2018年1—12月,長三角地區41個(ge) 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wei) 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10—12月PM2.5平均濃度為(wei) 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8%;PM2.5平均濃度最低的4個(ge) 城市是舟山、溫州、台州和黃山。1—12月汾渭平原11個(ge) 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wei) 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10—12月PM2.5平均濃度為(wei) 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7%;PM2.5平均濃度最低的是呂梁,濃度最高的是鹹陽。
生態環境部還指出,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會(hui) 商預測分析,2019年1月“2+26”城市和汾渭平原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少,大氣汙染物擴散條件接近十年平均,但較2018年同期偏差;長三角地區氣溫較常年偏高、降水偏多,個(ge) 別城市在部分時段內(nei) 大氣汙染物擴散條件較差。各地應再接再厲,精準防控,確保完成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目標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芝加哥大學研究表明:中國PM2.5汙染下降 居民預期壽命延長半年
細顆粒物(PM2.5)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已經被逐步認識到。中國在2014年年初發起了汙染防治戰,2016年PM2.5大氣汙染水平比2013年下降12%。[詳細] -
2035年藍天白雲或將常駐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近日再次迎來一輪區域大氣重汙染挑戰。到1月12日,共有27個城市發布了重汙染天氣預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