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4月,別怕“超級真菌”,別信這些謠言

劉垠 發布時間:2019-04-30 09:03:00來源: 科技日報

  草長鶯飛四月天,聆聽花開的聲音,感受生命的色彩。不過,謠言散布的腳步並未停歇,有些謠言的刷屏著實引發人們(men) 恐慌,有些謠言則是強行蹭熱點讓人啼笑皆非。

  比如,不少人被“超級真菌”嚇了一跳。再如,一段3D效果的傳(chuan) 統建築群視頻,被“移花接木”成傳(chuan) 說中的“5G視頻”等。

  真相究竟如何?我們(men) 請專(zhuan) 家答疑解惑。

  謠言一

  “超級真菌”來了,將上演“生化危機”

  各種藥物治療無效、致死率極高、將上演現實版生化危機……最近,一則有關(guan) 中國確診18例“超級真菌”耳念珠菌感染的消息在社交媒體(ti) 上瘋狂傳(chuan) 播。那麽(me) ,耳念珠菌感染真的這麽(me) 可怕嗎?

  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廣華表示,“超級真菌”在中國大規模暴發可能性較小,目前耳念珠菌對健康人不會(hui) 造成太大影響。

  據介紹,耳念珠菌具有超強耐藥性和高達60%的血液感染死亡率,因而被稱為(wei) “超級真菌”,其部分臨(lin) 床菌株,用當前抗真菌藥物完全無法控製。這種被媒體(ti) 冠以“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最早於(yu) 2009年在日本發現,但耳念珠菌從(cong) 何而來目前還不確定。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北京大學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劉偉(wei) 認為(wei) ,耳念珠菌不同菌株在細胞形態、毒力和致病性等方麵有很大的差異性,將其籠統地稱為(wei) “超級真菌”並不嚴(yan) 謹。我國目前已確診的耳念珠菌感染,並未表現出對多種抗真菌藥物耐藥,而且沒有因感染而死亡的病例出現,公眾(zhong) 沒有必要恐慌。

  黃廣華表示,耳念珠菌易在醫院傳(chuan) 播,尤其是重症病房,但不會(hui) 通過空氣傳(chuan) 播。“常規消毒很難消除耳念珠菌,與(yu) 攜帶者或感染者共用醫療器械,易造成感染。”

  謠言二

  心髒病突發沒帶藥,用力咳嗽可救命

  近日,一篇題為(wei) 《歌手劉歡突發心髒病,隻因做對了一件事,關(guan) 鍵時刻救了自己一命!》的文章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文章稱,最近劉歡在錄製綜藝節目時突發心髒病,緊急時刻,他吃了速效救心丸而化險為(wei) 夷。但如果身邊沒有藥,用力咳嗽、按摩穴位、喝口涼水這3招能救命。

  “我們(men) 對於(yu) 心髒病的治療,一個(ge) 是藥物治療,另一個(ge) 是非藥物療法,這兩(liang) 個(ge) 療法能否起效,關(guan) 鍵要看患者具體(ti) 得了什麽(me) 病。”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內(nei) 科行政副主任張振鵬解釋說,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都有相應的適應症和禁忌症,用對了就能救人,用不對就是害人。

  張振鵬以最常見的、疾病譜最廣的冠心病為(wei) 例說,當患者發病時,服用速效救心丸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心絞痛,前提是心髒缺血不是特別嚴(yan) 重。大量的實驗已證明,速效救心丸有輕度擴張冠狀動脈血管的作用,可緩解心髒供血不足。

  “咳嗽治療的方法的確存在,但它要求在某些特定場景下才可使用。像咳嗽、深吸氣之類的‘偏方’,對緩解冠心病基本無效。”張振鵬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如果患者麵臨(lin) 嚴(yan) 重的急性心肌梗死或心髒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反複、用力地咳嗽,隻會(hui) 增加心髒的負擔和心肌耗氧量,反而會(hui) 加重患者病情。

  采訪中,張振鵬一再強調,如果患者出現胸疼或胸悶等不適症狀,在服用速效救心丸等藥物緩解後,最好還是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

  謠言三

  神奇5G視頻,能讓你“穿越時空”

  最近,一段3D效果的傳(chuan) 統建築群視頻在網上流傳(chuan) 。視頻中,多名觀眾(zhong) 用手機對著一整麵牆的電子顯示屏在拍攝,邊拍邊發出陣陣驚歎。電子顯示屏上不斷出現各種傳(chuan) 統建築,如同參觀者漫步其中,讓人產(chan) 生身臨(lin) 其境的錯覺。

  視頻配文稱:“上麵是5G視頻,請點開看看,感覺如身臨(lin) 其境,像坐飛機一樣穿越空間和時間,美妙極了……”

  這段玄乎其玄的視頻,果真得到5G的加持了嗎?隨後的調查證實,網傳(chuan) 視頻實際上是安徽黃山城市展覽館的裸眼3D展覽視頻,根本和5G沒關(guan) 係。

  早在2017年,安徽當地媒體(ti) 黃山交通旅遊廣播曾發布一條題為(wei) 《黃山城市展覽館探秘》的視頻新聞。視頻中,該場館相關(guan) 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men) 把黃山市的一些旅遊景點,通過3D建模的形式串起來,製作了這段立體(ti) 視頻,能達到裸眼3D的效果,讓觀眾(zhong) 感覺身臨(lin) 其境。

  真相水落石出,這則消息是將3D視頻“移花接木”後強行蹭了“5G”的熱點,一段固定播放的3D視頻和5G並無直接關(guan) 係。而我們(men) 常說的5G網絡,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特點是高速率、大帶寬、低延時,一部超高畫質電影甚至能在1秒之內(nei) 下載完成。

  謠言四

  用某些手段,孩子近視可以被治愈

  最近一段時間,有些商家打出各種號稱能在約定期限內(nei) 幫助孩子降低近視度數甚至治愈近視的廣告,用的字眼全都是“近視治愈”“近視康複”“近視克星”等。

  不少家長被這種“神奇”的治療效果所吸引,但兒(er) 童青少年近視,到底能不能通過各種手段被治愈?來自官方的答案與(yu) 商家的宣傳(chuan) 口號恰恰相反,不能!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規範兒(er) 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 切實加強監管的通知》,要求從(cong) 事兒(er) 童青少年近視矯正的機構或個(ge) 人,不得在開展近視矯正對外宣傳(chuan) 中使用“康複”“降低度數”“近視治愈”等表述,誤導近視兒(er) 童青少年和家長。

  “近視的本質是眼球前後徑的變化,俗稱眼軸長度變長,以目前的技術手段來看,這是一種不可逆的變化。”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防治科主任朱劍鋒表示,還沒有一種安全有效的辦法能使眼軸長度恢複如常。

  既然近視不可治愈,我們(men) 又該如何防患於(yu) 未然?專(zhuan) 家介紹,兒(er) 童青少年時期可通過科學用眼、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等方式預防、控製和減緩近視。研究顯示,青少年的戶外運動時間與(yu) 近視發生率呈負相關(guan) 。延緩近視的方法是早發現、早矯正。

  謠言五

  第三代身份證功能強大,可定位能購物

  近日,一則和身份證有關(guan) 的消息在網上熱傳(chuan) ,該消息宣稱:第三代身份證已在設計之中,會(hui) 加入眾(zhong) 多新功能,其中就包括定位功能。當身份證遺失後,可以在線上或公安部門追蹤到身份證的位置。此外,身份證還新增了銀行卡、信用卡、社保卡、購物卡功能。

  看到這裏,不少人都以為(wei) ,科技含量滿滿的第三代身份證功能真的很強大。也有人擔心,這樣的身份證如果丟(diu) 了怎麽(me) 辦?銀行卡會(hui) 不會(hui) 被刷爆?

  飛象網創始人項立剛表示,我們(men) 的手機為(wei) 什麽(me) 能實現定位,是因為(wei) 打開手機連網時,手機連接了附近基站,這樣就大致可以知道個(ge) 人所在位置。但是,如果隻是一張簡單的身份證,沒有能源支持,沒有通信網絡,怎麽(me) 能遠距離定位呢?事實上,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張卡能夠在沒有通信能力和能源的支持下,實現定位功能。

  而網警的辟謠也印證了這一說法,第三代身份證的定位功能不存在,不僅(jin) 如此,恐怕上述消息所說的其他功能,也都八字沒有一撇。第三代身份證正處於(yu) 設計階段,並未正式發布,也就是說,二代身份證距離退休還有一段時間。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這些和太空有關的謠言扯到天際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聞名已久的“太空雙生子”實驗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結果。隨後關於這個實驗,網上流傳出這樣的說法:“NASA航天員太空待340天,8.7%的DNA發生永久突變”。不過,很快這就被證實是誤讀。[詳細]
  • 這些關於綠植的謠言騙了你多少年

    春天草木蔥蘢,生機勃發,很多朋友都會萌生在自家或辦公室裏養幾株綠植,足不出戶就能感受春意的想法。然而網上流傳的一些關於植物的說法卻讓人想養,又不敢養。現在我們就來告訴大家哪些常見的說法是錯誤的,讓你放心大膽地擁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