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加快生態文明製度體係建設

鄔曉燕 發布時間:2018-06-27 11:31:00 光明網-《光明日報》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men) 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強調:“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我們(men) 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重要內(nei) 容,開展了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加強頂層設計,出台了《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關(guan) 於(yu) 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製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黨(dang) 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重要文件,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然而,在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加快形成的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缺乏係統性、整體(ti) 性、協調性等不足。譬如,環境要素管理存在分散化、環節化、領域化等缺陷,環境部門管理存在職能交叉、衝(chong) 突或脫節等問題,環境問題解決(jue) 存在短期性和暫時性的弊端,缺乏貫穿始終的過程式管理及後續監督、追加評價(jia) 等。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環保形勢更趨複雜嚴(yan) 峻;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對更優(you) 美環境的訴求更加迫切。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加快構建以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保障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為(wei) 新時代解決(jue) 錯綜複雜的生態環境問題、化解現階段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提供製度依據和保障,建設美麗(li) 中國,為(wei) 人民創造良好生產(chan) 生活環境。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人民立場的鮮明體(ti) 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生態環境是關(guan) 係黨(dang) 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guan) 係民生的重大社會(hui) 問題。他還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wei) 民,重點解決(jue) 損害群眾(zhong) 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我們(men) 要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加強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建設。

建設科學規範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這是實現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要求和黨(dang) 執政為(wei) 民的責任擔當。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是現代國家治理的重要內(nei) 容。要實行最嚴(yan) 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不斷完善科學規範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體(ti) 製機製改革,堅定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建設民主公正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為(wei) 多元利益主體(ti) 積極參與(yu) 環境治理提供強有力的製度保障。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建設必須全麵反映不同社會(hui) 群體(ti) 的環境需求,協調和促進環境利益與(yu) 風險的合理分配,為(wei) 政府、企業(ye) 、公眾(zhong) 、環境公益組織等多元利益主體(ti) 協商共治環境生態難題提供製度保障,構建政府為(wei) 主導、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社會(hui) 組織和公眾(zhong) 共同參與(yu) 的環境治理體(ti) 係。

建設運行高效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積極承擔中國參與(yu) 全球環境治理的責任與(yu) 使命,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ti) 係,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建設運行高效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有助於(yu) 推動綠色發展和美麗(li) 中國建設,探索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道路,為(wei) 解決(jue) 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ti) 係,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jia) 值觀念為(wei) 準則的生態文化體(ti) 係,以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為(wei) 主體(ti) 的生態經濟體(ti) 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的目標責任體(ti) 係,以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保障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以生態係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wei) 重點的生態安全體(ti) 係。我們(men) 要以此為(wei) 遵循,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環境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生態文明目標責任,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yu) 政府治理、企業(ye) 創新、行業(ye) 發展、公眾(zhong) 生活各方麵,為(wei) 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學苑論衡:全麵深化改革詮釋馬克思主義實踐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麵深化改革,注重在頂層設計、基層探索、狠抓落實等關鍵環節上下功夫、見成效,生動詮釋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人民立場、開放意識和科學方法。[詳細]
  • 治理之道:以增強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習近平同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糧食安全始終是關係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詳細]
  • 新知新覺:更好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

    習近平主席在博鼇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提出一係列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對外開放打開新局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