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激活鄉村振興的人才活力

郭君平 發布時間:2018-08-08 09:07:00 光明網-《光明日報》

【財經論語】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提出,“要實施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核心是人才,鄉(xiang) 村人力資源開發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第一要務。

當前,各類人才短缺成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過程中麵臨(lin) 的突出難點:一是人才總量不足,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專(zhuan) 業(ye) 人才數量無法滿足需求。二是人才結構不合理,在生產(chan) 經營、創新創業(ye) 、社會(hui) 服務、公共發展以及鄉(xiang) 村治理等領域的核心人才匱乏。三是人才整體(ti) 素質偏低、知識老化,創業(ye) 興(xing) 業(ye) 能力不強,示範帶動作用不明顯,滿足不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所需勞動力與(yu) 智力支持的要求。隨著城鎮化加速推進,鄉(xiang) 村特別是貧困村,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hui) 經營的農(nong) 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出現農(nong) 村人口“老齡化”、農(nong) 村“空心化”現象,致使農(nong) 村發展中人才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鄉(xiang) 村旅遊項目深受遊客歡迎。新華社發

造成鄉(xiang) 村人才短缺的原因眾(zhong) 多,究其主因有四點:一是教育的目標偏失,導致高等教育或職業(ye) 技術培養(yang) 的“人才”和升學無望的初高中畢業(ye) 生都主動或被動地向經濟發達地區單向輸出。二是長期存在的城鄉(xiang) 二元結構體(ti) 製,迫使農(nong) 村人才為(wei) 改變自身或家庭命運通過各種途徑離開農(nong) 村流向城市。三是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投資大、風險高、效益難以保障的先天劣勢,使得農(nong) 村難以留住人才,大量優(you) 質青壯勞動力離開鄉(xiang) 土。三是政府培訓錯位,培訓內(nei) 容針對性不強、缺乏吸引力且形式不合理,致使在鄉(xiang) 人才難以得到“營養(yang) 補充”。四是農(nong) 村家庭教育投資收益低、成本(包括直接成本與(yu) 機會(hui) 成本)高,弱化了農(nong) 村人力資本積累。

人才興(xing) 則鄉(xiang) 村興(xi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是人才振興(xing)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有20多處提到“人才”二字,由此可見人才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支撐作用。為(wei) 破解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短缺這一困局,各地應牢固樹立“人才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第一資源”理念,堅持立足中國國情,借鑒國際有益經驗,從(cong) 不同方麵聚集人氣共建美麗(li) 鄉(xiang) 村。

一方麵,盤活人才存量,減少人才外流。通過加大宣傳(chuan) 力度,增強農(nong) 村年輕一代知農(nong) 、愛農(nong) 、學農(nong) 、事農(nong) 的意識和“綠領一族”“新農(nong) 人”的職業(ye) 榮譽感。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類教育培訓資源,緊緊圍繞各地主導產(chan) 業(ye) ,從(cong) 專(zhuan) 業(ye) 大戶、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農(nong) 業(ye) 企業(ye) 、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等農(nong) 業(ye) 主體(ti) 人員中精選招收對象,實施分類培育。加快農(nong) 村人才市場建設,完善農(nong) 村人才流動機製,推動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導向,提升農(nong) 村基層組織和村民自治組織的領導力、凝聚力、戰鬥力。

另一方麵,擴大人才增量,鼓勵人才進村。打好感情牌,廣泛深入挖掘域外人才資源,通過親(qin) 情、鄉(xiang) 情感召他們(men) 參與(yu) “反哺工程”,支援家鄉(xiang) 建設。打好環境牌,要不斷加強農(nong) 村交通、通訊、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教育、醫療衛生、社會(hui) 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要倡導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行最嚴(yan) 格的環境保護製度,將農(nong) 村打造成人與(yu) 自然、人與(yu) 人和諧共生的生態宜居地,讓人才有“此心安處是吾鄉(xiang) ”的歸屬感。要打好事業(ye) 牌,搭建創新創業(ye) 大舞台,讓已然跳出“農(nong) 門”的農(nong) 民工、大學畢業(ye) 生、企業(ye) 主、退役軍(jun) 人和離退休幹部、教師等“城歸族”返鄉(xiang) 創業(ye) 有機會(hui) 、幹事有平台、發展有空間。要打好政策牌,構建更加科學規範、開放包容、運行有效的人才政策體(ti) 係,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ti) 製機製障礙,進一步解放和增強人才活力,讓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才。

古語有雲(yun) :“為(wei) 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關(guan) 鍵在人”。在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中,我國需要推動新農(nong) 村建設的生力軍(jun) ,更需促進農(nong) 村發展的各類高素質人才,尤其是懂農(nong) 業(ye) 、愛農(nong) 村、愛農(nong) 民的年輕人去幹事創業(ye) ,聚集人氣振興(xing) 鄉(xiang) 村。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