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物流業(ye) “大而不強”,“有沒有”的問題已經解決(jue) ,“好不好”的矛盾日趨凸顯
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動脈係統。物流成本的高低,影響著我國經濟肌體(ti) 的活力。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部署調整運輸結構、提高運輸效率,旨在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提升實體(ti) 經濟競爭(zheng) 力。怎樣通過效率化配送降低物流成本,如何借助信息手段提高運送效率,再次成為(wei) 業(ye) 界熱議的話題。
現代化經濟體(ti) 係,離不開物流的高質量發展。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受生產(chan) 經營成本上升、市場競爭(zheng) 加劇等多種因素影響,一些企業(ye) 為(wei)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開始尋求物流業(ye) 務外包,由此啟動了我國物流的社會(hui) 化進程。進入21世紀,由於(yu) 國家政策的推動,新興(xing) 的物流業(ye) 發展迅速。近年來,我國每年派送的包裹量占全球總量四成,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物流大國。2017年全國快遞業(ye) 務量完成了400.6億(yi) 件,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對全球包裹快遞量的增長貢獻率超過了50%。
然而,我國物流業(ye) “大而不強”也是一個(ge) 客觀事實。“有沒有”的問題已經解決(jue) ,“好不好”的矛盾日趨凸顯。以提質增效而言,還有不少短板需要補齊。硬件跟軟件比,軟件是短板;生產(chan) 端跟消費端比,生產(chan) 端是短板;鄉(xiang) 村和城市比,鄉(xiang) 村是短板;國際和國內(nei) 比,國際是短板……存在這些短板,主要不是基礎設施問題,而是能不能有效地進行物流的組織和運營。目前,多數物流資源是分割的,同質化、單一化還相當普遍,需要推進資源整合、要素聯動,實現互利共贏。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我們(men) 需要打造一個(ge) 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讓它成為(wei) 一個(ge) 開放平台,以網絡化整合分散的物流資源,以數據化讓物流跑得更有效率,並將物流嵌入到整個(ge) 經濟社會(hui) 和世界經貿的生態鏈中,進行規模化、高效化運行。
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需要把握物流未來發展的趨勢。當前,互聯網與(yu) 物流業(ye)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快速迭代,“智能革命”正在重塑物流行業(ye) 新生態。但我們(men) 研究發現,很多物流領域的創新,包括新技術、新模式,都不是在物流領域產(chan) 生的。比如精益物流管理,源自有關(guan) 汽車企業(ye) 的準時生產(chan) 製。這也從(cong) 側(ce) 麵說明,流通模式演變將成為(wei) 未來物流發展變革的重要力量,而技術隻是實現手段。這就要求我們(men) 在關(guan) 注新技術發展的同時,更要關(guan) 注未來整體(ti) 經濟運行格局、生產(chan) 組織模式、生活消費形態等。換句話說,物流高質量發展一定要建立和生產(chan) 消費模式相協同、標準相通的物流新模式。國家正在做的骨幹物流信息平台、正在構建的國家物流樞紐,都與(yu) 此密切相關(guan) ,也都是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推動物流業(ye) 高質量發展,本質上是為(wei) 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通過構建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讓物流“跑得快”又“跑得省”“跑得好”,主動服務於(yu) 精準脫貧、消費升級、民生改善、生態保護等需求,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才能讓老百姓擁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作者為(wei)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物流研究室主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學習評論: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
我們黨立誌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歸根到底在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詳細] -
奏響“學以成人”的哲學樂章——寫在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開幕之際
8月13日至20日,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詳細] -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見證中國文學邁向高峰的堅實腳步
8月11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各評獎委員會在國家公證機構的公證下進行最後一輪投票。在莊重、嚴肅的計票環節結束之後,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宣讀了投票結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