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全球治理變革

楊華鋒 發布時間:2018-08-14 15:39:00 光明網

“一帶一路”倡議是在中國與(yu) 世界關(guan) 係發生曆史性變化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它是全球治理變革的必然產(chan) 物,體(ti) 現了中國參與(yu) 全球治理的努力。隨著全球貿易糾紛與(yu) 關(guan) 稅壁壘不斷升溫,傳(chuan) 統治理理念和治理實踐已然無法滿足日益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之變化需求,全球治理麵臨(lin) 不同程度的規則赤字、民主赤字以及發展赤字。特別是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關(guan) 係中的民主訴求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帶一路”的提出適逢其時。“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於(yu) 共商、共建、共享國際社會(hui) 格局的構建,以協商治理、合作治理的路徑推進全球善治的實踐。5年來,共有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積極支持和參與(yu) ,70多個(ge) 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得到了國際社會(hui) 的廣泛認可與(yu) 支持。

首先,“一帶一路”是新型的全球化,致力於(yu) 構建“去中心化”的全球治理。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全球化其實是西方或一部分國家的現代化,而“一帶一路”追求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現代化。在全球貿易體(ti) 係中,囿於(yu) 勞動分工體(ti) 係與(yu) 商品交換關(guan) 係的因素,“中心-邊緣”結構的國際格局長期存在,並日益導致富國愈富,窮國愈窮。隨著全球經濟發展,不平等不是縮小了,而是加劇了。在此情境下,“一帶一路”主張打破“中心-邊緣”結構的束縛,激活傳(chuan) 統邊緣地區資源,消除孤島現象,將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與(yu) 地區鏈接至全球經濟社會(hui) 網絡之中,構建“去中心化”的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公平與(yu) 普惠發展。

其次,“一帶一路”是典型的全球公共產(chan) 品,有助於(yu) 推進全球合作共治的實踐。 “一帶一路”具有非排他性、非競爭(zheng) 性,沒有限製性和約束性的製度壁壘,對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開放,既是區域合作,也是全球合作的實踐。當今世界是互聯互通的世界,解決(jue) 人類共同麵臨(lin) 的難題需要各國攜手合作,“一帶一路”的目的正是在於(yu) 融入世界,而非領導世界。自提出倡議以來,中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yu) 全球治理體(ti) 係的改革和建設,倡導平等發展、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合作模式。搭建更加廣泛的國際合作平台,共建公共基礎設施,如發起成立亞(ya) 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絲(si) 路基金、南南合作基金等,促進區域內(nei) 國家間的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承辦APEC會(hui) 議、G20峰會(hui)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推進多元協商、溝通對話合作機製的構建。

再者,“一帶一路”倡導的“共商、共建、共享”基本原則,有助於(yu) 建立更具代表性、包容性、開放性和公正性的全球治理體(ti) 係。 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倡導國際關(guan) 係民主化,“一帶一路”是建立在尊重各國主權基礎上的平等參與(yu) 、互利共贏,不輸出意識形態、不複製發展模式,這一原則為(wei) 國際社會(hui) 多元主體(ti) 的平等參與(yu) 和民主協商治理提供了製度性保障。全球治理的本質意味著治理主體(ti) 的多元化、治理方式的多樣性和治理策略的協同性。“一帶一路”倡議是在共商、共建、共享治理觀基礎上,構建的新型國際關(guan) 係,是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時代注腳。其將開放的、包容的全球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作為(wei) 共同體(ti) 的核心目標,致力於(yu) 解決(jue) 全球治理的失靈、失衡和失序問題,有助於(yu) 建立更具代表性、包容性、開放性和公正性的全球治理體(ti) 係。

最後,“一帶一路”既強調政府作用,也強調市場作用,注重采取公私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來解決(jue) 治理問題,有助於(yu) 豐(feng) 富全球治理策略。 全球治理主張在多元主義(yi) 的基礎上,打破霸權、強權思維,通過積極的經濟文化交流,避免不同文明之間的摩擦與(yu) 衝(chong) 突。在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的新型發展觀的理念支持下,尋求多方合作的方式方法,不單單要注重傳(chuan) 統政府間的國際合作,也要注重市場企業(ye) 間的合作嚐試,同時積極鼓勵與(yu) 推進公私合作的方式來改善全球治理境況,從(cong) 而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解決(jue) 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從(cong) 這個(ge) 層麵來講,“一帶一路”提供了很好的範式。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