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ge) 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大千世界,五彩繽紛、光怪陸離、誘惑很多,一些黨(dang) 員幹部之所以走上貪腐之路,根本原因還在於(yu) 自我放縱、貪欲膨脹,麵對誘惑喪(sang) 失初心、丟(diu) 失靈魂、迷失自我、全線失守,最終隻能是自取其辱、自我毀滅。
誘惑麵前,要戰勝自己,必須要保持足夠的戒懼和警醒,必須要有晉代第一良吏吳隱之飲“貪泉”而不貪的定力。據《晉書(shu) ·良吏傳(chuan) ·吳隱之》中記載,距廣州20裏的石門有一“貪泉”,相傳(chuan) 喝了“貪泉”之水便會(hui) 生出貪欲。吳隱之任廣州太守時,不信這個(ge) 邪,照飲不誤,飲後還寫(xie) 了一首詩:“古人雲(yun) 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意思是,人們(men) 都說飲了“貪泉”水,就會(hui) 貪財愛寶,試想如果讓伯夷叔齊那樣品行高潔的人喝了,我想終究不會(hui) 改變那顆清廉的初心。
東(dong) 晉時期,當時的廣州雖然地方偏遠,卻出產(chan) 象牙、珍珠、名貴藥材,這些東(dong) 西隨便搜刮一些都是一筆巨大財富。前後幾任官員,都是中了“貪泉”之“毒”,成為(wei) 貪贓枉法之輩,唯獨吳隱之飲“貪泉”而不貪,在廣州任職期間,平日裏粗茶淡飯,衣物器具十分簡樸,贏得“處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的讚譽,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ge) 道理:飲“貪泉”者未必貪,飲“廉泉”者未必廉。廉與(yu) 貪、清與(yu) 濁,完全取決(jue) 於(yu) 自己廉潔自律的初心,取決(jue) 於(yu) 心不貪、嘴不饞、手不伸、色不戀的定力。
時下,人們(men) 常說不正之風是腐敗的溫床,金錢、美女是致命的誘惑,但是,為(wei) 什麽(me) 有的人就能頂得住,有的人卻經不住引誘呢?歸根結底還是自身的定力問題。定力,是把握自己、掌控自己的決(jue) 心和意誌。頭腦中道德良知、法紀觀念占了上風,自己就能戰勝自己,就有了對“貪泉”之“毒”的免疫力,不為(wei) 外境所惑,不被假象所迷,不因名利而動。反之,心眼裏金錢、美色占了上風,自己就會(hui) 被自己打敗,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就會(hui) 在欲望、誘惑等形形色色的“貪泉”麵前做了俘虜,闖紅燈、越紅線,恣意妄為(wei) ,如初食鴉片一般不能自拔,直至身陷囹圄才“悔之晚矣”。
事實上,天上掉餡餅之時,就是地上有陷阱之日。很多時候,危險就源於(yu) 疏忽大意,失敗就源於(yu) 防線失守。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對於(yu) 黨(dang) 員幹部來說,要想在欲望、誘惑等形形色色的“貪泉”麵前,守住防線、不打敗仗,吳隱之飲“貪泉”而不貪,就是看得見的哲理,也是最好的說服。劉少奇在《論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修養(yang) 》中寫(xie) 道,對於(yu) 覺悟高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來說,“即使在他個(ge) 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這是定力的“修煉大法”,是修身律己的理想境界,也是黨(dang) 員幹部忠誠幹淨擔當的基本要求。
飲“貪泉”而不貪,當“讀者”容易,當“作者”難。要修煉飲“貪泉”而不貪的定力,必須時刻保持“慎獨、慎微、慎始、慎初”的清醒,嚴(yan) 以修身,知善明惡,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塑造,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筋壯骨”,切實增強內(nei) 在的免疫力,不讓自己的一顆心在“貪泉”中時時浸泡,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如履薄冰、如臨(lin) 深淵的自覺,追求高尚情操、遠離低級趣味,真正做到心中有規矩,眼中知善惡,以高尚的品格、過硬的作風、不變的定力,走好自己的“趕考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大家手筆:讀懂人民美好生活的意蘊
人民美好生活,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日益得到廣泛認同的新概念、新理念。[詳細] -
大家手筆:以“日新”精神縱深推進改革開放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中國人熟知的名句,它出自儒家經典《大學》。“日新”的說法出現後,後世思想家不斷闡發,對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產生了很大影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