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解決(jue) 基層群眾(zhong) 反映的“辦事難”“辦事慢”問題,15個(ge) 省(區、市)的100個(ge) 縣(市、區)自去年開始推行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工作。四川省作為(wei) 試點省份之一,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在各地逐漸形成了一係列清晰、明確、規範的基層政務公開標準,既校正了基層政務公開“隨意化”傾(qing) 向,也推動了政府行政權力運行的公開化、透明化。
如何打通政務公開“最後一公裏”,是個(ge) 不小的難題。在基層一些地方,政務公開存在不規範、不標準的問題,甚至出現“公開的信息公眾(zhong) 不需要,公眾(zhong) 需要的信息不公開”的怪現象。這種不接地氣的政務公開方式,不僅(jin) 浪費行政資源、走向形式主義(yi) ,反過來也加劇了老百姓“辦事難”“辦事慢”的困擾。推動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正是要解決(jue) 以上問題。
設立明確的標準、便於(yu) 執行的規範,是首要問題。在試點縣青川,通過“線上線下”問需、特邀監督員問效、“兩(liang) 代表一委員”會(hui) 診,向全縣268個(ge) 村(社區)發放6000餘(yu) 份政務公開事項征求意見表,進而梳理出縣級公開事項501項、鄉(xiang) 級119項、村級96項。成都市新都區,盡管不是試點地區,但經過3年多努力,建立了通用基礎標準、服務提供標準、服務保障標準、服務監督評價(jia) 標準和崗位工作標準5大體(ti) 係、22個(ge) 子體(ti) 係,涵蓋1300餘(yu) 項事項。形成標準和規範,也就形成了穩定的預期。政府服務有了遵循、老百姓辦事有了依據,政務公開的效率大大提高。
打通信息渠道,讓陽光真正照進來,是一項重要課題。萬(wan) 源市的試點圍繞公開方式展開,有改良也有創新,建立起“網絡+實體(ti) +活動”的立體(ti) 模式。當地把政府網站作為(wei) 第一信息源,在信息發布、政策解讀、在線服務、公眾(zhong) 互動等方麵做細、做實。同時增加報紙、電視等信息發布頻率,打造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ti) 矩陣,對農(nong) 村基層幹部“微權力”、農(nong) 村“三資”、扶貧和惠農(nong) 政策等54項內(nei) 容全程公開,打造了政務公開的“陽光房”。
與(yu) 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guan) 程度越高的信息,關(guan) 注度也就越高,越要拓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攀枝花市西區從(cong) 保障性住房入手,初步構建起全流程、多形式、廣覆蓋的大政務公開格局。當地從(cong) 房源信息確認之初,就做到“公開無漏項”;年度建設計劃、房源麵積戶型等關(guan) 鍵信息,采用“線上線下”結合公開;擬分配房源、配租標準等信息實時公開;分配搖號辦法從(cong) 製定到實施,邀請群眾(zhong) 全程參與(yu) 監督。全區統一管理的公共租賃房3199套,經濟適用房及棚戶區改造安置房15539套,基本實現“零投訴”。事實證明,加大基層政務公開力度,不僅(jin) 能倒逼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質量的提高,更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催化劑。
現階段,我國政務公開的重點在基層政府,難點也在基層政府。從(cong) 試點效果看,基層政務公開已經積累了不少有益經驗。下一步更要讓這些經驗形成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好落地、能操作的規範與(yu) 標準。當然,基層政務公開也必須考慮各地差異,切忌搞一刀切。在統一規範與(yu) 因地製宜之間找到平衡,不僅(jin) 是做好政務公開的要點,也是製定公共政策的關(guan) 鍵。(作者為(wei) 四川省政府信息公開辦公室副主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一線視角:考研熱也需冷思考
致力於成為拔尖創新的學術人才或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才是理性而科學的考研動機日前,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發布了近四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數據分析報告。[詳細] -
望海樓:諉過於人非大國所為
近日,美國方麵表示,中國近來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的態度有所變化,影響了美朝通過談判解決半島核問題的進程。[詳細] -
“一帶一路”為非洲提供新動力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趙磊日前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是中國開放融入世界的舉措,希望可以借此凝聚全球智慧,形成各方均能積極參與的國際合作新形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