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天,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引起越來越多國家熱烈響應。5年後的8月27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hui) 在北京召開。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了重要講話,為(wei)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過去5年,“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麵臨(lin) 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不斷抬頭、貧富懸殊加劇等諸多逆境和壓力。然而,短短5年的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共建“一帶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成為(wei) 中國與(yu) 世界開放合作的重大創舉(ju) 。
5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成為(wei) 完善全球治理體(ti) 係變革的創舉(ju) 。與(yu) 零和博弈思維不同,“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同沿線國家謀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推動各國加強政治互信、經濟互融、人文互通。“一帶一路”由中國首倡,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改寫(xie) 了國際關(guan) 係演變的慣有軌跡,書(shu) 寫(xie) 了國家互動的新邏輯與(yu) 合作藍圖。
5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成為(wei) 造福沿線國家的發展創舉(ju) 。長期以來,全球化的發展動力一直源於(yu) 西方,非西方國家處在邊緣位置。5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呼應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工業(ye) 化城鎮化、實現經濟獨立和民族振興(xing) 的需要,滿足了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對促和平、謀發展的願望,得到了廣泛支持。這一倡議,成為(wei) 人類社會(hui) 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的重要引擎。
5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成為(wei) 彰顯中國智慧的思想創舉(ju) 。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就是為(wei) 世界提供新思想、新方案。共建“一帶一路”,正是中國參與(yu) 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ti) 係、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中國方案。“一帶一路”倡議用短短5年時間,證明中國有能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有能力為(wei) 解決(jue) 全球困惑提供原創性的思想和方案。
新事物發展不會(hui) 一帆風順。5年來,共建“一帶一路”遇到一些輿論質疑甚至抹黑,“新殖民主義(yi) ”“撒錢當冤大頭”“債(zhai) 權帝國主義(yi) ”“地緣擴張說”“過剩產(chan) 能輸出論”“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等論調甚囂塵上。這些論調反映了一些人的偏見、短視甚至敵視,卻也從(cong) 某個(ge) 角度折射出“一帶一路”的全球影響力。
凡是過去,皆為(wei) 序章。習(xi) 近平在講話中指出,過去幾年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ti) 布局,繪就了一幅“大寫(xie) 意”,今後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
大道終致遠,海闊納百川。今天,“一帶一路”建設把參與(yu) 各國人民緊密聯係在了一起。麵向未來,中國將一步一個(ge) 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讓“一帶一路”結出更多碩果,更好造福沿線國家人民。
(作者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一帶一路”為非洲提供新動力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趙磊日前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是中國開放融入世界的舉措,希望可以借此凝聚全球智慧,形成各方均能積極參與的國際合作新形式。[詳細] -
政策溝通: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
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五通”之首,政策溝通是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各領域務實合作的前提與保障,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頂層設計與政策支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