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新知新覺:把握辯證思維 促進改革開放

劉潤 發布時間:2018-09-06 08:49:00 人民日報

改革開放是決(jue) 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guan) 鍵抉擇,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曆史要求。40年來,黨(dang) 在帶領人民推進改革開放過程中,始終堅持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hui) 發展曆史邏輯的辯證統一,在認識和處理理論與(yu) 實踐、政府與(yu) 市場、效率與(yu) 公平、中國與(yu) 世界等一係列重大關(guan) 係中體(ti) 現出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特色。

“看不見的手”與(yu) “看得見的手”有機統一。建立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堅持用好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是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的必然要求。隨著改革的推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從(cong) 起“基礎性作用”提升到起“決(jue) 定性作用”,功能和定位日益清晰。但市場不是萬(wan) 能的,存在著盲目性和自發性,也會(hui) 出現失靈。我們(men) 黨(dang) 始終堅持用“兩(liang) 點論”和辯證法來看待市場經濟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的關(guan) 係、市場與(yu) 政府的作用,認為(wei) 市場與(yu) 政府的職能定位不同,二者不是對立關(guan) 係,而是共同服務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在改革實踐中,一方麵,政府大幅度減少對資源的直接配置,不斷釋放市場活力,逐步從(cong) 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yu) 者轉變為(wei) 市場秩序的維護者;另一方麵,始終堅持公有製經濟的主體(ti) 地位,更好發揮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的作用,加強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hui) 公正。同時,通過不斷的自我革命改善國家政治生態,建設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使市場競爭(zheng) 環境更加公平、有效。

為(wei) 了人民與(yu) 依靠人民有機統一。“發展為(wei) 了人民”是我國40年改革開放始終不變的政治立場。從(cong) 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到推動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從(cong)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改革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高興(xing) 不高興(xing) 、答應不答應作為(wei) 衡量得失的根本標準。任何一項重大改革決(jue) 策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去把握,都要從(cong) 人民利益出發去謀劃。“發展為(wei) 了人民”使改革贏得人民群眾(zhong) 的擁護,具備深厚的群眾(zhong) 基礎。堅持“發展依靠人民”與(yu) “發展為(wei) 了人民”相統一,是改革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人民群眾(zhong) 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我們(men) 力量的源泉。我國的經濟改革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發揮群眾(zhong) 首創精神,把人民群眾(zhong) 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隻要有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支持和參與(yu) ,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實幹精神與(yu) 理論認知有機統一。在社會(hui) 主義(yi) 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僅(jin) 是實踐問題,也是理論問題。從(cong) 計劃到市場,從(cong) “一大二公”到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從(cong) “吃大鍋飯”到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圍繞市場取向改革所帶來的一係列經濟製度變革,無不挑戰著傳(chuan) 統社會(hui) 主義(yi) 的理論認知。把理論認知與(yu) 實幹精神統一起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實踐中闖出社會(hui) 主義(yi) 新天地、彰顯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是我國改革的重要智慧。“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yi) 都沒有”“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這種“幹出來”的精神與(yu) 智慧貫穿於(yu) 改革開放全過程。一方麵,通過“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推進改革;另一方麵,加強頂層設計,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hui) 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正是在不斷深化改革的實踐中,我們(men) 對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理論認知愈加清晰,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愈益增強。“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堅持實幹精神與(yu) 理論認知的有機統一,實現了從(cong) 實踐創新到理論創新、以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的循環互動。

對內(nei) 改革與(yu) 對外開放有機統一。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40年來,中國堅持利用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推動改革發展。從(cong) 最初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到主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實行既“引進來”又“走出去”的開放戰略;通過與(yu) 國際規則接軌,倒逼企業(ye) 建立現代企業(ye) 製度,不斷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積極轉變政府職能,營造穩定透明的政策環境、高效規範的行政環境和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不斷滿足改革開放對製度供給的需求,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中國不斷推出高水平的開放舉(ju) 措,積極參與(yu) 和推動經濟全球化,與(yu) 世界其他經濟體(ti) 共同分享發展機遇。“一帶一路”建設作為(wei) 中國對外開放的新舉(ju) 措和國際經濟合作的新平台,在全球層麵促進互利共贏,不僅(jin) 為(wei) 中國改革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動力、拓展新的空間,也為(wei) 世界經濟繁榮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中國智慧、貢獻中國力量。

(作者單位:沈陽師範大學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