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

曲紅梅 發布時間:2018-09-11 11:08:00 光明日報

馬克思的倫(lun) 理觀研究在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思想史上一直是一個(ge) 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產(chan) 生這個(ge) 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馬克思的著作浩繁,涉獵廣泛,並且他對道德問題的研究與(yu) 其他領域的研究混合在一起,使得研究者們(men) 常常隻能通過隻言片語來理解他的思想,難免“管中窺豹,隻見一斑”。二是從(cong) 表麵上看,馬克思在他的一生中對道德倫(lun) 理的看法發生過重大的變化,馬克思之後的學者們(men) 常常就這些變化及其背後的原因展開爭(zheng) 論,並產(chan) 生了解釋馬克思倫(lun) 理思想的不同方式。三是馬克思的過早逝世,使得他思想的很多方麵沒有得到明確闡發。在道德理論方麵,我們(men) 就更可以確定地說,他沒有為(wei) 我們(men) 提供一種像他之前的思想家(比如康德)那樣構建的規範倫(lun) 理學體(ti) 係。這也給很多馬克思的批判者落下了口實,指責馬克思的理論存在著先天的缺陷,難以解決(jue) 實際的道德問題。那麽(me) ,馬克思的道德語係是否真的如此?我們(men) 從(cong) 馬克思已經呈現給我們(men) 的思想軌跡中能否探察出一種道德哲學的表達?歸根結底,“馬克思的倫(lun) 理觀是什麽(me) ”已經成為(wei) 當代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隻有從(cong) 確立馬克思的倫(lun) 理觀出發來明晰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研究的內(nei) 容、範圍和方法,才不會(hui) 脫離馬克思的原著及其彰顯的精神氣質,不會(hui) 脫離馬克思主義(yi) 哲學本身,不會(hui) 形成片段式的、肢解式的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思想研究。

為(wei) 了確保我們(men) 準確找到合適的道路,在探尋馬克思的倫(lun) 理觀的過程中,有幾個(ge) 方麵需要我們(men) 格外注意。

第一,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研究的主要理論困難——所謂的“馬克思道德悖論問題”是不可回避的。在馬克思之後的關(guan) 於(yu) 馬克思道德理論研究的領域內(nei) ,有一個(ge) 長期存在的理論困難:人們(men) 發現馬克思在其著作中,一方麵認為(wei) 道德是意識形態應被摒棄,另一方麵又從(cong) 道德上譴責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和壓榨。20世紀初期的伯恩斯坦、考茨基以及奧地利的馬克思主義(yi) 者,三、四十年代的人道主義(yi) 的馬克思主義(yi) 者和科學主義(yi) 的馬克思主義(yi) 者都意識到這個(ge) 問題並提出了解釋路徑。馬克思主義(yi) 進入中國後,李大釗和瞿秋白都注意到了這個(ge) 問題。縱觀馬克思道德理論的闡釋史,我們(men) 可以看到人們(men) 以不同的形式闡述所謂的“馬克思道德悖論”:以人的類本質為(wei) 基礎的人道主義(yi) 與(yu) 後來的曆史唯物主義(yi) 的對立;對資本主義(yi) 的道德譴責與(yu) 道德被判定是意識形態之間的對立;階級社會(hui) 的道德與(yu) “共產(chan) 主義(yi) 道德”之間的矛盾。這是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研究中最為(wei) 重要的理論問題,是任何一個(ge) 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研究者都需要麵對的理論困難。想要正確認識繼而解決(jue) 這一理論困難,除了回到馬克思那裏,具體(ti) 分析其有關(guan) 道德問題的不同文本的情境,揭示其中的內(nei) 在關(guan) 聯,更為(wei) 重要的是要從(cong) 根本上明確馬克思的倫(lun) 理觀。隻有當我們(men) 可以充分把握馬克思有關(guan) 倫(lun) 理道德問題的根本看法,對馬克思的倫(lun) 理觀有了明確認識,我們(men) 才可以分析、解決(jue) 或者批判這個(ge) 所謂的“馬克思的道德悖論”,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正名。實際上,這個(ge) 理論難題隻存在於(yu) 現代道德哲學的解釋框架之內(nei) 。馬克思為(wei) 我們(men) 提供的是以曆史唯物主義(yi) 為(wei) 哲學觀和方法論理解人之為(wei) 人的生活方式和相互關(guan) 係,在其中,原有的道德概念——“人道主義(yi) ”“正義(yi) ”“平等”“自由”等都需要重新定義(yi) 和理解,所謂的“馬克思的道德悖論”也將瓦解。

第二,以非馬克思主義(yi) 的方式理解和重構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理論是有問題的。西方學界在20世紀70年代興(xing) 起的分析的馬克思主義(yi) ,對馬克思的道德理論做出了諸多闡釋。比如,他們(men) 要求厘清功利主義(yi) 與(yu) 馬克思主義(yi) 的關(guan) 係;他們(men) 要求正麵回答“無產(chan) 階級道德是不是意識形態”這個(ge) 問題;他們(men) 期望在馬克思主義(yi) 中探尋個(ge) 人道德存在的可能性。這些問題的提出具有重大意義(yi) 。我們(men) 在當代研究馬克思主義(yi) 的倫(lun) 理思想,必須麵對並回答上述問題。但是,分析的馬克思主義(yi) 解決(jue) 問題的方式需要我們(men) 審慎地對待。分析的馬克思主義(yi) 者們(men) 是以分析的方法“重建”馬克思的倫(lun) 理思想。在他們(men) 看來,馬克思主義(yi) 本身缺乏有價(jia) 值的方法,需要求助於(yu) 當代西方哲學和社會(hui) 科學的“分析方法”。在“分析的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術語中,“分析”是關(guan) 鍵詞,“馬克思主義(yi) ”是被分析的對象。在此,馬克思主義(yi) 隻是一堆等待加工的材料,它有無倫(lun) 理觀都不重要。分析的馬克思主義(yi) 者以分析哲學的方法重新加工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思想,使其具有“分析的精神”。但這種方式在理解馬克思道德理論時表現出的片麵性、肢解性和局部治療,導致馬克思道德理論核心精神的喪(sang) 失。分析的馬克思主義(yi) 者過多關(guan) 注對馬克思文本的精細分析,缺乏對整體(ti) 馬克思倫(lun) 理思想的總體(ti) 把握以及對馬克思所表達的時代精神的深切共鳴,無法理解馬克思道德理論的整體(ti) 氣質。

基於(yu) 分析的馬克思主義(yi) 所存在的問題,也有學者認為(wei) 我們(men) 需要從(cong) 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哲學那裏尋找馬克思倫(lun) 理思想的基本原則。這仍是有問題的。馬克思的倫(lun) 理觀表達的是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不同於(yu) 其他倫(lun) 理理論的獨特性。須知,馬克思的思想並非哲學史鏈條上緊密咬合的一環,而是改弦更張的變音。揭示馬克思思想的創新性和革命性以區分馬克思哲學與(yu) 傳(chuan) 統哲學是馬克思主義(yi) 者必須完成的任務。對於(yu) 馬克思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yi) 的思想家來說,我們(men) 更應該關(guan) 注的是作為(wei) 新思想開啟者的他。應該說,馬克思哲學的出現,得益於(yu) 在馬克思之前的哲學史乃至思想史。但更重要的是,馬克思的出現改變了曆史,因為(wei) 他所要做的並非是在觀念的曆史中加進緊密貼合的一環,而是要改變人們(men) 看待曆史和觀念的方式。因此,以黑格爾、康德、盧梭乃至亞(ya) 裏士多德的倫(lun) 理觀來分析和理解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思想並不是研究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的合理路徑,我們(men) 更應該關(guan) 注馬克思自己的倫(lun) 理觀,它有助於(yu) 我們(men) 維護馬克思以及馬克思主義(yi) 的價(jia) 值和尊嚴(yan) ,而不是被人們(men) 當作粗俗的經濟主義(yi) 棄如敝屣。

第三,在當代西方倫(lun) 理學的框架內(nei) 尋找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的準則是不可行的。眾(zhong) 所周知,道德哲學包括元倫(lun) 理學和規範倫(lun) 理學兩(liang) 部分。在摩爾之前的倫(lun) 理學傳(chuan) 統主要以美德倫(lun) 理學、義(yi) 務論倫(lun) 理學和功利主義(yi) 倫(lun) 理學為(wei) 代表。大多數的規範倫(lun) 理理論旨在發現隱藏在道德實踐背後的一般道德原則,並以此來指導和規定人們(men) 的道德生活。但摩爾提出了元倫(lun) 理學,試圖打破規範倫(lun) 理學的傳(chuan) 統,對“善”“應當”“正當”等這樣一些道德概念的意義(yi) 作出科學分析,從(cong) 價(jia) 值中立的立場獲得對倫(lun) 理學的重新定位。摩爾之後的倫(lun) 理學研究,在理論建構中基本上體(ti) 現為(wei) 如下情況:要麽(me) 由於(yu) 反對傳(chuan) 統規範倫(lun) 理學、倡導元倫(lun) 理學而表現為(wei) 一種形式主義(yi) ;要麽(me) 由於(yu) 反對傳(chuan) 統價(jia) 值和曆史主義(yi) ,注重個(ge) 體(ti) 自由和自我創造而表現為(wei) 一種相對主義(yi) 和非曆史主義(yi) 。這樣的特征表明,當代西方倫(lun) 理學的各個(ge) 流派大多已經摒棄了傳(chuan) 統倫(lun) 理學的絕對主義(yi) 方法和曾經包含的合理的曆史主義(yi) 洞見,它們(men) 漠視道德傳(chuan) 統的連續和承繼,強調道德的創造性和更新性,否認道德普遍性,注重主觀情感和願望的表達,使道德理論體(ti) 現為(wei) 不同程度的主觀化和相對化。這也同時表明,當代西方的道德研究主要表現在曆史維度與(yu) 人道維度的對立。而解決(jue) 曆史維度與(yu) 人道維度的對立正是馬克思倫(lun) 理觀的核心任務。因此,當代西方的倫(lun) 理學研究可以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提供諸多研究資源和素材,卻不能構建馬克思的倫(lun) 理觀。不僅(jin) 如此,我們(men) 確立了馬克思的倫(lun) 理觀,反過來會(hui) 對當代倫(lun) 理學理論的發展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馬克思的倫(lun) 理觀作為(wei) 馬克思道德哲學的元理論,可以為(wei) 當代西方道德哲學的觀點紛爭(zheng) 提供一種方法論。

基於(yu) 上述幾個(ge) 方麵,我們(men) 可以得出關(guan) 於(yu) 馬克思倫(lun) 理觀的兩(liang) 條結論:首先,馬克思倫(lun) 理觀的形成經曆了一個(ge) 曆史性演進的過程。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的很多論題在馬克思早期思想中都以萌芽的形態存在著,但馬克思在其人生的不同階段采取了不同的論證道德問題的方式。馬克思的倫(lun) 理觀是馬克思的思想發展到成熟階段,隨著曆史唯物主義(yi) 的創立才完全確立起來的,是真正表達馬克思主義(yi) 革命精神的倫(lun) 理觀。

其次,馬克思的倫(lun) 理觀不是固化的。無論是以分析哲學的方式、德國古典哲學的方式、亞(ya) 裏士多德的方式還是當代西方倫(lun) 理學的方式確立馬克思的倫(lun) 理觀,都是以一種確定無疑的、固化的倫(lun) 理原則為(wei) 基礎解釋道德現象和倫(lun) 理問題。在馬克思那裏,不存在固定的倫(lun) 理原則。馬克思提供給我們(men) 的是一種理解和批判倫(lun) 理道德問題的視角和方法論,卻從(cong) 來沒有提供給我們(men) 一個(ge) 可以用來解釋一切道德現象的抽象原則。

在理解和吸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哲學研究的豐(feng) 富成果和中國社會(hui) 實踐的寶貴經驗的基礎上,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探尋中國式的“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觀”的研究路向,不僅(jin) 能夠正確看待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與(yu) 當代西方倫(lun) 理學的關(guan) 係,更能夠確立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與(yu)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哲學的關(guan) 係以及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與(yu) 當代中國現實的關(guan) 係。一旦確立了馬克思的倫(lun) 理觀,馬克思倫(lun) 理思想轉變的性質、馬克思道德理論中存在的矛盾以及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都將得到合理的解答。

(作者係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吉林大學哲學社會(hui) 學院教授,本文為(wei) 教育部人文社會(hui) 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哲學研究的範式轉換和理念創新”[17JJD720002]階段性成果)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