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給我們(men) 留下的最有價(jia) 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yi) 。馬克思主義(yi) 不僅(jin) 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自從(cong) 有了馬克思主義(yi) ,近代以來飽受外來侵略、災難深重的中國實現了從(cong) 東(dong) 亞(ya) 病夫到站起來、從(cong) 一窮二白到富起來的偉(wei) 大曆史性飛躍,並迎來了從(cong) 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的偉(wei) 大飛躍。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的偉(wei) 大成功,不僅(jin) 雄辯地證明馬克思主義(yi) 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強大生命力,極大增強了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影響力,同時也使得馬克思主義(yi) 獲得了巨大發展,不斷開辟出新境界、開創出新形態。事實證明,馬克思主義(yi) 和近代以來的中國是休戚與(yu) 共、生死相依的命運共同體(ti)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就是維係這個(ge) 命運共同體(ti) 的一根紅線,是我們(men) 對於(yu) 馬克思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的真正繼承。今天,必須在這一理論站位上才能真正學懂弄通做實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
一、把握時代問題、闡發時代精神、引領時代潮流,既是馬克思主義(yi) 始終具有強大真理力量和生命力的原因,也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的基本曆史和理論邏輯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對任何思想的認識和評價(jia) 都依據於(yu) 它對其賴以產(chan) 生的那個(ge) 時代及其特征的把握程度,而對時代、時代潮流和時代精神的科學把握,則是馬克思和他的繼承者們(men) 在思想上一脈相承的特點。著名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家梅林曾深刻指出,對於(yu) 馬克思偉(wei) 大思想的出現,在過去的時代就是最天才的頭腦也不能把它硬想出來,隻有在人類曆史的一定點上才能揭穿它的秘密。(梅林:《保衛馬克思主義(yi) 》,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頁)因此,認識馬克思,必須認識產(chan) 生他的那個(ge) 時代;評價(jia) 馬克思,必須著眼於(yu) 馬克思對於(yu) 時代的把握;繼承馬克思的精神財富,必須堅持和發展馬克思科學把握時代的立場觀點方法。
馬克思主義(yi) 形成時期的顯著時代特征是兩(liang) 大革命交替、兩(liang) 大思潮交匯。具體(ti) 地說,當時還處在資產(chan) 階級民主革命時期,但現代無產(chan) 階級革命已經步入了世界曆史的舞台,並展現出日益強勁的發展勢頭。與(yu) 此相應,代表新興(xing) 資產(chan) 階級思想成果的古典思潮風頭正勁,支配著人們(men) 的思維方式和曆史視野,而代表早期工人階級不成熟狀態的空想社會(hui) 主義(yi) 思潮也應運而生,開拓了人們(men) 的思想空間和探索路徑。伴隨著時代的大變動,是曆史場景的快速切換,社會(hui) 矛盾的錯綜複雜,困難挑戰層出不窮,出路前景迷霧重重。所有的困惑集中在資本主義(yi) 發展產(chan) 生的兩(liang) 大悖論上:一是物質財富的巨大增長和貧困的空前加劇並存,二是物質財富的豐(feng) 富多樣和人的片麵發展同在。盡管各種思想流派都貢獻了自己的思考,但隻有馬克思解答了這一時代悖論。
把握時代的關(guan) 鍵,在於(yu) 破解“時代之問”。雖然對於(yu) 時代的挑戰人們(men) 都有不同程度的感知,但是難在正確地提出問題。“一個(ge) 時代的迫切問題,有著和任何在內(nei) 容上有根據的因而也是合理的問題共同的命運: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公開的、無所顧忌的、支配一切個(ge) 人的時代之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3頁)在馬克思時代,“人的解放”已經喊了幾百年,但都是空洞的幻想,脫離現實的口號,怎麽(me) 才能轉變為(wei) 具有實踐意義(yi) 的時代命題呢?隻有馬克思以深邃的曆史唯物主義(yi) 眼光第一次提出,人的解放必須歸結到無產(chan) 階級的解放,“19世紀革命的秘密:無產(chan) 階級的解放”。(《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6頁)無產(chan) 階級的解放因而真正成為(wei) 人類解放的時代問題。
可見,把握時代的困難在於(yu) 發現堪當大任的新階級。在曆史交替的大變動時代,發現新階級並不容易。最為(wei) 明顯的是無產(chan) 階級的貧困問題及其引發的社會(hui) 變革討論,雖然已經引起了普遍關(guan) 注,卻未能跳出資產(chan) 階級社會(hui) 私有製的狹隘眼界。馬克思第一個(ge) 看到了無產(chan) 階級革命取代資產(chan) 階級革命、共產(chan) 主義(yi) 運動取代啟蒙運動的曆史趨勢。馬克思不僅(jin) 從(cong) 近代以來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的曆史考察中發現了現代無產(chan) 階級,不僅(jin) 從(cong) 親(qin) 身組織的國際工人運動中完成了同工人階級的結合,更從(cong) 巴黎公社的偉(wei) 大革命中看到了工人階級的曆史主動性和創造性,從(cong) 而確立了通過無產(chan) 階級專(zhuan) 政過渡到無階級社會(hui) 的思想。
今天,“盡管我們(men) 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cong) 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men) 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yi) 所指明的曆史時代。這是我們(men) 對馬克思主義(yi) 保持堅定信心、對社會(hui) 主義(yi) 保持必勝信念的科學根據。”(《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頁)從(cong) 時代特征上看,我們(men) 確實正在經曆類似馬克思生活時期的曆史場景,這就是“百年未遇之大變局”。當代世界呈現出深刻複雜變化的態勢,充滿著不確定性,使得人們(men) 對未來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人類社會(hui) 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遠遠超過人類應對挑戰的共識,發展的機遇隱藏在層出不窮的挑戰中,人類的共同利益分割在局部利益的凸顯和衝(chong) 突中,曆史潮流在諸多逆流和漩渦的幹擾下時隱時現。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後退,人類麵臨(lin) 著新的重大抉擇。回答這些時代之問,必須不畏浮雲(yun) 遮望眼,善於(yu) 撥雲(yun) 見日,認清世界大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堅持了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判斷時代潮流必須依據客觀曆史規律的觀點,關(guan) 於(yu) 把曆史潮流和它所包裹的外衣進行科學剝離的觀點,關(guan) 於(yu) 依托新的社會(hui) 力量推進曆史潮流的觀點等,並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創造性運用,為(wei) 我們(men) 判斷時代、認清時代潮流奠立了堅實基礎。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正是基於(yu) 當代中國發生的曆史性變化、對我國所處的新曆史方位所作出的科學論斷,同時也是基於(yu) 當代世界格局和新秩序,特別是當代中國與(yu) 世界關(guan) 係的曆史性變化所作出的重大判斷。
新時代所確立的曆史方位,表明當代中國與(yu) 當代世界正處在一個(ge) 大轉折的曆史關(guan) 頭。一個(ge) 古老的東(dong) 方民族,既有幾千年光輝燦爛、從(cong) 未中斷的驕人曆史,又有近代以來任人宰割、國破家亡的百年恥辱,而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經過百年奮鬥,終於(yu) 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這一發生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巨變,必然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世界曆史的進程。新時代所確立的曆史方位,表明我們(men) 堅定不移地把和平發展視為(wei) 當今時代的時代主題和時代特征,表明我們(men) 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作為(wei) 當代中國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的主題,表明我們(men) 把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為(wei) 建立當代中國與(yu) 世界關(guan) 係的指導思想。對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與(yu) 資本主義(yi) 加以切割,在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中和第三世界國家、新興(xing) 市場國家一道發揮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主力軍(jun) 作用,促進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規則的建立等,都是引領時代潮流的創舉(ju) 。
二、確立以現代工人階級為(wei) 核心的人民曆史主體(ti) 地位,是馬克思主義(yi) 全部理論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的根本立場
曆史總是人的曆史,關(guan) 鍵是誰創造曆史,作為(wei) 曆史活動主體(ti) 的人如何認定。從(cong) 世界觀上看,歸根到底是兩(liang) 種認定:一是個(ge) 體(ti) 主體(ti) ,這種認定與(yu) 人們(men) 的經驗似乎吻合,人的存在首先是有生命的個(ge) 體(ti) 。但是,生物意義(yi) 上的個(ge) 體(ti) 並非曆史活動的主體(ti) ,隻有在不斷解決(jue) 與(yu) 自然的矛盾關(guan) 係中,通過社會(hui) 化過程才能形成曆史活動的主體(ti) 。從(cong) 抽象的個(ge) 體(ti) 主體(ti) 出發,從(cong) 認識論看,肯定沒有客觀規律,即便有也不可知。因而曆史的創造源泉最終隻能訴諸抽象的人性,或所謂的“重疊共識”。而從(cong) 政治實踐看,把抽象的個(ge) 人當作曆史活動的主體(ti) ,無論多麽(me) 冠冕堂皇,最終必定是維護少數特殊個(ge) 人的統治。二是確立人民的曆史主體(ti) 地位,必須突破人民是個(ge) 人的集合體(ti) 、人民利益是個(ge) 人利益相加這一錯誤認知,闡明人民作為(wei) 曆史活動有機主體(ti) 的科學性。有了人民主體(ti) ,曆史才有客觀規律可循,認識和掌握曆史規律才成為(wei) 可能。可以說,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對立,從(cong) 根本上是兩(liang) 種曆史主體(ti) 的對立;唯物史觀是人民史觀,而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觀歸根到底是個(ge) 人史觀。
確立人民的曆史主體(ti) 地位,必須解決(jue) 人民是如何創造曆史的這一難題。利益是曆史活動的動力,個(ge) 人主體(ti) 論和人民主體(ti) 論分別依托個(ge) 人利益和普遍利益,因此,解決(jue) 人民創造曆史的關(guan) 鍵是闡明普遍利益的現實性。馬克思的發現歸結起來,就是指明在存在階級利益對抗的社會(hui) ,人類普遍利益唯一可能的現實形式是革命階級的階級利益。他的研究表明,曆史,尤其是法國大革命史表明,任何一個(ge) 試圖領導革命的階級,其階級利益必然這樣那樣地和人類的現實普遍利益相吻合。充當解放者角色的“這個(ge) 階級與(yu) 整個(ge) 社會(hui) 親(qin) 如兄弟,匯合起來,與(yu) 整個(ge) 社會(hui) 混為(wei) 一體(ti) 並且被看作和被認為(wei) 是社會(hui) 的總代表;在這瞬間,這個(ge) 階級的要求和權利真正成了社會(hui) 本身的權利和要求,它真正是社會(hui) 的頭腦和社會(hui) 的心髒”。(《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3頁)因此,人民和人民利益總是由先進的革命階級代表的。區別僅(jin) 在於(yu) 作為(wei) 剝削階級的革命階級代表人民是暫時的,隻有無產(chan) 階級能夠持久地代表人類的普遍利益,因而是唯一能夠衝(chong) 破資本主義(yi) 狹隘個(ge) 人關(guan) 係的社會(hui) 力量。
可見,馬克思視域中的人民不是個(ge) 人的集合體(ti) ,而是以先進階級為(wei) 核心、勞動群眾(zhong) 為(wei) 基礎、一切順應曆史發展的集團和個(ge) 人為(wei) 外延的有機整體(ti) 。隻有從(cong) 生產(chan) 力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矛盾運動的規律上,從(cong) 階級關(guan) 係和階級鬥爭(zheng) 上才能理解人民主體(ti) ,它包含大多數個(ge) 人但不能歸結為(wei) 個(ge) 人,它代表了大多數個(ge) 人的根本利益但不能化約為(wei) 個(ge) 人利益。確立人民曆史主體(ti) 地位,通過無產(chan) 階級的解放運動實現人類的真正解放,是馬克思主義(yi) 具有強大真理力量的根源所在。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今天的使命,不僅(jin) 是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而且要為(wei) 世界人民謀和平發展。不僅(jin) 致力於(yu) 中國自身發展,也強調對世界的責任和貢獻;不僅(jin) 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這種把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不僅(jin) 和共產(chan) 主義(yi) 的偉(wei) 大前景緊密相連,而且把中國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緊密相連的追求,充分表明具有堅定共產(chan) 主義(yi) 理想信念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從(cong) “初心”上就杜絕了宗派情緒和狹隘的民族主義(yi) ,注定其要沿著人類文明大道不斷開拓前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不僅(jin) 沒有一黨(dang) 之私,也沒有一國之私,是真正立足中國、胸懷世界的偉(wei) 大政黨(dang) 。這一崇高的宗旨使命,不僅(jin) 是我們(men) 能夠奮鬥不息的力量源泉,而且是我們(men) 堅信自己事業(ye) 正義(yi) 性的戰略定力的堅強依托。
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實踐基礎。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執政理念,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的製度設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奮鬥目標等等,有力保證了全體(ti) 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鬥。在政策的具體(ti) 實施上,在兼顧所有人利益的同時,突出解決(jue) 困難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通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到2020年全部消除貧困人口;突出解決(jue) 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ou) 勢,鍛造國之重器,堅決(jue) 有效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等等。充分體(ti) 現了這一思想對於(yu) 馬克思主義(yi) 精髓的堅持和創新。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men) 正在走出一條打破“國強必霸”邏輯的強國之路。這一發展思維的特點就是,將他國的發展視為(wei) 本國的機遇,將本國的發展轉化為(wei) 他國的機遇,在互利合作中實現共贏。實現這一發展思維,關(guan) 鍵在不稱霸、不以自我為(wei) 中心、不偏執於(yu) 一己之私、更不試圖坐享其成。中國人民深知,天上不會(hui) 掉餡餅,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曆史的大變動和轉折正是這樣發生的。中國在自身的不斷發展壯大中,對世界的影響力、感召力也不斷增強。“20年前甚至15年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今天反而是我們(men) 被認為(wei) 是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積極主動同西方國家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yi) 作鬥爭(zheng) 。這說明,隻要主動順應世界發展潮流,不但能發展壯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領世界發展潮流。”(《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2頁)中國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央,既是體(ti) 現和平發展的世界潮流的重大事件,又進一步增強了和平發展不可逆的時代潮流。
三、堅定不移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和勇於(yu) 自我革命的理論品格,是馬克思主義(yi) 永葆青春的生命之源,也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的必要條件
馬克思主義(yi) 之所以能夠不斷創新、永葆活力,從(cong) 其自身看,就在於(yu) 具有自我革命的理論品格。馬克思在創立自己的思想之初就提出,要體(ti) 現徹底的批判精神,“就是說,這種批判既不怕自己所作的結論,也不怕同現有各種勢力發生衝(chong) 突”。(《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頁)這正是馬克思主義(yi) 科學態度的集中表現。大家知道,馬克思對自己的思想和著作總是根據實踐的發展進行必要的修改,包括根據巴黎公社革命的經驗、根據古代社會(hui) 研究的最新成果對《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進行修改。曆史證明,“馬克思列寧主義(yi) 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毛澤東(dong) 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頁)
馬克思主義(yi) 的理論品格和工人階級的曆史使命緊密聯係。無產(chan) 階級革命為(wei) 什麽(me) 是無產(chan) 階級完成自己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在馬克思看來,“革命之所以必需,不僅(jin) 是因為(wei) 沒有任何其他的辦法能夠推翻統治階級,而且還因為(wei) 推翻統治階級的那個(ge) 階級,隻有在革命中才能拋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陳舊的肮髒東(dong) 西,才能勝任重建社會(hui) 的工作”。(《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3頁)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因此成為(wei) 工人階級及其政黨(dang) 的基本遵循。由此也形成了馬克思主義(yi) 的信仰者對待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態度,即堅信馬克思主義(yi) 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不會(hui) 過時;同時堅信馬克思主義(yi) 要隨著實踐、時代、科學的發展而發展。這種科學態度,是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保持純潔性、先進性的理論源泉,確保了它們(men) 在風雲(yun) 變幻、道路曲折的革命實踐中永立時代的潮頭。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之所以信仰馬克思主義(yi) ,就因為(wei) 中國先進分子從(cong) 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jue) 中國問題的出路。由此決(jue) 定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待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態度,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yi) 解決(jue) 中國問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把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推向前進。這也從(cong) 根本上奠定了科學信仰和科學理論的內(nei) 在統一,把堅定理想信念奠立在科學理論的武裝上,把牢記使命奠立在完成使命的現實實踐之中。從(cong) 世界觀上看,就是解決(jue) 信仰和科學的統一,價(jia) 值和真理的統一。我們(men) 事業(ye) 的正義(yi) 性來自科學性,它不僅(jin) 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還是對曆史客觀規律的掌握;我們(men) 的頂層設計不僅(jin) 要有曆史和現實的依據,還要有科學理論的支撐;全麵加強黨(dang) 的領導不僅(jin) 有曆史經驗和現實需要,還有馬克思主義(yi) 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世界觀的支撐。
實現理想、完成使命,必須具備堅強的意誌品質,因此必須自覺塑造革命精神。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這種自我革命精神,習(xi) 近平將其概括為(wei) 把執政視為(wei) 永遠在路上的“趕考”。要求全黨(dang) 時刻不要忘記時代是出卷人,我們(men) 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men) 幹得怎麽(me) 樣,是否稱職,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由人民評判、由曆史宣告。這種評判不僅(jin) 是嚴(yan) 厲的,而且是持續更新的。隻有清醒認識到,昨天的成功並不代表著今後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並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才能永遠保持革命的精神。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這種自我革命精神,集中表現在把領導人民進行偉(wei) 大的社會(hui) 革命和勇於(yu) 自我革命的黨(dang) 的建設偉(wei) 大工程有機統一起來,堅持以黨(dang) 的自我革命來推動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的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具有其它任何政黨(dang) 、曆史集團和聖賢精英都不可比擬的強大自我革命的動力,就因為(wei) 這種動力不是來自抽象的道德律令或道德人格,而是來自進行偉(wei) 大的社會(hui) 革命所必須戰勝的種種艱難困苦的客觀需要,來自領導人民實現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的黨(dang) 所必須具備的品格的內(nei) 在需要。站在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曆史製高點,我們(men) 就不會(hui) 為(wei) 眼前的成功所陶醉,也不會(hui) 因各種風險挑戰而轉向;傳(chuan) 承發展了5000多年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肩負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厚望,我們(men) 就具有無堅不摧的力量和永不枯竭的創新源泉。
(作者: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特聘講席教授、中國曆史唯物主義(yi) 學會(hui) 會(hui) 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不斷從馬克思主義中汲取真理力量
建黨97年來,我們黨始終高揚馬克思主義理論旗幟,始終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優良傳統,始終緊緊依靠人民創新理論、檢驗理論,堅持理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詳細] -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時代意義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深刻闡釋了商品經濟的本質和運行規律,賦予了活勞動在價值創造中的決定作用,並由此奠定了剩餘價值論的理論基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