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興(xing) 、社會(hui) 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培養(yang) 什麽(me) 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了教育工作的這一根本任務。如何培養(yang) 人?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yi) 情懷上下功夫,在加強品德修養(yang) 上下功夫,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在培養(yang) 奮鬥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這“六個(ge) 下功夫”,正是重要方法論。
本版今起推出係列評論,探討如何做好“六個(ge) 下功夫”,培養(yang) 出更多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為(wei) 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wei) 民族複興(xing) 鋪路架橋。
——編 者
“孩子這個(ge) 年紀,不隻需要童話,還需要英雄。”某地學校開展向劉胡蘭(lan) 學習(xi) 的活動,一些家長不理解。一位老師慷慨陳詞,以“挺身而出為(wei) 大家成其為(wei) 英雄”曉之以理,以遠離英雄使孩子“從(cong) 小不能明白善惡是非”動之以情,擲地有聲的回答引來網友紛紛點讚。堅定理想信念,築牢精神底座,解決(jue) 好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的問題,正是教育的職責所在、使命所係。
理想信念教育關(guan) 乎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一教育工作的根本性問題。放眼古今中外,每個(ge) 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yang) 人。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定語隻能是“社會(hui) 主義(yi) ”。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六個(ge) 下功夫”凝練概括出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精神狀態,把“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擺在首要位置。這意味著,教育工作培養(yang) 的人,必須是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立誌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必須是樹立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的有誌之才。
小麥灌漿期,陽光跟不上,就會(hui) 耽誤一季莊稼的收成。理想信念是個(ge) 體(ti) 奮鬥的動力和方向,對青少年而言,恰似陽光之於(yu) 小麥,絕不是可有可無,更不能隨意裁量。青少年處在價(jia) 值觀形成的關(guan) 鍵階段,知識體(ti) 係搭建尚未完成,價(jia) 值觀塑造尚未成形,若是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yu) 的扣子都會(hui) 扣錯。能不能正確看待小我夢想和大我情懷,能不能正確認識中國大勢和世界潮流,能不能正確處理個(ge) 人奮鬥和國家需要,無不係之於(yu) 理想信念的“總開關(guan) ”。正所謂,澆花澆根,育人育心。推進教育現代化不能忘記初心,建設教育強國不能脫離立德鑄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亦需要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中塑造有理想有信念、能奮鬥敢擔當的時代新人。
“一個(ge) 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傳(chuan) 的民族精神中來進行基因測序。”理想信念是一個(ge) 民族精氣神的“鈣片”,理想信念的傳(chuan) 承總是被寄予強烈期望。需要看到的是,現在的青少年長期生活在和平環境之下,沒有體(ti) 驗過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難,沒有經曆過血與(yu) 火的考驗,少了些艱難困苦的奮鬥,人生閱曆相對有限。“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和長期教育,青少年就難以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甚至可能走偏。從(cong) “分數滿當當、腦袋空蕩蕩”之類的信仰空虛,到“90後遭遇‘中年危機’”之類的精神早衰,再到“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之類的“基因蛻變”,雖然都隻是少數現象,但理想信念弱化、軟化的問題值得重視。
“從(cong) 其大體(ti) 為(wei) 大人,從(cong) 其小體(ti) 為(wei) 小人。”理想信念並不空虛飄渺,擦亮年輕的眼睛、點燃奮鬥的火炬,關(guan) 鍵要善於(yu) 從(cong) 國家曆史、現實成就、國際比較中汲取真理和道義(yi) 的力量。讀一讀近代史、革命史,就能從(cong) 曆史邏輯中發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源自“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看一看過去40年各地翻天覆地的變化,就能從(cong) 現實邏輯中把脈中國夢的大勢所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所期;對比觀察“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luan) ”,就能從(cong) 國際視野中汲取更多眾(zhong) 誌成城、矢誌複興(xing) 的力量……把握曆史之脈,順應時代之潮,響應夢想之喚,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入腦入心、滋心潤魂,真正激蕩起塑造挺拔靈魂的偉(wei) 力。
作為(wei) 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主力軍(jun) ,青少年一代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厚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立誌肩負起民族複興(xing) 的時代重任,我們(men) 這個(ge) 民族就有了永不枯竭的奮鬥意誌,就能形成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正如先賢所呐喊的,“讓我們(men) 做了我們(men) 的事,更可以為(wei) 中國喚起來更偉(wei) 大的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紅色教育如何融入高校思政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詳細] -
人民日報社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詳細] -
評論員觀察:立德樹人,鑄就教育強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發展的一個鮮明特色,就是以啃硬骨頭的決心持續推進教育改革,讓中國教育更好地回答時代之問、人心之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