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陳朋 發布時間:2018-09-17 11:18:00 光明網

【光明論壇·理論怎麽(me) “新”】

編者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會(hui) 議上強調指出:“要加強傳(chuan) 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dang) 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馬克思認為(wei) :“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zhong) ;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可以說,善於(yu) 理論宣傳(chuan) ,是我們(men) 黨(dang) 作為(wei) 一個(ge) 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的看家本領;注重理論創新,是我們(men) 黨(dang) 作為(wei) 一個(ge) 長期執政黨(dang) 的必然要求。

偉(wei) 大的時代需要偉(wei) 大的理論引領。當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hui) 文化發展等各領域對創新理論的需求愈加強烈,我們(men) 迫切需要加強傳(chuan) 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dang) 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成為(wei) 武裝群眾(zhong) 的思想武器,團結和鼓舞億(yi) 萬(wan) 人民朝著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目標不懈奮鬥。為(wei) 此,光明日報今日起開設《光明論壇·理論怎麽(me) “新”》專(zhuan) 欄,刊發係列評論,探討話語體(ti) 係建構、表達方式創新、傳(chuan) 播方式拓展等問題。

理論在一個(ge) 國家的實現程度,取決(jue) 於(yu) 理論滿足這個(ge) 國家的需要的程度。這一深刻道理早在170多年前就被馬克思所揭示出來。曆史和實踐一再證明,理論隻有被群眾(zhong) 所掌握才能產(chan) 生巨大能量。而群眾(zhong) 能不能接受理論,既要看理論本身是否科學,還要看其話語表達是否悅耳悅目。在8月21日至22日召開的全國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指出:“要加強傳(chuan) 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dang) 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從(cong) 話語體(ti) 係建構、表達方式創新、傳(chuan) 播渠道拓展等方麵為(wei) 做好新時代黨(dang) 的創新理論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

理論終究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滾瓜爛熟並機械重複的教條。因此,一個(ge) 與(yu) 時俱進的政黨(dang) ,總是每時每刻都重視理論創新。回顧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長發展曆程可以清晰看出,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能夠準確研判形勢、作出正確抉擇,並始終保持朝氣蓬勃的精神麵貌,其中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始終堅持根據變化的實際推動理論創新,繼而讓創新的理論指導革命、改革和建設實踐。在這段曆經曲折而又波瀾壯闊的進程中,共產(chan) 黨(dang) 人深刻認識到,一個(ge) 政黨(dang) 不僅(jin) 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頑強的革命鬥誌,還要有永葆進取的理論創新勇氣和非凡膽識。如果機械教條地固守僵化理論,不僅(jin) 無法正確認識隱藏在經濟社會(hui) 變化發展背後的客觀規律,還會(hui) 因為(wei) 思想滯後而阻礙社會(hui) 進步,幹不成任何事情。

這足見理論創新對一個(ge) 政黨(dang) 的重要價(jia) 值。但是,推動理論創新不僅(jin) 要深刻認識其重要意義(yi) ,還要弄清楚到底如何實現創新。一般而言,理論創新具有三個(ge) 層麵的含義(yi) 。一是本體(ti) 層麵的基本原理創新;二是話語表達創新;三是傳(chuan) 播方式的創新。基本原理創新是根本意義(yi) 上的創新,直接決(jue) 定著創新理論供給的數量和質量。對於(yu) 廣大受眾(zhong) 來講,他們(men) 更為(wei) 關(guan) 注、直接接觸的則是後兩(liang) 者。能否經常接觸一些新的話語表達、能否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新的理論闡釋,直接影響著他們(men) 對執政黨(dang) 理論創新能力的判斷和認同。正因如此,近年來我們(men) 以前所未有的態度重視理論創新,特別把話語表達創新和傳(chuan) 播方式創新擺在突出重要位置,並且著力取得顯著成效。事實證明,一係列有力舉(ju) 措大大紓解了一段時間以來“有理說不出”“說了傳(chuan) 不開”“傳(chuan) 開叫不響”的話語困境,真正讓黨(dang) 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比如,在話語表達創新方麵,通過主動吸納、巧妙融合、交相呼應的方式,既表達了黨(dang) 的政策主張,又說出了群眾(zhong) 想聽、聽得懂的話,堅持了正確導向與(yu) 通達社情民意的有機統一。“中國夢”“中國道路”“四個(ge) 全麵”,“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鞋子合不合腳,隻有自己知道”,還有“蠻拚的”“點讚”“朋友圈”“世界那麽(me) 大”等創新性話語表達就是如此。它們(men) 一改過去抽象化的意向表達,轉而尋求一種既有思想、品質,又有溫度、溫情的通俗表述,無不讓人耳目一新。創新的話語表達還體(ti) 現在對外宣傳(chuan) 上,善於(yu) 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於(yu) 為(wei) 國際社會(hui) 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比如,“一帶一路”“經濟新常態”“命運共同體(ti) ”“親(qin) 誠惠容”等,既向世界傳(chuan) 達了中國願景,讓世界聽懂“中國之聲”,又提高了“向世界說明中國”的能力。

一個(ge) 完整的理論創新工程,不僅(jin) 包含創新話語表達,而且離不開創新傳(chuan) 播手段。尤其是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創新傳(chuan) 播手段顯得無比重要。正反兩(liang) 方麵的經驗一再告訴人們(men) ,如果仍拘泥於(yu) 傳(chuan) 統的傳(chuan) 播手段,這樣的理論傳(chuan) 播終究會(hui) 事倍功半。所以,近年來各級黨(dang) 委高度重視網絡信息技術在理論創新傳(chuan) 播中的開發運用。也正如此,日常生活中,人們(men) 很常見這種情況:圍繞某一創新理論,日漸形成集網站、手機客戶端,以及微博、微信公眾(zhong) 號、頭條號、短視頻等於(yu) 一體(ti) 的全媒體(ti) 傳(chuan) 播形態。事實證明,這種傳(chuan) 播方式不僅(jin) 導向明,而且速度快、受眾(zhong) 麵廣、影響力大。

話語因思想而擁有靈魂,因傳(chuan) 播而獲得持久生命力。當我們(men) 認識到隻有創新的理論才能說服人、才能推動實踐發展之後,不僅(jin) 要推動創新性理論的生產(chan) ,還要竭力讓人接受它。否則,就會(hui) 被束之高閣。而要被人接受,則必須先“入家”,才能“入心”“入腦”。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通過話語表達創新和傳(chuan) 播方式創新,讓黨(dang) 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無疑是在著力打通黨(dang) 的創新理論係統工程的“最後一公裏”。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