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思想武器

李軍 發布時間:2018-09-18 08:37:00 人民日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同誌高度重視扶貧開發,提出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係列新決(jue) 策新部署,將我國扶貧開發理論和實踐提升到新高度,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反貧困理論的創新發展,拓展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這為(wei) 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日益彰顯出巨大的理論價(jia) 值、實踐價(jia) 值和時代價(jia) 值。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

習(xi) 近平同誌指出:“貧窮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麵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zhong) 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ti) 現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那也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這一重要論述是對共同富裕和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思想的堅持與(yu) 發展,是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的邏輯起點。

幫助困難群眾(zhong) 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不忘初心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支持困難群眾(zhong) 脫貧致富,幫助他們(men) 排憂解難,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是我們(men) 黨(dang) 堅持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ti) 現,也是黨(dang) 和政府的重要職責。習(xi) 近平同誌指出,“對困難群眾(zhong) ,我們(men) 要格外關(guan) 注、格外關(guan) 愛、格外關(guan) 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men) 排憂解難,把群眾(zhong) 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dang) 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wan) 戶”。這體(ti) 現了強烈的宗旨意識、人民至上的價(jia) 值追求和濃厚的愛民情懷,要求我們(men) 從(cong) 貫徹黨(dang) 的宗旨、鞏固黨(dang) 執政的群眾(zhong) 基礎的高度來認識扶貧開發工作。隻有讓包括困難群眾(zhong) 在內(nei) 的全體(ti) 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人民群眾(zhong) 才會(hui) 真心擁護和支持我們(men) ,我們(men) 黨(dang) 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考驗,社會(hui) 和諧穩定才有牢固基礎,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ju) 在於(yu) 精準

長期以來,我國實施以區域為(wei) 對象的扶貧戰略,大大改善了貧困地區的發展條件,促進了大規模減貧;但隨著扶貧開發的深入推進,扶貧對象不夠精準、返貧率較高、政策效果持續性較差等問題凸顯出來。2013年11月,習(xi) 近平同誌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概念,強調將扶貧對象由過去的區域轉向貧困家庭和貧困人口。這是對既有扶貧模式的重大突破。之後,習(xi) 近平同誌多次對精準扶貧作出重要論述,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ju) 在於(yu) 精準,提出“六個(ge) 精準”的總體(ti) 要求,深刻闡述了扶持誰、誰來扶、怎麽(me) 扶、如何退等重大問題,為(wei) 轉變扶貧開發理念、創新扶貧工作思路、提升扶貧效率指明了方法和路徑。

扶持誰。習(xi) 近平同誌指出,要“確保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隻有把最貧困、最需要扶持的人精準識別出來,才能提高有限扶貧資源的使用效率;隻有把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精準識別出來,才能找準貧根、靶向治療。近年來,我國先後出台一係列關(guan) 於(yu) 貧困人口識別、建檔立卡和建立全國扶貧信息網絡係統的政策措施,有效提高識別精準度,對貧困人口分布、貧困狀況、致貧原因等情況有了更加深入全麵的掌握,為(wei) 實施精準扶貧打下堅實基礎。

誰來扶。習(xi) 近平同誌強調,要強化黨(dang) 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製,“加快形成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扶貧開發工作機製,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並要求“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shu) 、立下軍(jun) 令狀”,推動形成五級書(shu) 記抓扶貧、全黨(dang) 動員促攻堅的氛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脫貧攻堅實踐中逐漸建構起一套上下聯動、環環相扣、齊抓共管、合力攻堅的責任體(ti) 係,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生動局麵,有力保障了中央脫貧攻堅決(jue) 策部署落地生根。

怎麽(me) 扶。習(xi) 近平同誌指出,要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ti) 情況,實施“五個(ge) 一批”工程。他還強調,“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與(yu) 傳(chuan) 統扶貧模式相比,精準扶貧強調從(cong) 貧困戶的需求出發,製定差異化的幫扶措施,推動扶貧資源配置與(yu) 幫扶對象需求無縫對接,體(ti) 現了扶貧開發工作由傳(chuan) 統的“供給導向型”向“需求導向型”的轉變,有利於(yu) 提高扶貧效率。

如何退。習(xi) 近平同誌指出,“精準扶貧是為(wei) 了精準脫貧。要設定時間表,實現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實行嚴(yan) 格評估,按照摘帽標準驗收”。2016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建立貧困退出機製的意見》,明確了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退出的標準、程序等。貧困退出機製的建立,完善了扶貧開發工作環節,大大提升了脫貧質量。

以新發展理念統領扶貧開發工作

習(xi) 近平同誌強調,“十三五”時期,必須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為(wei) 我們(men)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領扶貧開發工作、積極探索貧困地區持續健康發展新路子、從(cong) 根本上擺脫貧困指明了方向。

關(guan) 於(yu) 創新發展。習(xi) 近平同誌指出,完成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需要不斷改革創新扶貧機製和扶貧方式”。要以創新發展理念推動扶貧模式轉型,從(cong) 傳(chuan) 統的救濟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轉變,從(cong) 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將創新發展融入到常態化、製度化的扶貧工作中,著力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關(guan) 於(yu) 協調發展。習(xi) 近平同誌強調,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拓展對內(nei) 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ju) 措。要以協調發展理念推進扶貧資源整合,加強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生產(chan) 力布局、經濟協作等方麵的銜接與(yu) 協調,提升區域整體(ti) 脫貧能力。

關(guan) 於(yu) 綠色發展。習(xi) 近平同誌指出,扶貧開發要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守住發展和生態兩(liang) 條底線”。要以綠色發展理念確保扶貧開發可持續,積極探索將綠水青山轉變為(wei) 金山銀山的路徑,創新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異地扶貧搬遷等脫貧模式,推動貧困地區扶貧開發與(yu) 生態保護相協調、脫貧致富與(yu) 可持續發展相促進,讓貧困人口從(cong) 生態保護與(yu) 修複中得到更多實惠,實現脫貧攻堅與(yu) 生態文明建設雙贏。

關(guan) 於(yu) 開放發展。習(xi) 近平同誌倡導世界各國“攜起手來,為(wei) 共建一個(ge) 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而不懈奮鬥”。要以開放發展理念拓寬扶貧思路,大力吸引國內(nei) 外產(chan) 業(ye) 、資本、人才等資源向貧困地區聚集,堅持走出去與(yu) 引進來並重,加強扶貧開發經驗的互相學習(xi) 交流,為(wei) 國際減貧事業(ye) 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關(guan) 於(yu) 共享發展。習(xi) 近平同誌指出,絕不能讓一個(ge) 少數民族、一個(ge) 地區掉隊,要讓13億(yi) 中國人民共享全麵小康的成果。要以共享發展理念確保扶貧成果惠民,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不斷完善就業(ye) 、教育、醫療等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讓貧困群眾(zhong) 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扶貧要同扶智、扶誌結合起來

智和誌是內(nei) 力、內(nei) 因,脫貧攻堅必須堅持誌、智雙扶。習(xi) 近平同誌指出,“脫貧致富貴在立誌,隻要有誌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他還強調,“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men) 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的重要途徑”。這深刻闡明了內(nei) 源扶貧的工作方向和重點,有力推動著我國扶貧開發從(cong) “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扶貧先扶誌、扶貧必扶智,關(guan) 鍵在於(yu) 加強教育培訓引導,促使貧困人口不甘貧困、提高素質,樹立脫貧致富的誌氣,增強擺脫貧困的信心。近年來,各地探索出脫貧攻堅講習(xi) 所、脫貧致富電視夜校、惠農(nong) 積分超市和校企聯合培訓等創新舉(ju) 措,通過宣傳(chuan) 引導、教育扶貧、典型示範、製度約束、物質激勵等方式,把扶誌和扶智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移風易俗,弘揚講求誠信、自力更生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美德;引導貧困群眾(zhong) 樹立“苦熬不如苦幹”“脫貧光榮”的觀念,振奮脫貧致富的精氣神,提升脫貧致富的能力。

扶貧開發是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同責任

習(xi) 近平同誌強調,扶貧開發是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hui) 力量廣泛參與(yu) ;要堅持專(zhuan) 項扶貧、行業(ye) 扶貧、社會(hui) 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ju) 措有機結合和互為(wei) 支撐的“三位一體(ti) ”大扶貧格局。扶貧開發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方方麵麵協同作戰、合力攻堅。

動員和凝聚全社會(hui) 力量廣泛參與(yu) 扶貧開發,要充分激活市場主體(ti) 。根據各地的資源稟賦以及貧困戶的經營能力和脫貧需求,因地製宜確定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引進龍頭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等市場主體(ti) 參與(yu) 產(chan) 業(ye) 扶貧,通過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同時,要善於(yu) 發揮社會(hui) 組織作用。在組織社會(hui) 扶貧資源、實現扶貧產(chan) 品產(chan) 銷對接、承接政府扶貧職能轉移、推進扶貧社會(hui) 化等方麵,社會(hui) 組織具有獨特優(you) 勢。要支持社會(hui) 組織加強能力和製度建設,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和社會(hui) 公信力。

堅持黨(dang) 的領導是我國減貧事業(ye) 取得舉(ju) 世矚目成就的根本原因。習(xi) 近平同誌強調,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dang) 的領導。在扶貧開發工作中要堅持全麵加強黨(dang) 的領導、全過程體(ti) 現黨(dang) 的領導,堅持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嚴(yan) 格落實抓黨(dang) 建促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選好配強貧困村“帶頭人”,不斷夯實脫貧攻堅的組織基礎,打通扶貧“最後一公裏”。

(作者為(wei) 中共海南省委副書(shu) 記)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