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把握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用好改革和開放兩(liang) 個(ge) 抓手,是所有地方政府都該認真思考的“必答題”
日前,廣東(dong) 接連出台“實體(ti) 經濟新十條”和“外資新十條”,引起社會(hui) 各界強烈反響。
工商業(ye) 電價(jia) 每度降8分多錢、貨車通行費八五折優(you) 惠、廠房能分割成獨立產(chan) 權“單元樓”月供、企業(ye) 應收賬款可以融資……“實體(ti) 經濟新十條”,涵蓋降低稅收負擔,降低企業(ye) 用地、用電、社保、運輸、融資成本等十個(ge) 方麵。針對實體(ti) 經濟的痛點和難點,廣東(dong) 省政府在自己權限範圍內(nei) 靈活施政、精準施策,在去年已為(wei) 實體(ti) 經濟直接減負近千億(yi) 元的基礎上,力爭(zheng) 在未來三年再為(wei) 實體(ti) 經濟直接降成本超2000億(yi) 元。
結合新形勢、麵向新要求、針對新問題製定的“外資新十條”,則聚焦吸引優(you) 質外資、高端人才,針對外商在財稅、用地等方麵的關(guan) 切,提出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領域、加大利用外資財政獎勵力度、加強用地保障、支持研發創新、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等十條務實管用、高含金量的措施。從(cong) 去年12月的“外資十條”到現在的“外資新十條”,時間跨度隻有9個(ge) 月,政策之所以快速迭代,不僅(jin) 因為(wei) 政策落實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外商投資企業(ye) 關(guan) 切的新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和配套服務;更是因為(wei) 中央宣布擴大開放四個(ge) 方麵新的重大舉(ju) 措,做好進一步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政策對接,才能跟上國家擴大開放的步伐。
回看改革開放40年的曆史,“中國製造”的成長和“中國市場”的豐(feng) 富,無不與(yu) 改革和開放有關(guan) 。我們(men) 能夠不斷釋放生產(chan) 力,不斷拓展發展新藍海,就在於(yu) 腳踏實地推動改革開放,不斷聚焦實體(ti) 經濟發展切實麵臨(lin) 的痛點,不斷引入在世界經濟大海中打拚的競爭(zheng) 。一大群“睡不著的企業(ye) 家”因而才能堅守實體(ti) 經濟發展,不斷轉變思路、尋求轉型。當前,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guan) 期,促進實體(ti) 經濟健康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綜合把握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用好改革和開放兩(liang) 個(ge) 抓手,是所有地方政府都該認真思考的“必答題”。
把實體(ti) 經濟做實做強做優(you) ,需要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深入。我們(men) 看到,“實體(ti) 經濟新十條”著力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ou) 化服務的方式降低企業(ye) 負擔、支持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營造更加有利於(yu) 實體(ti) 經濟發展的良好營商環境。“外資新十條”體(ti) 現的則是進一步擴大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的政策導向,著力點在於(yu) 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和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等方麵。把“實體(ti) 經濟新十條”和“外資新十條”綜合起來觀察,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推動高水平開放來優(you) 化營商環境,正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廣東(dong) 探索”。
前兩(liang) 年有人發現,一個(ge) 上市公司數千員工忙碌一年,得來的企業(ye) 淨利潤可能還趕不上“北上廣深”一套房的價(jia) 值。這雖然隻是極端個(ge) 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實體(ti) 經濟成本高、盈利差和資本“脫實向虛”的問題。實體(ti) 經濟活躍起來,高質量發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寬闊。而把實體(ti) 經濟做實做強做優(you) ,“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不可偏廢,改革之方和開放之策不可或缺,那股子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wei) 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更不可懈怠。
(作者為(wei) 廣東(dong) 分社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人民日報評論員:勇當新時代改革開放新標杆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浦東曆經28年開發開放,走出了一條高起點、跨越式、全方位的發展道路,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麵旗幟。[詳細]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始終堅持的方向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詳細] -
李平:改革開放40年科技體製改革發展曆程
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科技體製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政策體係逐步完善,促進了科技創新活力的不斷增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