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促進鄉村旅遊品質升級

魯元珍 發布時間:2018-09-26 10:08:00 光明網-《光明日報》

【創意港】

在成都三聖鄉(xiang) ,紅砂村的“花鄉(xiang) 農(nong) 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江家村的“江家菜地”……無論是觀賞花海、農(nong) 事體(ti) 驗還是休閑的農(nong) 家院,都生意火爆。在西安地區鄉(xiang) 村旅遊聚集地上王村,保留了老建築原生風貌的上王院子、深山環抱中的崖八裏,古色古香的風格成為(wei) 鄉(xiang) 村民宿中的“網紅”。

無論是果實采摘、池塘垂釣,還是在特色民宿、農(nong) 家院落裏共享親(qin) 子時光,以體(ti) 驗、互動為(wei) 主的鄉(xiang) 村旅遊受到了城市遊客的歡迎。

在全域旅遊理念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引領下,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的投資前景被廣泛看好,我國鄉(xiang) 村旅遊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鄉(xiang) 村旅遊市場的不斷擴大,帶動了休閑觀光農(nong) 業(ye) 的發展,也促進了農(nong) 村地區的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升級,成了帶動農(nong) 村地區經濟發展、農(nong) 民脫貧致富的重要力量。越來越多地區開始探索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與(yu) 旅遊業(ye) 結合的發展道路,不斷激發產(chan) 業(ye) 新活力,也讓農(nong) 村地區實現了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的新跨越。

然而也要看到,鄉(xiang) 村旅遊和休閑農(nong) 業(ye) 在高速發展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不少地方由於(yu) 盲目跟風、匆忙入市,造成品質不足、高品質產(chan) 品供給缺乏;大量農(nong) 家樂(le) 的湧現形成過量供給,同質化嚴(yan) 重;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品創意不足,文化內(nei) 涵缺乏,很難讓遊客眼前一亮、留下印象。一些地方留不住遊客,難有“回頭客”。

因此,促進鄉(xiang) 村旅遊和休閑農(nong) 業(ye) 提質升級,逐步向高品質邁進,各地應注重統籌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進行合理布局,形成完整、詳細、成體(ti) 係的發展方案,同時在資金、人才方麵給予更多支持,這樣才能避免“一哄而上”監管缺失、產(chan) 品同質化、資金不足等問題。

促進鄉(xiang) 村旅遊向高品質發展,要注重對文化內(nei) 涵的挖掘。廣大鄉(xiang) 村地區擁有傳(chuan) 承千百年的豐(feng) 富的民俗文化,不少古村落擁有獨特的建築風貌和人文曆史。然而,有更多不知名但同樣有豐(feng) 富文化資源的鄉(xiang) 村地區,有些文化遺存正在麵臨(lin) 流失的危險。因此,應當將鄉(xiang) 村文化資源合理地保護和利用起來,讓文化資源為(wei) 人們(men) 所知、為(wei) 人們(men) 所喜愛,成為(wei) “活”的文化,才能實現更好地保護、傳(chuan) 承和發展。

鄉(xiang) 村旅遊向高品質發展,還要通過創新引領,結合當地特點和優(you) 勢,發展創意農(nong) 業(ye) 。一些地方建設鄉(xiang) 村大地藝術景觀,將現有的果蔬資源景觀化;在山西許村,國際藝術公社保存了古民居風格,並引入了國際藝術家來采風創作,以藝術複興(xing) 村莊;有的鄉(xiang) 村將當地民俗文化用演藝、節慶的方式展現出來,並讓遊客參與(yu) 其中,讓遊客在娛樂(le) 中有所收獲。這些都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模式。

鄉(xiang) 村旅遊除了與(yu)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合外,還要積極引入新業(ye) 態,與(yu) 康養(yang) 、體(ti) 育、教育產(chan) 業(ye) 等融合發展,打造宜居、宜遊、宜業(ye) 、宜養(yang) 的鄉(xiang) 村田園綜合體(ti) 。不少農(nong) 村地區森林、植被覆蓋率高,被譽為(wei) “天然氧吧”,比較適合發展養(yang) 老、保健、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退休的中老年人喜歡來到康養(yang) 中心長期居住。一些鄉(xiang) 村建設有氧健康步道、綠道、景觀道,還可以發揮自然環境的優(you) 勢,引入運動賽事。貴州舉(ju) 辦多屆的國際山地旅遊大會(hui) 及戶外運動大會(hui) ,吸引徒步、露營等戶外愛好者聚集,帶動了當地的鄉(xiang) 村旅遊熱度。這些都為(wei) 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