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的關(guan) 鍵時期,黨(dang) 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時代農(nong) 村居民消費需求更加注重品質和效益,消費內(nei) 涵進一步拓展到在法治、公平、正義(yi) 、安全、環境等多層麵協同提升的更深層次。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不斷改善農(nong) 村居民消費質量,更好地滿足他們(men)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於(yu) 使農(nong) 民消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農(nong) 民收入持續提高,農(nong) 村消費環境逐步改善,農(nong) 村消費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但農(nong) 村發展仍不充分,農(nong) 村消費升級遇到瓶頸,嚴(yan) 重影響了農(nong) 民消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第一,農(nong) 村市場供需結構失衡較為(wei) 嚴(yan) 重,一些地方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和農(nong) 村消費渠道不暢、消費結構不盡合理,農(nong) 民對商品和服務質量獲得感不足。第二,農(nong) 村消費條件便捷度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與(yu) 城市差距較大,消費體(ti) 驗和消費滿意度較低,農(nong) 民精神幸福感短板明顯。第三,鄉(xiang) 村治理體(ti) 製與(yu) 法治建設滯後,農(nong) 村消費環境監管和維權難,農(nong) 民法治與(yu) 維權意識低,農(nong) 民消費安全感較差。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黨(dang) 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為(wei) 如何提升農(nong) 民消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新思路。貫徹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可以從(cong) 以下三個(ge) 方麵妥善解決(jue) 好農(nong) 民消費問題。
加快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增加農(nong) 民收入與(yu) 豐(feng) 富農(nong) 村市場產(chan) 品供給。在農(nong) 村,供給側(ce) 結構失衡的矛盾在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和工業(ye) 服務商品下鄉(xiang) 都存在市場供需的結構失衡。首先,振興(xing) 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為(wei) 農(nong) 民消費提供持續穩定的收入基礎。完善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與(yu) 推廣的激勵機製,推進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製改革、加強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與(yu)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培育,從(cong) 而推動農(nong) 業(ye) 向經營集約化、生產(chan) 多樣化、發展可持續、產(chan) 出高質量轉變,並最終實現農(nong) 民增收、生活富裕。其次,提高農(nong) 村市場化程度,為(wei) 農(nong) 村提供有針對性、高質量的產(chan) 品供給。通過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jue) 定性作用,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提高工業(ye) 和商業(ye) 企業(ye) 對農(nong) 民需求變化的敏感度,並且優(you) 化鄉(xiang) 村物流體(ti) 係,為(wei) 工業(ye) 服務業(ye) 產(chan) 品下鄉(xiang) 提供基礎。
推進“生態宜居”鄉(xiang) 村建設,改善消費體(ti) 驗,提升農(nong) 民消費滿意度。“生態宜居”鄉(xiang) 村不僅(jin) 需要綠水青山,也需要便利的生活條件和完善均等的社會(hui) 公共服務。首先,通過優(you) 化基礎設施,提高消費便捷度。在進一步對鄉(xiang) 村電力擴容、道路拓寬的同時,大力推進鄉(xiang) 村網絡通信設施的建設和商貿流通中心與(yu) 超市在農(nong) 村的布局,為(wei) 農(nong) 民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方式轉變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其次,推進城鄉(xiang) 公共服務均等化,為(wei) 滿足深層次需求提供保障。通過完善鄉(xiang) 鎮政府對公共財政資源的分配使用機製,以及優(you) 化市場對公共服務產(chan) 品的供給機製,提高農(nong) 民與(yu) 城市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務機會(hui) 和結果上的公平性,為(wei) 滿足農(nong) 民對民主、法治等深層次需求創造條件。
大力促進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現代化與(yu) 法治鄉(xiang) 村建設,形成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格局。沒有良好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與(yu) 法治建設,農(nong) 民就沒有舒心、放心的消費體(ti) 驗,也不會(hui) 有較高的消費滿意度和社會(hui) 安全感。一方麵,需要創新治理方式和途徑,為(wei) 農(nong) 民舒心消費創造條件。著重推進以法治為(wei) 保障、以德治為(wei) 引領、以自治為(wei) 核心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建設,突出農(nong) 民主體(ti) 地位,形成社會(hui) 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另一方麵,以法治構築安全消費的保護網,創造放心的消費環境。宣傳(chuan) 好《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完善農(nong) 村市場監管體(ti) 製,增強經營者守法、合法、誠信經營觀念,提高農(nong) 民法治和維權意識,切實保障農(nong) 民消費權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趙洪山:實現鄉村全麵振興應重塑城鄉關係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重塑城鄉關係是重要一環。[詳細] -
新知新覺:大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曆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詳細]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一係列重大舉措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詳細] -
新知新覺:落實總要求 抓好鄉村產業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強調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和政策體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