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發端農(nong) 村、源起小崗。2016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小崗時指出,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幹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wei) 中國改革的標誌。40年前,小崗“大包幹”這一聲驚雷衝(chong) 破思想桎梏,喚醒沉睡的土地,拉開了中國農(nong) 村的改革大幕,開創了波瀾壯闊的改革先河。40年來,這一聲驚雷化作浩蕩東(dong) 風,敲響奮進鼓點,匯聚了勇往直前的改革動能,孕育了彌足珍貴的改革精神。
這是一種追求美好的精神。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也是黨(dang) 帶領人民進行改革的根本價(jia) 值追求。改革開放前,“大呼隆”“大鍋飯”嚴(yan) 重挫傷(shang) 農(nong) 民生產(chan) 積極性,阻礙農(nong) 村生產(chan) 力發展,農(nong) 民溫飽難以解決(jue) ,集體(ti) 經濟成為(wei) “空殼”。正是為(wei) 了吃飽飯,小崗人摁下“紅手印”、搞起“大包幹”。這場改革風暴,在各級黨(dang) 組織的支持下,迅速席卷神州大地,使中國農(nong) 民徹底擺脫饑餓,逐漸實現溫飽;步入新世紀,為(wei) 了富起來,以沈浩為(wei) 代表的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帶領小崗人突破“大包幹”的“天花板”,大力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奔小康;走進新時代,為(wei) 了創造更加幸福的新生活,小崗人乘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小崗的東(dong) 風,在全省率先實行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和“三變”改革,推動小崗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化。從(cong) “大包幹”的“紅手印”,到確權登記頒證的“紅本本”,再到“三變”改革的“分紅利”。40年小崗之路鐫刻的改革足跡,閃爍著追求美好的精神。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這種追求美好的精神,將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憧憬和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使命熔鑄在一起,將改革的價(jia) 值取向和人民的主體(ti) 地位凝聚在一起,將改革的目標和動能融匯在一起,不僅(jin) 追求生產(chan) 生活生態的美、共建共享共富的美,而且追求理想理論理念的美、製度體(ti) 製機製的美。從(cong) 麵臨(lin) “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到成為(wei)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ti) ,從(cong) 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改革目標越來越清晰,改革思想越來越深刻。弘揚這種追求美好的精神,我們(men) 就能不斷推動思想的深刻革命,激蕩改革的澎湃偉(wei) 力,發揮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創造一個(ge) 又一個(ge) 人間奇跡。
這是一種直麵問題的精神。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徹底的革命性突出表現為(wei) 敢於(yu) 直麵問題,善於(yu) 解決(jue) 問題。以小崗“大包幹”為(wei) 代表的安徽農(nong) 村改革,先後突破學大寨的框框,進而堅持以生產(chan) 為(wei) 中心;突破“三級所有,隊為(wei) 基礎”,進而實行聯產(chan) 計酬、包產(chan) 到組;突破“不許包產(chan) 到戶”,進而實行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這“三次突破”每一次都直指問題的症結,顯現出鮮明的直麵問題的精神。溫飽問題解決(jue) 後,為(wei) 對接千變萬(wan) 化的大市場,小崗加快農(nong) 業(ye) 結構調整,推動適度規模經營;為(wei) 激活發展要素,小崗率先推動“三權分置”改革、“三變”改革,促進三次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加快鄉(xiang) 村振興(xing) 步伐。在不同的時期,小崗人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將追求美好和直麵問題統一起來,“哪裏矛盾和問題最突出,就重點抓哪項改革”,不斷釋放新紅利、實現新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chan) 生,又在不斷解決(jue) 問題中而深化。這種直麵問題的精神,匯聚時代之聲和人民心聲,聚焦發展所需和民生所向,推動定向發力和靶向治療,蘊含著科學的改革認識論和方法論,使我們(men) 黨(dang) 始終在傾(qing) 聽時代聲音中正確決(jue) 策,在強化問題意識中攻堅克難,在發現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中不斷將改革引向深入。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麵對“要不要改”“往哪裏改”“怎麽(me) 去改”等議論,作出全麵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瞄準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難點堵點痛點,清淤除障、舒筋活絡,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麵發展、社會(hui) 全麵進步。弘揚這種直麵問題的精神,我們(men) 就能更好地推動頂層設計與(yu) 基層探索的結合、整體(ti) 推進和重點突破的結合、全麵深化改革和全麵依法治國的結合,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改革的巨輪始終沿著正確的航向破浪前行。
這是一種敢闖敢試的精神。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誕生之日起就扛起前人難以肩負的曆史重任,走著前人從(cong) 未走過的嶄新道路,一路披荊斬棘、風雨兼程、破障前行。革命如此,建設如此,改革也是如此。鄧小平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yu) 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ye) ”。“大包幹”的“紅手印”之所以具有穿越時空的震撼力量,是因為(wei) 這“紅手印”創造了“大包幹”這個(ge) 驚世之作,解放了農(nong) 村生產(chan) 力,重塑了中國農(nong) 村經濟形象;是因為(wei) 這“紅手印”推開了曆史的窗口,帶來了時代的潮汛,造就了中國當代改革的大趨勢;是因為(wei) 這“紅手印”植下了敢闖敢試的精神,打破了傳(chuan) 統的主觀偏見和習(xi) 慣勢力的束縛,彰顯了“不爭(zheng) 論”的實踐品格,為(wei) 中國改革注入了創新創造的不竭動力。小崗人40年不懈求索的改革曆程,正是這種精神的生動寫(xie) 照。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越是偉(wei) 大的事業(ye) ,往往越是充滿艱難險阻,越是需要開拓創新。要把開拓創新作為(wei) 一種常態,敢闖敢試、先立後破,義(yi) 無反顧地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這種敢闖敢試的精神,是“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解放和增強社會(hui) 活力”的生動實踐,是“敢做老祖宗沒有做過的新事、敢說老祖宗沒有說過的新話”的時代新風,是“勇於(yu) 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的責任擔當,讓中國的改革不斷攀越時代高峰、開啟發展新篇。當前,中國已經進入改革深水區和施工高峰期,進入“啃硬骨頭”的階段,“隻要符合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隻要有利於(yu) 落實新發展理念,隻要有利於(yu) 增加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就要勇敢地闖、果斷地破、堅決(jue) 地改。弘揚這種敢闖敢試的精神,我們(men) 就能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勇氣、“殺出一條血路”的決(jue) 心、“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和“蹄疾而步穩”的節奏,戰風險、涉險灘、動奶酪、打硬仗,讓創新的源泉充分湧流,讓創造的潛能充分釋放,讓後半程的改革別開生麵、精彩紛呈。
這是一種包容擔當的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包幹”之所以能在小崗生根、在安徽發展、在全國推開,與(yu) 各級黨(dang) 組織開明的思想、包容的胸懷和無畏的擔當密不可分。回想當年,對小崗人偷偷搞的“大包幹”,安徽的各級黨(dang) 委不僅(jin) 沒有一棍子打死,反而是堅決(jue) 采取實事求是態度,先觀察效果,再決(jue) 定結果,冒著巨大政治風險保護“大包幹”這顆改革的火種。在取得巨大成功後,安徽省委及時總結實踐經驗並向黨(dang) 中央報告,推動形成製度成果,推動全國改革進程。曆史告訴我們(men) ,如果沒有各級黨(dang) 組織的支持,沒有良好的改革環境,小崗人創造的“大包幹”注定會(hui) 折戟沉沙,消失在曆史深處;而“寧撞一世鍾,不冒一次險”的思想,則會(hui) 在小崗“落地生根”,成為(wei) 改革的包袱和發展的羈絆。40年的輝煌曆程賦予小崗的無上榮光,既是對人民首創的激勵,也是對包容擔當的褒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既鼓勵創新、表揚先進,也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營造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濃鬱氛圍。這種包容擔當的精神,正是黨(dang) 的領導和人民首創的統一,是為(wei) 民情懷和實踐品格的寫(xie) 照,是牢固樹立“四個(ge) 意識”和堅定“四個(ge) 自信”的體(ti) 現,是“勇於(yu) 變革、勇於(yu) 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的有力保障。40年的改革征程充分說明,隻有不斷推動思想變革、強化責任擔當、營造優(you) 良環境,我們(men) 才能構建係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製度體(ti) 係,展現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強大生命力。步入新時代,更加需要刀刃向內(nei) 的改革決(jue) 心,更加需要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堅強保障。弘揚這種包容擔當的精神,我們(men) 就能促進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破除一切阻礙改革開放的體(ti) 製機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指出,曆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men) 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40年改革征程,黨(dang) 帶領人民實現了從(cong) 救國興(xing) 國向富國強國的跨越;40年改革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偉(wei) 大精神在改革實踐中的生動體(ti) 現。追求美好激發不竭動力,直麵問題彰顯科學方法,敢闖敢試體(ti) 現實踐品格,包容擔當營造良好氛圍。改革開放是新的偉(wei) 大革命,是決(jue) 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guan) 鍵抉擇。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引領下,大力弘揚偉(wei) 大改革精神,著力推動深刻的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和偉(wei) 大自我革命,我們(men) 一定能夠匯聚磅礴力量,奪取新的偉(wei) 大勝利。
(作者係安徽省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用“紅船精神”引領深化農村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指出,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麵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詳細] -
大家手筆:新時代改革開放大旗隻會更鮮亮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人間正道。[詳細] -
一線視角:讓改革與開放相輔相成
綜合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用好改革和開放兩個抓手,是所有地方政府都該認真思考的“必答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