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人民論壇:讓信用的地基堅固起來

李斌 發布時間:2018-09-28 08:50:00 人民日報

古人雲(yun) :“一言為(wei) 重百金輕”。商鞅主持變法,“恐民之不信”,遂立木定諾、依諾行賞,“以明不欺”,於(yu) 是民眾(zhong) 的信任逐漸建立起來。這個(ge) 故事充分說明,誠信不會(hui) 自動生長出來,隻有建立講信重諾的良性循環,誠信才會(hui) 成為(wei) 助力社會(hui) 有序運行的潤滑劑。

“生命不可能從(cong) 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誠信是社會(hui) 交往的名片,個(ge) 人憑一言為(wei) 定的信用立足社會(hui) ;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動能,企業(ye) 憑一諾千金的信用獲得發展;誠信是國際合作的基石,國家憑一言九鼎的信用互利共贏。誠信不僅(jin) 僅(jin) 是靠內(nei) 心道德律令推動的美德,更是法治框架下國家治理、社會(hui) 運行、市場健康的剛需。讓信用的貨幣流通起來,讓信用的要素管用起來,讓信用的地基堅固起來,就需要把誠實守信納入製度安排,融入國家治理現代化全過程,融入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建設全領域。

一段時間以來,頻發的假冒偽(wei) 劣、商業(ye) 欺詐、偷稅漏稅、欠債(zhai) 不還、電信詐騙等失信問題,使誠信建設一度陷入“破窗效應”的沼澤。如何築牢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堤壩,讓信用這張“身份證”管用起來?近年來,從(cong) 限製乘坐火車、飛機,到限製出境、限製購買(mai) 不動產(chan) 、限製高消費,嚴(yan) 厲懲罰、聯合懲戒失信行為(wei) 的製度籠子不斷加固,提升了破壞誠信的自我成本,讓那些見利忘義(yi) 、敗德失信者付出了代價(jia) 。一係列激濁揚清的有力舉(ju) 措猶如徙木立信,在社會(hui) 上樹起“守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的風向標。

古語有言:“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守誠信是最大的財富,講誠信是最大的聰明。倡導誠信、激勵誠信,關(guan) 鍵在於(yu) 提升誠信的社會(hui) 價(jia) 值,拓展信用的效用邊界。比如,“信易貸”“信易租”“信易行”“信易遊”“信易批”等守信激勵項目不斷湧現,信用良好即可享受融資信貸、創業(ye) 租賃、交通出行、旅遊服務、行政審批等便利和優(you) 惠,大大提升了人們(men) 信守承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信守承諾、講信修睦的新風長吹不止,增進的就會(hui) 是全社會(hui) 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營造出的就會(hui) 是知信、用信、守信的社會(hui) 氛圍。

揆諸古今中外不難發現,文明越開化,市場化程度越高,對誠信的需求就越高。伴隨著中國經濟處於(yu) 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guan) 鍵期,信用體(ti) 係建設同樣迎來關(guan) 口,信用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融合越來越緊密,信用越來越成為(wei) 係統化、全民性的價(jia) 值資產(chan) 。從(cong) 這個(ge) 角度出發,更容易理解為(wei) 什麽(me) 社會(hui) 誠信建設被納入全麵依法治國,信用管理和信用體(ti) 係建設進入新一輪機構改革視野。循著這些頂層設計和製度安排,共建共促一個(ge) “信用社會(hui) ”,共襄共享一個(ge) “誠信中國”,美好未來在向我們(men) 走來。

“生長在山間的鬆樹,千年長青;鐫刻在鼎上的誓言,萬(wan) 年不改;銘記在心中的誠信,永不凋零!”中華民族素來明禮崇信、抱誠守真,過去千百年來文明薪火不滅、社會(hui) 賡續發展即受益於(yu) 此。麵向未來,我們(men) 將構建誠信文化、誠信經濟、誠信生活,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