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今日談:靠科技端牢“中國飯碗”

柯仲甲 發布時間:2018-10-15 08:38:00 人民日報

民以食為(wei) 天。作為(wei) 一個(ge) 13億(yi) 多人口的大國,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地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

“農(nong) 業(ye) 要振興(xing) ,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對科研人員的講話意味深長。從(cong) 半個(ge) 多世紀前的3台火犁、手拉肩扛到如今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從(cong) “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的“北大荒”到70多年來累計生產(chan) 糧食7400多億(yi) 斤的“北大倉(cang) ”,黑龍江墾區的滄桑巨變,折射了農(nong) 業(ye) 科技的發展進步。農(nong) 業(ye) 機械化率99.4%、農(nong) 業(ye) 科技貢獻率68.2%、科技成果轉化率82%……步步攀高的數字,激動人心的成就,正是中國農(nong) 業(ye) 走向現代化的寫(xie) 照。

農(nong) 業(ye) 是基礎性產(chan) 業(ye) ,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nong) 業(ye) 現代化。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才能把現代化農(nong) 業(ye) 搞得更好、把農(nong) 墾改革搞得更好、讓廣大農(nong) 民生活得更好。壯大科技力量,端牢“中國飯碗”,農(nong) 業(ye) 振興(xing) 大有潛力、大有可為(wei) 。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