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新知新覺:多措並舉促進企業誠信經營

發布時間:2018-10-17 09:20:00 人民日報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誠信是一個(ge) 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原則。市場主體(ti) 講誠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公平競爭(zheng) 、增強經濟活動的可預期性、提高經濟效率。正因為(wei) 如此,誠信被視為(wei) 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石。對於(yu) 企業(ye) 來說,誠信既是必須踐行的行為(wei) 準則,也是能夠為(wei) 自己帶來實際利益的無形資產(chan) ,是贏得消費者和市場的可靠保證。

近年來,受各種複雜因素影響,一些企業(ye) 的誠信經營情況不容樂(le) 觀。虛假宣傳(chuan) 、假冒偽(wei) 劣、商業(ye) 欺詐等不講誠信的行為(wei) 時有發生,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對此強烈不滿。企業(ye) 缺乏誠信,製售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不但影響自身長遠發展,更威脅到人民群眾(zhong) 的人身和財產(chan) 安全,危及經濟良性運行與(yu) 社會(hui) 和諧穩定。促進企業(ye) 誠信經營,必須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強化企業(ye) 的社會(hui) 責任意識和規則意識,全方位提升其誠信經營水平。尤其要提高失信成本,讓守信者處處受益,使失信者寸步難行,在全社會(hui) 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當前,可以重點從(cong) 以下幾方麵入手促進企業(ye) 誠信經營。

推動企業(ye) 將誠信經營作為(wei) 安身立命之本。在現代社會(hui) ,誠信不僅(jin) 是一項道德規範,也被普遍確立為(wei) 一項重要的法律規範,誠信原則甚至被視為(wei) 現代民法中最重要的條款。企業(ye) 若違反國家相關(guan) 產(chan) 品質量標準和生產(chan) 規範,製售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進行不正當競爭(zheng) ,不但會(hui) 因信譽貶損遭到消費者的抵製和市場的懲罰,還會(hui) 麵臨(lin) 法律極為(wei) 嚴(yan) 厲的製裁。企業(ye) 要行穩致遠,必須堅持依法誠信經營,牢記道德底線不可觸碰、法律紅線不可逾越,強化合規經營意識,提升誠信經營水平。應加強企業(ye) 文化建設,牢固樹立以誠實守信為(wei) 榮、以見利忘義(yi) 為(wei) 恥的企業(ye) 文化,通過提供優(you) 質的產(chan) 品和服務來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加強社會(hui) 監督促進企業(ye) 誠信經營。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作為(wei) 對市場主體(ti) 進行自我規製、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淨化的重要組織形式,在監督企業(ye) 誠信經營方麵具有專(zhuan) 業(ye) 性強、成本低、反應快捷、易被市場主體(ti) 接受等優(you) 點,是推動企業(ye) 誠信經營的重要力量。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應擔負起企業(ye) 誠信建設的重要責任,不斷完善相關(guan) 行業(ye) 市場主體(ti) 的自律規範、自律公約,建立健全行業(ye) 的信用評價(jia) 、激勵和懲戒機製,促進企業(ye) 誠信經營。發揮市場專(zhuan) 業(ye) 化服務組織對企業(ye) 誠信經營的監督作用,支持會(hui) 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chan) 評估機構等依法對企業(ye) 財務、納稅情況、實繳資本、交易行為(wei) 等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鑒證,依法對公司信息披露進行核查把關(guan) 。發揮消費者協會(hui) 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監督企業(ye) 誠信經營中的作用。發揮新聞媒體(ti) 的輿論監督作用,宣傳(chuan) 誠信經營的正麵典型,曝光違法經營的不良企業(ye) ,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

以政務誠信帶動企業(ye) 誠信經營。政府公信力在社會(hui) 誠信體(ti) 係中居於(yu) 關(guan) 鍵地位。要加強政務誠信建設,通過彰顯政府公信力引導和帶動整個(ge) 社會(hui) 誠實守信,推動企業(ye) 誠信經營。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全麵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將法律法規關(guan) 於(yu) 企業(ye) 監管的規定轉化為(wei) 實際治理效果。從(cong) 某種程度上說,政府公信力表現為(wei) 執法公信力。如果執法不嚴(yan) ,一些企業(ye) 違背誠信原則的違法行為(wei) 長期得不到糾正和懲戒,就會(hui) 出現守法者受損、違法者獲利的情況,進而導致“破窗效應”。因此,政府有關(guan) 部門必須克服懶政、庸政、怠政,勇於(yu) 負責、敢於(yu) 擔當,對那些利欲熏心、逐利枉法的企業(ye) 敢於(yu) 亮劍,讓其依法受到懲治、付出代價(jia) 。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