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全國工商聯發布“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ye) 家”名單。柳傳(chuan) 誌、任正非、周海江、馬雲(yun) 、李書(shu) 福……一個(ge) 個(ge) 名字背後,是中國民營企業(ye) 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弘揚優(you) 秀企業(ye) 家精神的生動實踐,是民營企業(ye) 家破繭化蝶、篤誌成城,從(cong) 個(ge) 體(ti) 小規模經營到跨國大集團發展的奮鬥曆程,是始終走在改革開放前沿,不斷推進產(chan) 品創新、技術創新、商業(ye) 模式創新的積極探索。
一段時間以來,唱衰中國民營經濟的聲音此起彼伏。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以及經濟發展結構性矛盾的顯現,一些民營企業(ye) 在發展中麵臨(lin) 壓力。新的時代,還要不要一如既往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麵對輿論和社會(hui) 的疑慮,最近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在不同場合發表的講話中,反複強調和闡述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民營經濟的曆史貢獻不可磨滅,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營經濟的言論和做法都是錯誤的”“要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為(wei) 民營企業(ye) 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ye) 權益,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繼續發展壯大”,這些生動而深刻的論述,給部分處於(yu) 一時困難的民營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家吃下了“定心丸”。
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民營經濟風雨激蕩的40年。40年來,中國的民營企業(ye) 不僅(jin) 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yu) 者,同時更是受益者。40年間,民營企業(ye) 厚積薄發,成為(wei) 中國經濟新的支撐點。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ye) 、90%以上的新增就業(ye) 和企業(ye) 數量,一個(ge) 個(ge) 數字,折射出民營經濟給中國發展帶來的強勁動力和無限可能。
實踐充分證明,沒有民營企業(ye) 的發展,就沒有整個(ge) 經濟的穩定發展;沒有高質量的民營企業(ye) 體(ti) 係,就沒有高質量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支持民營企業(ye) 發展就是支持整個(ge) 國民經濟的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轉方式調結構的緊要關(guan) 口,既是爬坡過坎的攻堅期,也是大有作為(wei) 的窗口期。國有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共同麵臨(lin) 著“應戰—成長”的發展轉型。任務固然無比艱巨,機遇卻也蘊於(yu) 其中。廣大民營企業(ye) 家要堅定發展信心,深刻認識和把握經濟發展的新變化、新特征和新內(nei) 涵,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機遇,走創新驅動的發展之路,深化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創新,搶占市場變革的“風口”。
迎接時代挑戰,靠企業(ye) 單打獨鬥不行,還需要政府這隻“手”的有力支撐。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堅決(jue) 摒棄民營經濟僅(jin) 僅(jin) 是“配角”或“補充”的錯誤認識,以“店小二”精神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改善和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穩定的法治環境;要進一步完善政府權力清單和市場主體(ti) 負麵清單製度改革,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wei) ”,讓市場主體(ti) “法無禁止即可為(wei) ”,確保權力的“減法”換來市場活力的加法;要加大產(chan) 權的保護力度,加大對無形資產(chan) 特別是知識產(chan) 權的保護力度,為(wei) 民營經濟發展撐起保護傘(san) 。
觀大局,察大勢。在眾(zhong) 多利好政策的助推下,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這是變革的時代,呼喚不畏崎嶇、攻堅克難的自信。這是開放的時代,呼喚擁抱明天、開創未來的勇氣。秉持新的理念,承載更多期許,民營經濟將乘風破浪、砥礪前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用現代化產業鏈理念認識國有和民營經濟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就當前經濟金融熱點問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詳細] -
莊聰生:“兩個毫不動搖”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和分配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