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把“三嚴(yan) 三實”要求貫穿改革全過程,引導廣大黨(dang) 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大力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精神,理解改革要實,謀劃改革要實,落實改革也要實,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幹家。認真理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就要深刻理解改革的本質內(nei) 涵,牢牢把握改革的基礎與(yu) 前提,時刻謹記改革的目的,將求實品格落實於(yu) 全麵深化改革實踐探索之中,以飽滿的熱情推動改革落地生根。
1.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
改革是一個(ge) 製度變遷與(yu) 創新的過程,但這種變遷與(yu) 創新不是“平地起高樓”,它受製於(yu) 曆史文化傳(chuan) 統和過往改革的實踐經驗;同時,這種變遷與(yu) 創新也不是改革者的天馬行空、突發奇想,而是要立足於(yu) 時代與(yu) 當下的現實國情。對中國而言,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既要考慮我們(men) 的曆史傳(chuan) 承,又要考慮已有的體(ti) 製框架和社會(hui) 主要矛盾。隻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定位改革所處的曆史方位,定義(yi) 改革的本質特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jue) 心和力度全麵深化改革,在全社會(hui) 匯聚了改革的強大正能量,譜寫(xie) 了改革的新篇章。改革開放40年來的經驗證明,推進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斷推進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hui) 主義(yi) 新的生機活力。這裏麵最核心的是堅持和改善黨(dang) 的領導、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偏離了這一條,那就南轅北轍了。
堅守改革的社會(hui) 主義(yi) 方向,即必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是久經磨難的中國人民經過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艱辛探索後的正確選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接續奮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從(cong) 開創到拓展,為(wei) 中國從(cong) “富起來”到“強起來”奠定思想、製度和物質等方麵的基礎。新時代的全麵深化改革是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複製西方的政治發展道路。正是在這個(ge) 意義(y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們(men) 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勇於(yu) 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麵創新,讓製度更加成熟定型,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治理更有水平,讓人民更有獲得感。”
堅守改革過程中的黨(dang) 的領導,即改革必須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回顧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史、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與(yu) 建設史,黨(dang) 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與(yu) 改革成功的基本保證。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一代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不同曆史階段和條件下成功引領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進程,成為(wei) 整個(ge) 民族和國家的核心力量。在新時代,麵對複雜多變的國內(nei) 外環境和繁重艱巨的改革任務,堅持和加強黨(dang) 對改革的全麵領導是保證改革順利進行的必備條件。對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實踐證明,堅持和加強黨(dang) 對全麵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提升黨(dang) 中央對全麵深化改革的領導力和權威性,有利於(yu) 全黨(dang) 全國在改革上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有利於(yu) 改革涉險灘、闖難關(guan) 、啃硬骨頭,有利於(yu) 統籌協調、蹄疾步穩推進各項改革,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2.改革要從(cong) 具體(ti) 問題抓起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中國的每一次改革,都立足於(yu) 各領域實際問題,在比較、借鑒人類文明成果基礎上,不斷尋求破解之策。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根據改革領域不斷拓展、改革層次不斷加深、改革難度不斷加大的新的改革形勢,針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不同領域的核心問題和頑瘴痼疾,推動重大改革方案不斷出台,解決(jue) 了許多長期想解決(jue) 而沒有解決(jue) 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的改革成就。堅持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精準設計改革方案,這是40年來中國改革的重要經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wei) 導向,抓住關(guan) 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jue) 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一係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men)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cong) 來都是為(wei) 了解決(jue) 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chan) 生,又在不斷解決(jue) 問題中得以深化。”
在全麵深化改革過程中,需要改革者和人民群眾(zhong) 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因此,調查研究和發揮人民群眾(zhong) 的首創精神就顯得尤為(wei) 重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jue) 策權。研究、思考、確定全麵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ju) 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麵深入的調查研究。沒有調查研究,改革中的問題就隻是頭腦中的主觀臆想,事務的解決(jue) 之道也隻能是紙上談兵。全麵深化改革是億(yi) 萬(wan) 人民的共同事業(ye) ,要匯聚成改革洪流,必須調動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改革的積極性,這既有利於(yu) 築牢改革的民意基礎,也有利於(yu) 形成科學有效的改革方案。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指出的,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無不來自人民群眾(zhong) 的實踐和智慧。要鼓勵地方、基層、群眾(zhong) 解放思想、積極探索,鼓勵不同區域進行差別化試點,善於(yu) 從(cong) 群眾(zhong) 關(guan) 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
3.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
從(cong) 價(jia) 值使命上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維護和增進人民的利益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價(jia) 值依歸;從(cong) 曆史上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從(cong) 一個(ge) 勝利走向另一個(ge) 勝利,歸根結底是順應了曆史潮流,契合了人民的利益;從(cong) 改革開放40年的曆程看,時刻關(guan) 注人民群眾(zhong) 冷暖,及時回應人民群眾(zhong) 訴求,切實增加人民群眾(zhong) 實惠,釋放改革的含金量,是改革能夠獲得民眾(zhong) 支持的根本原因。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我們(men) 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wei) 根本立場,把為(wei) 人民謀幸福作為(wei) 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zhong) 路線,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凝聚起眾(zhong) 誌成城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曆史偉(wei) 業(ye) 。這是尊重曆史規律的必然選擇,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自覺擔當。”
在全麵深化改革中堅守人民立場,就要讓人民群眾(zhong) 有獲得感,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zhong) 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裏”和“最後一公裏”的關(guan) 係,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wei)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zhong) 有更多獲得感。人民群眾(zhong) 切實的獲得感是改革方案的含金量的重要體(ti) 現,與(yu) 此同時,改革方案的含金量也隻能通過人民群眾(zhong) 具體(ti) 感知而充分展示,這就要求改革方案不僅(jin) 要接受經濟上的考量,也要接受公平合理的價(jia) 值考量。
4.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改革是一個(ge) 製度變遷過程,它不僅(jin) 包括製度的製定,而且還包括製度的執行;改革藍圖的繪就,改革方略的推行,改革碩果的收獲,都離不開實實在在的改革行動。在全麵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將釘釘子的精神和真抓實幹的態度貫穿始終。改革不是做樣子,不是做表麵文章,隻說不做不行,說了做了沒有成效也不行。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任務一經確定,就要一步一個(ge) 腳印、穩紮穩打向前走,積小勝為(wei) 大勝,積跬步至千裏。在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真抓實幹不是任性蠻幹,而是要有責任擔當,並且要注意把握改革的方法。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改革的廣度、深度以及難度前所未有,這就要求改革的各級推進者要提高思想站位,以舍我其誰的精神勇挑改革重擔,攻堅克難,協調督查,找準改革的真問題,增強改革方案的科學性,提升改革的執行力。正確的改革方法是抓改革落實的必備條件。在改革方法上,一方麵要注意改革的係統性與(yu) 協同性。由於(yu) 新時代的改革是全方位、立體(ti) 的,因而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麵的係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另一方麵,要注意法治引領,確保改革蹄疾步穩地運行在法治的軌道上,確保國家發展、重大改革於(yu) 法有據,把發展改革決(jue) 策同立法決(jue) 策更好結合起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一個個名字背後,是中國民營企業家不忘初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的生動實踐,是民營企業家破繭化蝶、篤誌成城,從個體小規模經營到跨國大集團發展的奮鬥曆程。[詳細] -
駁曆史虛無主義的兩種謬論
近年來,曆史虛無主義除了繼續聚焦中國革命史和新中國發展史、選擇以革命曆史為突破口外,還抓住一些曆史事件的重要時間節點,將“虛無”的觸角延伸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曆史和唯物史觀領域,[詳細] -
人民日報評論員:不忘改革開放初心
日前在廣東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詳細] -
人民日報評論員: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
如何看待改革開放,怎樣推進改革開放?這是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必須回答的一個基本問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