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認識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e) 的根本特性,與(yu) 認識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根本特性密不可分。進入新時代,在回答怎樣才能奪取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勝利問題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億(yi) 萬(wan) 人民自己的事業(ye) ,所以必須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men)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就是人民的事業(ye) ;我們(men) 黨(dang) 既是這一事業(ye) 的領導者,更是人民事業(ye) 的服務者,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這一事業(ye) 中,始終居於(yu)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公仆位置。在總結改革開放成功經驗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還進一步闡述了改革開放事業(ye) 與(yu) 人民主體(ti) 地位的關(guan) 係,他指出:“改革開放是億(yi) 萬(wan) 人民自己的事業(ye) ,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在黨(dang) 的領導下推進。”改革開放是人民的要求和黨(dang) 的主張的統一,人民群眾(zhong) 是曆史的創造者和改革開放事業(ye) 的實踐主體(ti) 。所以,必須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和黨(dang) 的領導的統一,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ge) 新生事物的產(chan) 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ge) 方麵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yi) 萬(wan) 人民的實踐和智慧。
上述兩(liang) 段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八大閉幕不久,兩(liang) 次在中央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時說的,兩(liang) 次講話都特別強調了“億(yi) 萬(wan) 人民自己的事業(ye) ”這一中心意思,內(nei) 涵極為(wei) 豐(feng) 富,思想極為(wei) 深刻,其核心是馬克思主義(yi) 的唯物史觀,強調的是要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開放和創造曆史偉(wei) 業(ye) ,尊重億(yi) 萬(wan) 人民的主體(ti) 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zhong) 的主人翁精神,把人民的意願和追求作為(wei) 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奮鬥目標。這些重要論述既點明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根本特性,也點明了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e) 的根本特性,同時還點明了改革開放事業(ye) 與(yu) 人民主體(ti) 地位關(guan) 係的根本特性,即人民性、統一性、主體(ti) 性。
觀察和思考中國改革開放40年曆程及其經驗,首先必須深刻理解和把握“改革開放是億(yi) 萬(wan) 人民自己的事業(ye) ”,深刻理解和把握其中所貫穿的人民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hui) 上明確指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yi) 最鮮明的品格。”這一理論判斷,也適用於(yu) 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曆史。改革開放是中國十幾億(yi) 人民自己的事業(ye) ,始終代表著人民的願望和追求。改革開放的發生和發展,從(cong) 來都不是別國、別人強加或外加給我們(men) 的,而是中國人民、中國社會(hui) 自身發展的內(nei) 在邏輯和現實需要。可以說,人民性,既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e) 的根本特性,也是人民主體(ti) 地位的根本特性。
縱觀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和發展的曆史就可以看出,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就是建立在億(yi) 萬(wan) 人民自身發展事業(ye) 基礎上的。早在中共一大上,我們(men) 黨(dang) 就提出,要想改變舊製度、建立新社會(hui) ,人民特別是工人階級就必須自己解放自己,而不能強迫他們(men) 進行革命。從(cong) 那時起,黨(dang) 就抱定了“人類的解放者萬(wan) 歲”的信念。就像《國際歌》中所說的:“從(cong) 來就沒有什麽(me) 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men) 自己。”人類的解放事業(ye) 、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人民自己的事業(ye) ,是人民自身的追求。
正因為(wei) 準確地把握了人民的事業(ye) 並順應人民的追求,我們(men) 黨(dang) 領導的革命、建設與(yu) 改革事業(ye) 才具備了取得成功的根本條件。這一點早在中國革命戰爭(zheng) 時期就得到了有力的證明。例如:1946年3月,當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將軍(jun) 來到延安時,他聽到最多的一個(ge) 詞就是“人民”,人民性,是他親(qin) 身體(ti) 會(hui) 到的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事業(ye) 與(yu) 其他黨(dang) 派的根本區別。他在分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事業(ye) 得以興(xing) 旺的諸多原因時這樣說過,更重要的原因還是:他們(men) 已經檢驗了他們(men) 的全部理論並使之適用於(yu) 原始的中國農(nong) 村以及農(nong) 民的日常生活,他們(men) 感到在人民家裏就像在自己家裏一樣無憂無慮。在延安聽到的最多的一個(ge) 詞,就是“人民”……中國人民如何,世界人民如何。“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學習(xi) ”,這些都是口號,但又包含著比口號更深的意義(yi) ,代表著一種極深的感情、一種最終的信念。這個(ge) 例子生動地說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之所以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的最後勝利,其根本的因素是反映了人民群眾(zhong) 自己的心聲、智慧和力量,即民心所向、民智所施、民力所為(wei) 。事業(ye) 是人民自己的事業(ye) ,工作是人民自己的工作,力量是人民群眾(zhong) 自己的內(nei) 生動力,這才是決(jue) 定性的因素。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正順應了人民的自身要求。也正是在這一意義(yi) 上,毛澤東(dong)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進一步號召,“永遠擺脫帝國主義(yi) 羈絆和異民族的壓迫,站起來”的各族人民,要“在偉(wei) 大祖國大家庭中,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繼續為(wei) “人民自己的事業(ye) ”努力奮鬥。革命成功如此,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成功如此,改革開放成功亦然;革命事業(ye) 是人民自己的事業(ye)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是人民自己的事業(ye) ,改革開放事業(ye) ,也是人民自己的事業(ye) ,是人民自己的內(nei) 在要求。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黨(dang) 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事業(ye) 之所以不斷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就在於(yu) 抓住了這個(ge) 事業(ye) 的人民特性,把住了時代的脈搏特別是人民的脈搏。改革開放初期,我們(men) 的步子之所以能夠邁得出去、走得穩當,關(guan) 鍵是反映了人民自己的願望:人心思定,人心思富,人心思改。人民內(nei) 心的這三種思慮,反映的是社會(hui) 發展的客觀要求。當年走出十年“文革”和社會(hui) 發展嚴(yan) 重滯後的困境時,人民群眾(zhong) 普遍希望安定團結,集中力量發展生產(chan) 力,提高生活水平,把我國現代化建設搞上去。人民群眾(zhong) 的這種強烈願望和內(nei) 生動力,促使我們(men) 黨(dang) 作出改革開放的戰略決(jue) 策。同時,黨(dang) 和政府在拿出改革開放的具體(ti) 措施時,特別強調要經過人民群眾(zhong) 實踐的檢驗,要以人民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xing) 不高興(xing) 為(wei) 前提和標準。正因為(wei) 把改革開放作為(wei) 人民的事業(ye) ,人民才真心擁護。就是在這個(ge) 意義(yi) 上,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說過:“我所做的事,無非反映了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願望。”在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中,我們(men) 黨(dang) 始終明確要求全黨(dang) 同誌要樹立牢固的馬克思主義(yi) 群眾(zhong) 觀點和人民立場,其中特別告誡黨(dang) 內(nei) 同誌一條根本道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是我們(men) 黨(dang) 在新時期服務人民的偉(wei) 大事業(ye) ,是人民自己的事業(ye) 。如果離開了人民,我們(men) 將一事無成。”這一觀點和立場,要求全體(ti) 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保持同群眾(zhong) 的密切聯係,擺正自己在人民群眾(zhong) 中的位置,老老實實向人民學習(xi)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我們(men) 黨(dang) 所強調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貫穿在社會(hui) 實踐領域,也首先是以人民群眾(zhong) 為(wei) 出發點和歸宿的。這條路線的根本,就是一切從(cong) 人民自身的利益出發,緊緊依靠人民,反映人民群眾(zhong) 的強烈願望,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
既然是人民自己的事業(ye) ,自然要考慮在這一事業(ye) 的每一個(ge) 發展階段上人民自身的覺悟程度,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引導人民、教育人民的方法。在領導人民事業(ye) 當中,首先要虛心向群眾(zhong) 學習(xi) ,要學會(hui) 做群眾(zhong) 的學生;先做群眾(zhong) 的學生,才能做群眾(zhong) 的先生。正如毛澤東(dong) 在講到我們(men) 是人民事業(ye) 中的代表時所深刻指出的:“隻有代表群眾(zhong) 才能教育群眾(zhong) ,隻有做群眾(zhong) 的學生才能做群眾(zhong) 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眾(zhong) 的主人,看作高踞於(yu) ‘下等人’頭上的貴族,那麽(me) ,不管他們(men) 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眾(zhong) 所不需要的,他們(men) 的工作是沒有前途的。”講到在人民事業(ye) 中如何教育人民時,毛澤東(dong) 還深刻指出:“要在人民群眾(zhong) 那裏學得知識,製定政策,然後再去教育人民群眾(zhong) 。所以要當先生,就得先當學生,沒有一個(ge) 教師不是先當過學生的。而且就是當了教師之後,也還要向人民群眾(zhong) 學習(xi) ,了解自己學生的情況。”
對於(yu) 在改革開放這一人民事業(ye) 中當學生和當先生的關(guan) 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時,也專(zhuan) 門作過闡述。他特別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wei) 人民造福。”並提醒我們(men) ,在實現人民自己的夢想這個(ge) 重大問題上,黨(dang) 的幹部要處理好做群眾(zhong) 先生和做群眾(zhong) 學生的關(guan) 係。要做群眾(zhong) 的先生,先做群眾(zhong) 的學生。領導幹部要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多同群眾(zhong) 交朋友,多向群眾(zhong) 請教。要真正悟透群眾(zhong) 是真正的英雄。
總之,我們(men) 黨(dang) 無論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ge) 曆史時期,始終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根本利益,我們(men) 黨(dang) 曆來都告訴自己,要把群眾(zhong) 當作真正的英雄,不做“高踞於(yu) ”人民群眾(zhong) 頭上的“貴族”,在領導人民自己的事業(ye) 時,要先做群眾(zhong) 學生再做群眾(zhong) 引領者。隻有真正把自己放到“億(yi) 萬(wan) 人民自己的事業(ye) ”中去,才能與(yu) 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yu) 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zhong) 是真正英雄的曆史唯物主義(yi) 觀點不能丟(diu) 。隻有與(yu) 曆史同步伐、與(yu) 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以求實品格推進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三嚴三實”要求貫穿改革全過程,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大力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精神,理解改革要實,謀劃改革要實,落實改革也要實,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幹家。[詳細] -
共建一帶一路開創國際合作新局麵
今年8月27日,習近平同誌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強調,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造福人民。[詳細] -
人民日報評論員: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
如何看待改革開放,怎樣推進改革開放?這是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必須回答的一個基本問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