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中國對外開放40年的重要啟示之四:繼續積極把握和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

發布時間:2018-12-28 17:02:00 中國理論網

  【編者按】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曆史大勢,為(wei) 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改革開放40年,中國把握和順應經濟全球化曆史大勢,在開放中探索,在開放中奮進,逐步實現從(cong) “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wei) 大跨越。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為(wei) 了深刻總結中國對外開放40年重要啟示,中國理論網精心推出《繼續積極把握和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一文,以饗讀者。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總體(ti) 來說,中國過去40年對外開放取得的突出成就,很大程度上受益於(yu)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塑造了全球的經濟繁榮和世界的持久和平,為(wei) 中國的開放發展提供了一個(ge) 較為(wei) 穩定的外部環境。迄今為(wei) 止,經濟全球化已經發揮了一個(ge) 最為(wei) 重要的作用,就是令和平比戰爭(zheng) 成本更低、利潤更高。在經濟力量的驅動下,世界格局發生了曆史性的深刻變化,不同國家的相互聯係、相互依存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國際力量對比也朝著總體(ti) 上更有利於(yu) 維護世界和平的方向發展。應該說,在最近的數十年裏,受益於(yu) 全球化帶來的國家之間緊密的相互製約關(guan) 係,全球範圍內(nei) 多數的國家和地區,正在享受著人類曆史上並不多見的總體(ti) 和平與(yu) 繁榮發展的時期。

  但是,我們(men) 也必須看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有雙麵性,是一把雙刃劍,既為(wei) 全球發展提供強勁動能,也帶來一些新情況新挑戰,需要進行恰當的引導。曆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wei) 造出來的。經濟全球化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但是,經濟全球化也直接導致了風險傳(chuan) 導的全球化。尤其在全球貿易和投資相對低迷、各種全球性挑戰加劇、世界經濟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世界各國都需要認真麵對,才能把握核心規律,發展自身優(you) 勢,規避自身短板,實現良性發展。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處理國際關(guan) 係時必須摒棄過時的零和思維,不能隻追求你少我多、損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輸我贏、一家通吃”。

  正是在這樣的考慮之下,中國領導人站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前沿,於(yu) 2013年首次麵向世界提出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行動倡議。此後5年來,中國一方麵在多個(ge) 場合深入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這一充滿東(dong) 方智慧的中國主張,另一方麵從(cong) 國際機構設立、國別合作機製、產(chan) 業(ye) 項目合作等各領域積極行動,務實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這些充分體(ti) 現了中國對經濟全球化最新發展趨勢的理解和應對,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了解與(yu) 認可。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