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時刻,科學總結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分析麵臨(lin) 的挑戰,對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yi) 。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成就
改革開放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cong) 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這在經濟方麵表現得尤為(wei) 突出。
1.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以年均接近兩(liang) 位數的速度增長,先後於(yu) 1999年和2010年跨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2009年,中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過日本,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2010年,中國出口超過德國,成為(wei) 世界第一大出口國,97%的出口產(chan) 品是製造業(ye) 產(chan) 品,成為(wei) 18世紀工業(ye) 革命以來繼英國、美國、日本、德國之後的世界工廠。2013年,中國進出口的貿易總量超過美國,成為(wei) 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2017年,中國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達到8640美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cong) 1978年的1.8%提高到2017年的15%左右。
2.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減貧事業(ye) 成就顯著。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和政府始終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wei)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使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人民群眾(zhong) 切實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人民生活從(cong) 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ti) 小康、即將實現全麵小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cong) 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7年的36396元、13432元。共有7億(yi) 多人口擺脫貧困,農(nong) 村貧困發生率從(cong) 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3.1%,遠低於(yu) 世界平均水平。
3.未出現係統性金融經濟危機。迄今,中國是唯一沒有發生係統性金融經濟危機的新興(xing) 市場國家,而且在上世紀末亞(ya) 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為(wei) 世界經濟複蘇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奇跡,在人類曆史上不曾有過。主要經驗有:
1.堅持改革開放。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指出的,“改革開放是決(jue) 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guan) 鍵一招,也是決(jue) 定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一招。”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就沒有今天中國興(xing) 旺發達的大好局麵。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yu) 時俱進。中國經濟改革沒有套用任何現成理論,沒有采用華盛頓共識主張的“休克療法”,而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yu) 時俱進,從(cong) 自身實際出發,以對經濟社會(hui) 衝(chong) 擊較小的漸進轉型方式,一方麵,對轉型後缺乏自生能力的、資本密集型的大型國有企業(ye) ,給予必要的保護和補貼,以維持穩定;另一方麵,對原來受到抑製而又符合我國比較優(you) 勢的、不需要保護和補貼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ye) ,放開準入門檻,以此有效提高了各種所有製經濟的積極性和資源配置效率,並隨條件變化不斷深化改革。
3.發揮比較優(you) 勢,充分利用後來者優(you) 勢。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中國轉變發展思路,推進市場化改革,建立起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確立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目標,開始發展符合比較優(you) 勢的勞動密集產(chan) 業(ye) ,創造就業(ye) ,吸納農(nong) 村大量富餘(yu) 勞動力,實現了對外出口和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創造利潤,積累資本,使中國的要素稟賦結構逐漸從(cong) 勞動力相對豐(feng) 富變成資本相對豐(feng) 富,比較優(you) 勢從(cong) 勞動力相對密集逐漸變成資本相對密集,在產(chan) 業(ye) 升級過程中充分利用後來者優(you) 勢,降低創新的成本和風險,實現高速增長。
4.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有機結合。改革開放之初,針對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差的問題,設立經濟特區、出口加工區、高新技術區等,集中有限資源在這些區域內(nei) 完善基礎設施,實行一站式服務,由此,新的符合比較優(you) 勢的產(chan) 業(ye) 迅速變成競爭(zheng) 優(you) 勢,從(cong) 而帶動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了國民經濟整體(ti) 的市場化轉軌。隨著資本快速積累,原來不具備比較優(you) 勢的資本密集型產(chan) 業(ye) 變成新的比較優(you) 勢,企業(ye) 有了自生能力,為(wei) 消除保護補貼、“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創造了必要條件。在發展和轉型中始終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兩(liang) 隻手有機結合,共同發揮作用。
三、應對新挑戰,改革永遠在路上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針對漸進雙軌改革遺留下來的問題,提出全麵深化改革,消除市場扭曲和不當幹預,杜絕腐敗和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源,同時嚴(yan) 厲整治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享樂(le) 主義(yi) 和奢靡之風,堅決(jue) 反對特權,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反腐敗鬥爭(zheng) 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深入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脫貧攻堅戰取得決(jue) 定性進展,又有6000多萬(wan) 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ti) 持續擴大,收入差距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jue) 。
隨著客觀條件變化,中國進入到強起來的新時代,各種新的內(nei) 外矛盾衝(chong) 突將繼續湧現,我堅信隻要抱著改革永遠在路上的決(jue) 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yu) 時俱進,繼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建立起有效市場,以提高效率;同時,發揮有為(wei) 政府的作用,以解決(jue) 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我們(men) 必將實現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
由於(yu) 發展條件的相似性,中國作為(wei) 一個(ge) 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轉型中積累的經驗和智慧,也將有助於(yu) 其他發展中國家克服發展和轉型中的困難,實現現代化的夢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教育法治40年:教與學關係演進的背後
中國教育法治40年的發展過程中,國家與教育關係問題始終是一個重要議題,這一問題最終可以歸結為教育權與受教育權這樣兩個基本問題。[詳細] -
望海樓:重要戰略機遇期需要主動作為
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當前發展形勢做出了重要判斷:“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善謀者因時而動,能弈者順勢而為。[詳細] -
中國對外開放40年的重要啟示之四:繼續積極把握和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曆史大勢,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為了深刻總結中國對外開放40年重要啟示,中國理論網精心推出《繼續積極把握和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一文,以饗讀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