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發布時間:2019-02-20 10:55:00 光明網-《光明日報》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guan) 係高校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人、如何培養(yang) 人以及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個(ge) 根本問題。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guan)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是否後繼有人,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

  近年來,黨(dang) 和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花了很大力氣,取得了明顯成效。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的普遍設立,為(wei)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推進提供了明確的學科平台和依托機構。同時也應看到,一些困擾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痼疾依然存在。就高校內(nei) 部而言,教學內(nei) 容枯燥乏味難以引起“網生代”學生的興(xing) 趣,思政課教師自身綜合素養(yang) 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各部門統籌聯動機製還沒有理順,導致各自為(wei) 戰;就外部因素而言,社會(hui) 思想觀念和價(jia) 值取向日趨活躍多元,新媒體(ti) 新技術的普及應用導致信息渠道從(cong) 單一到多樣。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shu) 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屋建瓴對拓展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指明了方向。麵對挑戰,隻有深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充分利用新機遇,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課堂教學在教學內(nei) 容和教學時間方麵有統一規定和要求,具有高效、係統的優(you) 勢。因此,課堂教學依然是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當前麵對新時代的條件變化,麵對新一代教育對象,必須改進和加強課堂教學。首先,要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qin) 和力和針對性”上下功夫,課堂內(nei) 容要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和期待,讓“水課”變“金課”,才會(hui) 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變為(wei) 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其次,要實現“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化,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不隻是思政課教師的職責,而應是所有學科老師的共同職責,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形象地指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yu) 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因此,要充分發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健全高校課堂教學管理辦法。

  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大係統中突顯真理性和科學性。讓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ei) 容真學、真信、真行,必須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內(nei) 容的科學性和係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僅(jin) 取決(jue) 於(yu) 思政教育學科和教材自身建設的成效,而且與(yu) 整個(ge) 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發展和發達程度密切相關(guan) 。“努力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體(ti) 係”,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出的明確指示。讓思想政治教育在整個(ge) 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大係統中突顯其真理性和科學性,才能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當然這一體(ti) 係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體(ti) 係,為(wei) 此,需要創新學術話語體(ti) 係,編寫(xie) 新的教材體(ti) 係。

  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從(cong) 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青年學生作為(wei) 活生生的人,校園生活不隻局限於(yu) 課堂學習(xi) ,麵對的也不隻是任課老師,他們(men) 還會(hui) 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接觸到各個(ge) 部門的人員。因此,要把思想價(jia) 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shu) 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hui) 實踐”的要求,將顯性教育與(yu) 隱性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突顯了“大思政”的教育理念。

  運用新媒體(ti) 新技術使思政工作活起來。當代大學生成長於(yu) 網絡信息時代,熱衷於(yu) 網絡社交。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被學生接受,也必須充分利用新媒體(ti) 新技術,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ti) 建設,加強學生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專(zhuan) 業(ye) 學術網站和“兩(liang) 微一端”建設,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運用新媒體(ti) 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chuan) 統優(you) 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線上線下相結合,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路、內(nei) 容形式、方法手段創新,增強工作時代感和實效性。

  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思想政治教育不隻是個(ge) 理論問題,更是個(ge) 實踐問題。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ang) 如何,最終要體(ti) 現在實際行動中。要想讓學生成為(wei) 德才兼備、全麵發展的人才,需要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告誡青年學生:“學到的東(dong) 西,不能停留在書(shu) 本上,不能隻裝在腦袋裏,而應該落實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強化社會(hui) 實踐育人,提高實踐教學比重,組織師生參加社會(hui) 實踐活動,建立健全學雷鋒誌願服務製度;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聯合等協同育人模式,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