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帶頭在六個方麵下功夫

廖金香 發布時間:2019-01-17 16:03:00 光明網-《光明日報》

  “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愛國主義(yi) 情懷上下功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yang) 上下功夫”,“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要在培養(yang) 奮鬥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這既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對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具體(ti) 工作指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肩負著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教學和研究使命,需要通過指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和實踐,使大學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堅定的共產(chan) 主義(yi) 理想信念和為(wei) 人民服務的社會(hui) 責任感,成為(wei) 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立誌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奮鬥終生的有用人才。基於(yu) 立德樹人的艱巨任務和崇高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帶頭在六個(ge) 方麵下功夫。

  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理想指引方向,信念決(jue) 定成敗。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是大學生成人成才的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調。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須樹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大學生要牢固樹立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奮鬥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大學生正值青年,其理想信念直接影響其能否成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四個(ge) 自信”,使其自覺做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誠實踐者,為(wei) 崇高理想信念而矢誌奮鬥。

  在厚植愛國主義(yi) 情懷上下功夫。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綿延發展的曆史長河中,愛國主義(yi) 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yi) 的鮮明主題。大學生要繼承中華民族愛國主義(yi) 的光榮傳(chuan) 統,自覺做新時代的忠誠愛國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深化愛國主義(yi) 教育研究和愛國主義(yi) 精神闡釋,不斷豐(feng) 富教育內(nei) 容、創新教育載體(ti) 、增強教育效果。一方麵要充分利用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偉(wei) 大成就和成功經驗、重大曆史事件紀念活動等來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yi) 情懷;另一方麵要運用藝術、新媒體(ti) 等多種形式,生動傳(chuan) 播愛國主義(yi) 精神,唱響愛國主義(yi) 主旋律,讓愛國主義(yi) 成為(wei) 大學生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在加強品德修養(yang) 上下功夫。古往今來,品德修養(yang) 都被看作是立身之本、治國之要。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接班人,必須不斷提升個(ge) 人的道德修養(yang) 境界。在全社會(hui) 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需要大學生始終走在前列,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和積極踐行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著提升大學生品德修養(yang) 的重要任務,肩負著培育大學生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健全人格塑造、身心健康教育,不僅(jin) 要傳(chuan) 授給大學生提高品德修養(yang) 的正確方法,而且要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運用馬克思主義(yi) 思想方法辨析各種錯誤價(jia) 值觀的實質,增強大學生抵禦錯誤價(jia) 值觀侵蝕的能力,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jia) 值觀引導下健康成長。

  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深厚的知識與(yu) 經驗有助於(yu) 見識的產(chan) 生。既有知識的寬度,又有知識的深度,才能在積累知識的基礎上形成卓越的見識。傳(chuan) 授知識和增長見識是教育的重要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承擔著傳(chuan) 播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宣講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理論成果,幫助大學生澄清思想困惑的重要政治使命,必須把理論內(nei) 容通過生動的課堂教學表達出來,切實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內(nei) 容的生動性和感染力;要讓廣大學生了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榮曆史和在此過程形成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增進他們(men) 對黨(dang) 的認識與(yu) 情感;要保持強烈的時代精神和問題意識,及時把“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等講清、講深和講透;要鼓勵大學生積極投身社會(hui) 實踐,在實踐中認識社會(hui) ,增長見識;要引導大學生關(guan) 注世界形勢及其發展變化,將大學生培育成具有中國情懷和全球視野的人才。

  在培養(yang) 奮鬥精神上下功夫。奮鬥精神是黨(dang) 和國家大力提倡和弘揚的重要價(jia) 值理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勵誌,立鴻鵠誌,做奮鬥者。大學生作為(wei) 當代的有誌青年,必須具備奮鬥精神。奮鬥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美德,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優(you) 秀品質,更是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要品格。奮鬥精神主要表現為(wei) 奮發圖強、砥礪前行的進取精神,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奉獻精神,勤儉(jian) 節約、艱苦樸素的節儉(jian) 精神等。奮鬥精神不是與(yu) 生俱來的,而是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培養(yang) 的結果。培養(yang) 大學生的奮鬥精神,主渠道和主陣地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改變傳(chuan) 統說教方式,采用當代大學生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將奮鬥精神融入各種實踐教學中,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奮鬥精神的重要性,並自覺培育奮鬥精神。

  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不僅(jin) 直接影響著自身命運和前途,更與(yu)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興(xing) 衰成敗緊密相關(guan)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cong) 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guan) 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ang) ,讓學生成為(wei) 德才兼備、全麵發展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以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為(wei) 己任,在教學中注重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yang) 。一方麵,使大學生認識到競爭(zheng) 的激烈,認識到要想在激烈競爭(zheng) 中取得優(you) 勢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另一方麵,在教學中要培養(yang) 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等。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