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王建紅:以大數據為支點釋放應急管理效能

王建紅 發布時間:2020-04-13 07:58:00 光明日報

  防控疫情,不隻需要“鐵腳板”,還需要大數據。在此次疫情的應急管理中,無論是聯防聯控、人員排查,還是在協調各方力量、保障重要物資調配供給方麵,大數據都有亮眼表現。比如,通過對城市間交通運行係統進行數據監測,了解疫情嚴(yan) 重地區人群流動走向,查找疫情防控脆弱點和風險點,為(wei) 城市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爭(zheng) 取了時間。

  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浙江考察期間來到了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觀看了“數字治堵”“數字治城”“數字治疫”等應用展示,對杭州市運用城市大腦提升交通、文旅、衛健等係統治理能力的創新成果表示肯定。實際上,運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是推動城市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釋放城市應急管理效能的必由之路。

  應用大數據,是把我國應急管理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的重要支點。2019年4月,國務院安全生產(chan) 委員會(hui) 辦公室、國家減災委辦公室、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應急基礎信息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構建一體(ti) 化全覆蓋的全國應急管理大數據應用平台。今年2月初,國家衛健委發布《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guan) 於(yu) 加強信息化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疫情發展進行實時跟蹤、重點篩查、有效預測,為(wei) 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提供數據支撐。

  當前疫情防控未獲全勝,任務依然艱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麵更好發揮支撐作用。對此,要充分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的嚴(yan) 峻性和複雜性,運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分析重大風險和重大隱患信息變化情況,查找潛在危險源,加強預測研判,提升以數據為(wei) 支撐的應急智能預測預警水平和效能;加快多來源的數據整合,研究建設一個(ge) 全國統一的大數據整合平台,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各地政府部門、各種企業(ye) 、各種機構的碎片化數據,打破數據的“部門牆”和“行業(ye) 牆”,以確保各種政府防控指揮、管理決(jue) 策基礎數據的完整可靠。同時,還要加快完善防控工作機製和流程,線上線下相結合,根據分區分級和人員流動數據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形成重點防控對象的可視化行為(wei) 路線圖,指導線下工作人員加大交叉點排查力度,進一步提升防控效能。

  放眼長遠,要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ti) 製機製,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ti) 係,針對預見不足、缺少經驗等短板,加快建設“重預防、重科學、強聯動”的應急管理體(ti) 製,加大對疫情防控體(ti) 製機製、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ti) 係相關(guan) 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強對曆史和當前應急管理基礎數據信息的搜集整理,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入研究災害發生發展規律,構建完善災害事故趨勢分析、應急預測、動態演化模型;加快建立大數據自動預警平台,設置醫療衛生數據重要監測指標,加快建立大數據應急物資管理平台等。

  (作者:王建紅,係華北電力大學大數據與(yu) 哲學社會(hui) 科學實驗室主任、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