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代表委員紛紛表示,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把開放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
穩步拓展製度型開放
經濟發展要想取得新成效,就需要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其中,積極促進經濟、金融、科技、醫療等領域開放合作尤為(wei) 重要。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qiao) 聯副主席、寧夏僑(qiao) 聯主席朱奕龍表示,曆史經驗表明,開放符合我國國情,符合時代發展需要。通過對外開放,積極引入先進技術、管理模式,加快了國內(nei) 產(chan) 業(ye) 體(ti) 係邁入現代化。“未來要繼續深化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製度型開放,實現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構建新型經濟開放體(ti) 係。”
“‘十四五’時期,我國麵臨(lin) 的外部環境將變得更加複雜,隻有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才能使我們(men) 有能力應對複雜的國際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因此,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曆史交匯點上,科技戰線要以更大決(jue) 心,下更大力氣,攻關(guan) ‘卡脖子’技術,以科技創新發展助推更高水平的開放。”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東(dong) 明說。
推動中國標準國際化
在對外開放合作中,采用什麽(me) 樣的標準是影響效果的關(guan) 鍵因素。“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持續推進各領域標準國際化,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雲(yun) 表示,以中國建造的標準為(wei) 例,中國建造標準的國際化能夠提升競爭(zheng) 力,有利於(yu) 中國建造企業(ye) “走出去”,與(yu) 世界各國實現互聯互通,創造更大經濟效益與(yu) 合作價(jia) 值。
但丁烈雲(yun) 代表也直言,在海外工程中,中國標準仍然麵臨(lin) 挑戰和問題。例如,材料設備與(yu) 建造標準分開製定,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語言;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領域標準未與(yu) 發達國家的標準接軌等。
針對中國建造標準國際化當前存在的問題,丁烈雲(yun) 代表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構建國際化工程建設標準體(ti) 係,加強中國標準與(yu) 國際標準的軟聯通,積極適應國際通行的標準內(nei) 容結構、要素指標和相關(guan) 術語。
其次,進一步推進執業(ye) 資格國際互認,積極參加國際標準化活動,助力我國工程標準走出去。
再次,建設標準國際化專(zhuan) 業(ye) 團隊,積極培育一批懂技術、懂外語、懂標準、懂法律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程建設標準製定機構,提升我國標準在海外工程中的話語權、權威性。
同時,提高企業(ye) 創新能力和競爭(zheng) 實力,要提高以技術和專(zhuan) 業(ye) 能力選擇標準的話語權,要在設計、建造、設備采購等方麵具有較強的專(zhuan) 業(ye) 性,在投資策略上具有吸引力。
以開放促進轉型升級
“在對外開放的同時,我國經濟從(cong) 高速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金融體(ti) 係的結構性改革也在同步進行,機構化、國際化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中占比持續提高。金融科技與(yu) 創新的投入產(chan) 出不斷加大,在雲(yun) 技術、生物識別等最重要的新生代技術領域內(nei) ,中國企業(ye) 已經得到全球各領域金融機構的關(guan) 注。”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副校長楊鬆說。
堅持開放是金融業(ye) 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朱奕龍委員表示,金融開放需要根據經濟發展和企業(ye) 需求,增加和創新金融供給,要引入更多國際先進金融機構深度參與(yu) 到國內(nei) 市場,拓展市場深度,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加開放的金融市場意味著市場運行複雜程度進一步增加,這就需要相關(guan) 部門進行更加有效的金融監管,促進金融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我國金融市場仍處於(yu) 發展階段,法律、製度等方麵存在完善空間。”楊鬆代表認為(wei) ,金融市場開放帶來了機遇,但也會(hui) 讓國內(nei) 市場麵臨(lin) 更大風險。因此,要正確認識開放與(yu) 安全的關(guan) 係,健全與(yu) 對外開放水平相適應的立法、司法、執法體(ti) 係,加強對金融風險的預警和防控,全麵防範金融風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讀懂創新的五大關鍵詞——從全國兩會看科技自立自強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製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詳細] -
夯實實體經濟發展根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學校長陳曉紅建議,要進一步夯實知識產權保護根基,加快建立新業態高質量知識產權評估指標體係,引導新業態企業提升知識產權質量。[詳細] -
補短板解難題 不斷增進福祉(經濟新方位·全媒看兩會)
山東近年探索“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住房製度的有效實現形式,統籌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兩個體係,積極培育住房租賃市場,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