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開新館
中新網福州1月3日電 (劉可耕王曉霞)3日,作為(wei) “福建船政”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工作的重要一步,位於(yu) 福州市馬尾區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開館。
據知,福州市除三坊七巷、海上絲(si) 綢之路·福州史跡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預備名單外,福建船政也被列為(wei) 福州當地申遺潛力項目。福建船政文化史跡申遺,將聚焦“福建船政是中國自主引入西方先進技術且成功轉化的突出案例”這一總脈絡。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館舍,以原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綜合倉(cang) 庫曆時9個(ge) 月進行改造,以“愛國、科學、創新、圖強”的船政精神為(wei) 展示核心,從(cong) 千年變局、船政誕生、船政教育、船政製造、船政海軍(jun) 和船政文化六個(ge) 方麵全麵介紹船政的曆史和文化。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hui) 主任、馬尾區人民政府區長莊永智在開館儀(yi) 式上致辭說,1866年,船政在馬尾誕生,造艦船、辦教育、育人才、興(xing) 海軍(jun) 、試飛機,成為(wei) 近代中國探索國家自強之道、複興(xing) 之路的先鋒陣地。近年來,福州馬尾區加強船政文化遺產(chan) 的活化利用,大力推進船政文化城建設,此次開館的新館是船政文化城核心區,馬尾造船廠片區(一期)項目的點睛之作。
學者認為(wei) ,福建船政是近代中西方平等合作的典範成果,具有極其重要的曆史和文化價(jia) 值,同時具備國際話語屬性。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負責人王芳說,作為(wei) “整個(ge) 船政文化城敘事的開端”,其建築設計的構思上取“對話”的意象,新館位於(yu) 船政天後宮——總理船政衙門——造船廠片區——閩江這一船政文化主軸線,這條軸線從(cong) 1866年船政創建之初形成,串聯著船政核心的自然、人文、社會(hui) 等關(guan) 係,如今在這一軸線上設立船博館新館,既是對這條傳(chuan) 統文化軸線的強調,也寓意著曆史與(yu) 當代的對話。“對船政文化5A級景區建設和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an) ,都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展示基礎。”
作為(wei)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的策展人,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長陳悅說,“‘閩都瑰寶——船政文化攬勝’將船政文化置於(yu)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進程中去觀察和把握,賡續文脈,傳(chuan) 承船政精神。”
在新館中,“一首詩”“一幅畫”令遊客感受到船政的國際影響力。英國女詩人Cicely Fox Smith撰寫(xie) 的詩歌《途經古老的羅星塔》和澳大利亞(ya) 畫家李查·林頓繪製的油畫《在閩江上》,從(cong) 文學藝術的角度生動還原了馬尾獨特的海洋文化傳(chuan) 統,閩江一帶繁盛的中外海上貿易場景,直觀地解釋了近代船政選址馬尾的重要曆史背景。
從(cong) 馬尾,中國邁出了建立近代海軍(jun) 的第一步、開辦了中國第一所科技專(zhuan) 科學校(船政學堂)、設計建造了亞(ya) 洲第一艘鋼甲艦、創製了亞(ya) 洲國家自主研發的第一座大型蒸汽機,創造出眾(zhong) 多舉(ju) 世矚目的“第一”和“唯一”。
為(wei) 推進福建船政申遺,馬尾區已投入20多億(yi) 元人民幣完成船政古街、船政格致園、船政官街等5個(ge) 區域以及國保福建船政建築、昭忠祠、省保馬限山近代建築群、協台衙門、鐵脅廠等文物的修繕保護。(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