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林學”的發展告慰吳敬梓先生
12月29日,安徽全椒舉(ju) 行紀念吳敬梓誕辰320周年研討活動,以下為(wei) 李漢秋先生發言實錄:
征得一些專(zhuan) 家和全椒領導同誌的同意,在這次紀念吳敬梓誕辰320周年的大會(hui) 上,我們(men) 建議稱研讀《儒林外史》的學術為(wei) “儒林學”。現在請讓我略述“儒林學”一路走來的足跡:
一百零一年前,1920年,在上海亞(ya) 東(dong) 圖書(shu) 館出的《儒林外史》首版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陳獨秀、錢玄同都寫(xie) 了《新敘》,胡適寫(xie) 了《吳敬梓傳(chuan) 》,為(wei) 現代儒林學開啟了大門。正是在此基礎上魯迅稱《儒林外史》偉(wei) 大。
1954年,吳敬梓逝世二百周年,建國後第一次為(wei) 一個(ge) 古代小說家舉(ju) 行國家層麵的紀念大會(hui) ,新中國首任文化部部長、首任作家協會(hui) 主席茅盾的開幕詞第一句就稱:“偉(wei) 大的現實主義(yi) 作家吳敬梓”。在此前後,新中國掀起第一次“儒林學”熱潮。
1981年,改革開放後的第三年,在滁州(會(hui) 後也到全椒)舉(ju) 行紀念吳敬梓誕辰280周年學術討論會(hui) ;1984年在南京舉(ju) 行紀念吳敬梓逝世230周年學術討論會(hui) ,成立了中國《儒林外史》學會(hui) ;隨即1986年在全椒吳敬梓紀念館落成之際,中國《儒林外史》學會(hui) 與(yu) 全椒合辦了全國性的《儒林外史》學術討論會(hui) ,1996年在南京又舉(ju) 行了一次。
2001年是李白誕生1300周年、蘇東(dong) 坡逝世900周年、吳敬梓誕生300周年,在北京唯獨吳敬梓,由全國政協、文化部、中國作協在全國政協禮堂聯合主辦了國家層麵的紀念大會(hui) ,由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舉(ju) 辦了全國性學術研討會(hui) 。安徽大學及全椒、滁州都舉(ju) 辦全國性的紀念和學術活動。
2011年,紀念吳敬梓誕辰31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hui) 在安徽全椒舉(ju) 行,重組了新一屆中國《儒林外史》學會(hui) 。學會(hui) 秘書(shu) 處設在全椒,得到全椒的大力支持,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2014年在全椒、2015年北京、2017年懷化、2018年北京、2019年南京,分別連年舉(ju) 辦學術會(hui) 議,推動了“儒林學”的發展。這在儒林學界是有目共睹的,僅(jin) 以權威刊物《文學遺產(chan) 》最新一期(2021年第6期)為(wei) 例,其頭四篇都是關(guan) 於(yu) 《儒林外史》的論文,一開頭編者按就說:“近年來《儒林外史》研究成果豐(feng) 厚,顯示出古代小說經典作品研究的進展。”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商偉(wei) 教授說:“近年來《儒林外史》的學術研究生氣勃發,格外引人注目。”我們(men) 今天在這裏可以告慰吳敬梓先生的是:無論是研究隊伍還是學術水平、學術積累,“儒林學”都可以宣告形成了,並必將茁壯成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