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粹經典探索線上出海新模式:國家京劇院來了外國練習生
國家京劇院來了外國練習(xi) 生(華音環洋)
本報記者 鄭 娜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1月03日 第 07 版)
一個(ge) 零基礎的外國人,用100天的時間學習(xi) 京劇,能學到什麽(me) ?中國的國粹經典與(yu) 年輕的外國人相遇,會(hui) 擦出怎樣的火花?近日,北京梅蘭(lan) 芳大劇院迎來了京劇真人秀節目《京劇練習(xi) 生》的特別公演,舞台上,經過100天尋師問藝的外國人李龍(Nadim),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向海內(nei) 外觀眾(zhong) 全麵展示了自己如何從(cong) 零開始學習(xi) 京劇,並成功挑戰劇目《三岔口》片段的成果。跟隨他學習(xi) 與(yu) 表演的鏡頭,許多觀眾(zhong) 特別是外國觀眾(zhong) 對京劇這門中國傳(chuan) 統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yu) 體(ti) 驗。
展示外國人學習(xi) 京劇全過程
李龍來自黎巴嫩,在中國生活了9年,目前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英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ti) 編輯部(CGTN)的外籍主持人。2021年6月,源於(yu) 中國國家京劇院與(yu) CGTN聯合打造的真人秀節目《京劇練習(xi) 生》,他迎來了一項全新挑戰——學習(xi) 京劇。
京劇是中國戲曲中影響最廣、最具代表性的劇種,被譽為(wei) 中國的“國粹”。作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品種之一,京劇是最為(wei) 外國人熟知的中國戲曲劇種,受到越來越多外國人的青睞,這其中也包括李龍。
2012年,李龍剛到中國讀研究生時,中國是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文化深深吸引著他,而京劇正是其中的一顆明珠。有一次,李龍在網上看到一段京劇視頻,雖然那時對京劇完全不了解,但演員們(men) 的表演、服飾以及伴奏一下子就吸引了他。因此,能以“練習(xi) 生”的身份學習(xi) 京劇,對李龍來說既興(xing) 奮又緊張。
作為(wei) 京劇表演的最高殿堂,國家京劇院此次派出老中青實力演員指導李龍。首先,由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劉大可擔任他的“領路人”。通過對李龍身體(ti) 條件的了解,劉大可幫李龍從(cong) 《秋江》《三岔口》《大鬧天宮》三出戲裏選擇了《三岔口》,讓他學習(xi) 劇中武生任堂惠的戲份。緊接著,又安排了朱淩宇、於(yu) 慧康、白瑋琛、和逸山4位演員,教授李龍基本功、劇目學習(xi) 和舞台配合。
“京劇界有句老話叫‘戲好學,功難練’。沒有功夫,演出來就像白開水。我們(men) 十年科班,前兩(liang) 年都是不教劇目的,要先練功。所以我給他製定的計劃,就是先從(cong) 練功開始,從(cong) 腿功、腰功等技巧開始。”朱淩宇說。
壓正腿、壓旁腿、壓十字腿,練弓箭步,跑圓場,拿頂,旋子,虎跳……經過100天的努力、長達32580分鍾的練習(xi) 、3次受傷(shang) 、數度幾近崩潰之後,李龍學習(xi) 了16項專(zhuan) 業(ye) 技巧和動作,並將其濃縮在8分鍾的《三岔口》選段,而這個(ge) 過程也被原原本本記錄在《京劇練習(xi) 生》節目裏。
節目在海外平台上線後,吸引了一批海外觀眾(zhong) “在線追劇”,累計播放量達212.4萬(wan) 。公演當天,直播觀看量達12.4萬(wan) 。海外觀眾(zhong) 紛紛留言點讚——“難以置信演得這麽(me) 好”“真是非常棒的文化體(ti) 驗”“我非常喜歡京劇,如果你在中國一定要現場看一次京劇演出”。
探索線上出海新模式
“100天的京劇學習(xi) ,讓我真正了解了這門中國傳(chuan) 統藝術的美。”李龍說。這100天裏,他不僅(jin) 真刀真槍地練功,學表演,還到北京人民劇場、梅蘭(lan) 芳紀念館等地參觀展覽,了解新中國戲劇發展曆史、國家京劇院發展曆程、梅蘭(lan) 芳等京劇大師的藝術生涯。同時,他還到北京的一些公園尋訪票友,感受京劇“活”在當下,“活”在民間的生命力。
在李龍多位“老師”看來,這番全新的體(ti) 驗是京劇走出去的一種新形式。“外國友人從(cong) 零開始係統學習(xi) 京劇,對他來講可能是永生難忘的經曆。對觀看節目的觀眾(zhong) 來講,則增強了他們(men) 對京劇的感性認識。這為(wei) 京劇走出去,真正讓世界各國的朋友們(men) 擁抱京劇,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新模式。”劉大可說。
從(cong) 《京劇練習(xi) 生》的反響看,此次嚐試非常成功。通過觀看李龍的練習(xi) 過程,很多外國網友對中國戲曲與(yu) 西方戲劇的不同、對京劇一些程式化動作的含義(yi) 、對京劇這門藝術背後的奧妙與(yu) 艱辛有了更多了解。
“西方戲劇寫(xie) 實,京劇則注重寫(xie) 意。比如《三岔口》,舞台上燈光十分明亮,但實際上它表現的是黑夜裏發生的事,非常具有戲劇矛盾性。在京劇舞台上,兩(liang) 三個(ge) 人就可以表現千軍(jun) 萬(wan) 馬,兩(liang) 三步就可以走出千山萬(wan) 水,這些演繹方式都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劉大可說。
為(wei) 了讓世界各國的朋友更好地理解京劇,自2020年起,國家京劇院攜手CGTN,在海外社交媒體(ti) 平台陸續推出《戲話中秋》《中秋Vlog》等欄目,開啟京劇線上出海之旅。在《戲話中秋》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於(yu) 魁智、李勝素分享了演出經典京劇選段《長生殿》的台前幕後,向海外受眾(zhong) 普及京劇知識,講述京劇演員的成長經曆,以及京劇藝術的薪火相傳(chuan) 。而後,又陸續上線《京劇Vlog》《看我如何玩兒(er) 轉京劇》《京劇練習(xi) 生》等係列原創視頻,介紹京劇的妝容、服飾、樂(le) 隊和不同的京劇行當等,運用VR、AI動作分解等高科技手段,帶給觀眾(zhong) 虛擬沉浸式體(ti) 驗。此外,還推出14場練功直播,由中英文雙語主持,帶領網友走進京劇演員的日常排練,探班京劇演出幕後。
“每次直播都成為(wei) 海外網友熱議中國文化的現場。很多人看了直播和短視頻後,自發地查詢了解京劇知識,參與(yu) 討論,有人還因此萌生了來中國看京劇的念頭。”中國國家京劇院辦公室副主任易玲表示。據她介紹,通過一係列京劇線上出海項目,目前劇院已經擁有了穩定的海外粉絲(si) 群,這些千裏之外的“雲(yun) 票友”,通過訂閱劇院的社交媒體(ti) 頻道來關(guan) 注演出動態,加深對京劇藝術及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了解。
“今後,我們(men) 將繼續以適應網絡時代全球觀眾(zhong) 審美需求、製作精良的視頻和圖文,向海內(nei) 外網友推薦京劇精品,為(wei) 更多外國朋友打開國粹藝術與(yu) 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大門。”易玲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