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進行時——大學生就業:難點如何突破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一直在等提前批offer的材料審核通知,身邊同學都陸續通過了,我遲遲未收到,今天終於(yu) 接到審核通過的電話了。”心儀(yi) 的公司有了消息,廣東(dong) 某學校的一位微博網友心裏的“石頭”總算落了地。“雖然‘跑’的場子並不多,但真能體(ti) 會(hui) 到秋招人每天奔赴麵試的身心疲憊。偶遇的一個(ge) 女生,一天奔赴三場麵試,中午隻能在滴滴上吃麵包,同為(wei) 秋招人,聽著就很心疼。”
線下專(zhuan) 場招聘,線上直播帶崗,“國聘行動第三季”“宏誌助航計劃”……年終歲尾,襲人的寒意未能擋住畢業(ye) 生和用人單位秋招“趕場”的熱情。機遇與(yu) 挑戰並存,一些企業(ye) 在疫情後複工複產(chan) 增加了新的機會(hui) ,然而,應屆畢業(ye) 生群體(ti) 總量也在繼續增長。據教育部數據,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預計達到1076萬(wan) 人,同比增加167萬(wan) 人。教育部、人社部也多次召開會(hui) 議部署相關(guan) 工作。那麽(me) ,此次秋招呈現哪些值得關(guan) 注的新特點、新趨勢?畢業(ye) 生身處人生的“十字路口”,麵對徘徊與(yu) 抉擇,如何“遇到更好的自己”,收獲新的成長?記者進行了采訪。
“搶人大戰”提前啟動,線上宣講雙選成常態
“招聘職數1,需求人數9,已麵試人數12,等待1。”打開北京高校畢業(ye) 生求職信息網的“招聘會(hui) ”專(zhuan) 欄,動態實時顯示的是北京市西城區某幼兒(er) 園相關(guan) 職位的線上雙選“排隊”情景。記者發現,無論是分行業(ye) 、分企業(ye) 類型的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還是高校專(zhuan) 場雙選會(hui) ,受疫情影響,線上進行的占了大多數,但不能親(qin) 臨(lin) 現場的局限,並未澆滅畢業(ye) 生“躍躍欲試”的熱情。
“投簡曆大概是2021年10月中旬開始的,感覺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是秋招的重頭,有大量的企業(ye) 來宣講、發布職位,甚至會(hui) 出現某一天某個(ge) 時間點幾個(ge) 知名的企業(ye) 同時宣講的情況,自己還要猶豫下該去哪邊。”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碩士生楊林(化名)作為(wei) 加入秋招大軍(jun) 的一員,感覺2021年秋招的高峰“早了一些”。
相關(guan) 統計數據佐證了楊林的“感受”。據梧桐果校招平台對近兩(liang) 年校園雙選會(hui) 情況的分析,2021屆校園雙選會(hui) 場次最多的月份出現在10、11月,大多數優(you) 秀的企業(ye) 可以滿足其80%左右的需求。中智管理谘詢有限公司聯合預才網校園招聘平台發布的《2022高校應屆生秋季校招趨勢報告》也顯示,參加秋招的企業(ye) 中近四分之三在2021年9月就拉開了招聘大幕,相比上年同期,32%的企業(ye) 2022屆校招需求增加,其中四成民企的應屆生招聘需求擴張,高於(yu) 其他類型企業(ye) 。
“2021年的‘秋招季’時間較往年又進一步提前。往年秋招大部分單位都搶占‘金九銀十’的秋招黃金時段開啟,但2021年從(cong) 8月份開始,很多單位就集中啟動了2022屆畢業(ye) 生校園招聘,開始線上的‘搶人大戰’。”北京理工大學就業(ye) 指導中心主任林驥佳分析道,“另外,疫情後用人單位招聘方式也更加靈活和多元。以北理工為(wei) 例,從(cong) 秋季開學至今,共舉(ju) 辦各類空中宣講會(hui) 184場,數量是上年同期的2.1倍。空中宣講較線下形式,不受時間、城市、場地因素製約,能同一時間大範圍的覆蓋畢業(ye) 生群體(ti) ,增加單位的宣傳(chuan) 效果。”
供需矛盾愈加凸顯,求職自我定位很重要
記者注意到,多重準備、梯度選擇是不少畢業(ye) 生的求職“策略”。“目前我國企、私企都有投遞,還在同時準備重慶的選調生考試。但選調生要到2022年1、2月份才能確定,所以我會(hui) 統籌考慮,自己會(hui) 列個(ge) 表單把握時間。”楊林表示。
中智谘詢發布的報告顯示,從(cong) 行業(ye) 角度看,招聘需求和應聘者數量呈現出很大不均衡性,醫藥、生物工程、IT、互聯網、汽車、電子(半導體(ti) )行業(ye) 需求大於(yu) 求職人數;製造、運輸物流、金融、機械機電、工程、零售批發、建材行業(ye) 需求小於(yu) 求職人數。從(cong) 崗位類型看,企業(ye) 對研發工程師、銷售人員和一線技能人員的需求較大,其招聘難度也較高;財務、人力、行政等職能類崗位的簡曆投遞熱度較高,招聘需求量卻無明顯提升,因此求職競爭(zheng) 將更加激烈。
從(cong) 單位屬性講,公務員、事業(ye) 單位等“體(ti) 製內(nei) ”崗位報考人數眾(zhong) 多、“上岸”難度更大也是不爭(zheng) 的事實。“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學生的求職心態發生變化,更傾(qing) 向於(yu) 尋找穩定、有保障的工作。如公務員、事業(ye) 單位、大型央企國企是學生求職的首選。以各省市的選調生為(wei) 例,截至目前已報名1900人次,人數已經比上年同期翻倍。”林驥佳介紹。
“我最關(guan) 注的是企業(ye) 和崗位的發展前景,第二可能側(ce) 重於(yu) 工作強度,第三是薪資待遇。”楊林這樣對記者講述對自身的求職定位,“從(cong) 崗位上講同專(zhuan) 業(ye) 的同學選擇業(ye) 務類和管理行政類都有,基本上一半對一半,我自己可能不太傾(qing) 向於(yu) 選擇科研相關(guan) 的崗位,更傾(qing) 向於(yu) 管理類。對於(yu) 專(zhuan) 業(ye) 匹配度,我自己還是傾(qing) 向於(yu) 選擇和專(zhuan) 業(ye) 有一定相關(guan) 度的,但也不是隻局限於(yu) 生物領域,如谘詢類的企業(ye) ,有時也會(hui) 投遞。”
“我想,供給需求不平衡的情況,既有經濟發展狀況的原因,也有高校專(zhuan) 業(ye) 設置結構自身的因素,具體(ti) 到每個(ge) 學校每個(ge) 專(zhuan) 業(ye) 可能都不一樣。”林驥佳表示,同學們(men) 求職的時候要了解行業(ye) 的需求情況,但也沒必要因為(wei) 機構的調查結論嚇著自己。“以我們(men) 的經驗和觀察來看,畢業(ye) 生在求職時隻要充分了解自身的情況及崗位需求,應聘中不‘隨大流’,不‘眼高手低’,發揮自身優(you) 勢長處,還是可以做到充分就業(ye) 的。”
你願意做一天“職場新青年”嗎?天津市創新學生就業(ye) 指導形式,錄製了“職場新青年”這樣一檔類似於(yu) 真人秀的就業(ye) 主題節目,請名校大學生在企業(ye) “角色體(ti) 驗”一天,企業(ye) 的人力資源主管結合學生的表現為(wei) 他“量身定做”其未來職業(ye) 發展的規劃和建議。
“我們(men) 既選擇了民營製造型企業(ye) 、文化類企業(ye) ,也選擇了知名度高的傳(chuan) 統大型國企。針對現在學生‘懶就業(ye) ’‘慢就業(ye) ’現象不同程度存在,這樣的活動可以引導學生真實了解企業(ye) 情況和職場環境氛圍,增強學生就業(ye) 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握好自身求職目標。現在節目正在製作即將推出。”天津市教委學生思想教育與(yu) 管理處副處長滿榮表示。
新興(xing) 行業(ye) 、城市機會(hui) 湧現,細了解慎選擇不可少
茶藝、廚藝、營養(yang) 師、理發……在天津,隻要你是全體(ti) 畢業(ye) 年級學生,就可以不用花錢學一項小技能。滿榮介紹,2021年秋招天津繼續開展“愛津城·促就業(ye) ·強技能”職業(ye) 提升就業(ye) 指導培訓,學校根據學生需求、興(xing) 趣愛好和未來發展,依托人社部門對接承接職業(ye) 技能培訓的培訓機構,在相應機構免費學習(xi) 。學習(xi) 環節包括“線上+線下”、理論學習(xi) 與(yu) 上機學習(xi) 進修,還有名企參觀。“‘小技能’有可能是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也有可能隻是個(ge) ‘加持項’,但能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競爭(zheng) 力。”
為(wei) 拓寬學生就業(ye) 渠道,天津市還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的優(you) 勢,同“雲(yun) 賬戶”“豬八戒”等平台開展合作,給高校畢業(ye) 生開店加盟免收會(hui) 費年費的優(you) 惠,還會(hui) 安排專(zhuan) 家幫助指導畢業(ye) 生如何開網店、如何做好經營等,幫助學生提升創業(ye) 能力。此外,還為(wei) 畢業(ye) 生個(ge) 體(ti) 經營戶在網上平台交易提供上牌照、經濟補貼、賬戶管理等服務,為(wei) 其創業(ye) 提供流程上的便捷和風險保障。
多種形式的靈活就業(ye) 方式打破了傳(chuan) 統就業(ye) 形態的局限,而新興(xing) 行業(ye) 、城市機會(hui) 的湧現,也為(wei) 畢業(ye) 生提供了新選擇。中智數據顯示,新一線城市企業(ye) 的應屆生擴招趨勢最為(wei) 明顯;前程無憂平台統計2022屆畢業(ye) 生需求最多的10個(ge) 城市,北京、上海、廣州一個(ge) 招聘崗平均收到簡曆數40.3、36.2、26.9,而武漢、杭州、成都僅(jin) 分別為(wei) 10.4、17.8、24.7。從(cong) 行業(ye) 種類來看,隨著技術革新、產(chan) 業(ye) 升級的深化,與(yu) 數字化、研發創新相關(guan) 的崗位不斷湧現且招聘需求量較大,如大數據分析師、自動化控製工程師、工業(ye) 機器人係統操作員、芯片工程師、反欺詐算法工程師、雲(yun) 計算工程師等等,“供不應求”趨勢明顯。
“我和同專(zhuan) 業(ye) 大多數同學對於(yu) 工作地點大概是兩(liang) 個(ge) 考量方向,一個(ge) 是學校所在地的上海,畢竟一線大城市機會(hui) 比較多,資源也比較豐(feng) 富;另外可能是自己家鄉(xiang) 所在省份、地區的城市,例如我是四川人,可能更多想考慮到成都或重慶發展。我自己可能更以上海為(wei) 主,但也不會(hui) 拒絕成都、重慶的機會(hui) 。”楊林告訴記者,“至於(yu) 新興(xing) 行業(ye) 和崗位,同專(zhuan) 業(ye) 會(hui) 有同學選擇投快銷類企業(ye) 。對不少同學來講也不會(hui) 有‘北上廣執念’,如果新一線城市有好的機會(hui) ,還是比較開放的。”
“新興(xing) 城市、新崗位類型背後是新的發展機遇,給畢業(ye) 生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但對畢業(ye) 生尤其是‘熱門’專(zhuan) 業(ye) 學生來說,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麽(me) ’,知道‘什麽(me) 是適合自己的’,而不是一股腦地投身到新興(xing) 城市和新崗位的競爭(zheng) 當中,這樣才能不會(hui) 被那些眼花繚亂(luan) 的人才政策弄得無所適從(cong) 。”林驥佳建議,畢業(ye) 生在選擇城市前應該充分分析,了解城市產(chan) 業(ye) 集群優(you) 勢,應聘崗位與(yu) 自身專(zhuan) 業(ye) 結合情況。可以通過實習(xi) 實踐、走訪參觀等形式實地了解所在城市的人文、環境、生活、人才政策等方麵因素,更多排除不確定性,從(cong) 而更加合理地選擇就業(ye) 地域。
“個(ge) 人認為(wei) 學生要勇敢嚐試。目前我們(men) 統計的情況顯示,在研究生、本科生、職業(ye) 院校學生三個(ge) 群體(ti) 裏,本科生就業(ye) 是相對推動難度大的,希望學生能夠在秋招多嚐試,前期努力準備,後期要抓住機遇、放棄‘執念’,先就業(ye) 後擇業(ye) ,在社會(hui) 磨煉中一步步發現自我,實現自我成長,達成自己的職業(ye) 生涯規劃目標。”天津市教委學生思想教育與(yu) 管理處處長楊明說。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04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