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姓青名海”的使命擔當
“厘清曆史脈絡、認清曆史事實、聽清時代脈動,總結吸納我們(men) 黨(dang) 在不同曆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feng) 富經驗,不斷更新知識,開闊視野,增強本領。突出‘知行合一’,堅持以知促行,堅持把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與(yu)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發揮‘姓青名海’的使命擔當,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著力推動青海大學內(nei) 涵發展、特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充分彰顯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成效。”青海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俞紅賢說。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青海大學以豐(feng) 富多彩的形式開展專(zhuan) 題學習(xi) ,突出學黨(dang) 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將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與(yu) 校史教育相結合,與(yu) 為(wei) 師生辦實事相結合,與(yu) 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相結合,精心組織、創新方法,高標準高質量推動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廣大黨(dang) 員幹部在接受精神洗禮的同時,勇擔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使命,以特色為(wei) 先、質量優(you) 先,努力提升服務社會(hui) 能力。
1.賡續紅色精神血脈,凝聚強大思想共識
“要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xi) ,不懈奮鬥,做新時代有為(wei) 青年。更要樹立服務高原、建設高原、奉獻高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思想,為(wei) 振興(xing) 西部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021年9月,俞紅賢以《勇擔民族複興(xing) 重任,爭(zheng) 做時代有為(wei) 青年——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為(wei) 主題,為(wei) 學生講授“開學第一課”。
校黨(dang) 委書(shu) 記為(wei) 師生講授開學第一堂思政課,已成為(wei) 青海大學的傳(chuan) 統。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青海大學領導班子以普通黨(dang) 員身份主動參與(yu) 黨(dang) 支部主題黨(dang) 日活動,帶頭分享交流學習(xi) 心得和體(ti) 會(hui) ,引導和帶動黨(dang) 員深化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和認識,把學習(xi) 成果融入思想、轉化為(wei) 實踐。
在青海大學圖書(shu) 館,校長王光謙與(yu) 民盟青海大學委員會(hui) 各支部成員圍坐在一起,分享他在天安門廣場出席紀念建黨(dang) 百年活動的所思所感。
王光謙說,隻有總結好過去的路,才能知道通向未來的路在哪裏。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在內(nei) 容上要堅持“以古照今”的原則,要善於(yu) 用曆史經驗觀照當前工作,要循序曆史規律以解決(jue) 現實問題,要深入田間地頭、車間工廠、社區街道,要將學習(xi) 成果體(ti) 現在對現實問題的明辨和解決(jue) 師生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上。
在頭雁效應下,青海大學上下思想統一、步調一致,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堅定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充分發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促進思政課堂教學水平全麵提升,深化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著力打造一流本科課程,積極推進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進課堂,開設了《萬(wan) 山磅礴必有主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思想光芒指路明燈: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行》等公選課程,著力打造一批黨(dang) 史“金課”。
“打贏脫貧攻堅戰體(ti) 現了黨(dang) 的領導優(you) 勢和製度優(you) 勢,可以作為(wei) 鮮活案例,融入思政課教學,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知黨(dang) 史、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馬克思學院教授周成倉(cang) 在思政課中融入黨(dang) 的創新理論,將思政課講出深度、講出真情、講出真理。
同時,專(zhuan) 業(ye) 課教師也將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融入專(zhuan) 業(ye) 課堂和日常教育教學全過程,進一步深化課程思政建設,通過參加課程思政教學競賽等活動,讓186門思政精品示範課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不斷推進思政課程與(yu) 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推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縱深發展。
“我想成為(wei) 一名黨(dang) 課小老師。”2020級環境科學專(zhuan) 業(ye) 學生馮(feng) 正陽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百年黨(dang) 史青年說——百生講壇”活動。“通過向同學們(men) 講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光輝曆程,我對黨(dang) 史有了更深的認知,真正體(ti) 會(hui) 到隻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才能發展中國、建設中國,我為(wei) 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wei) 自己是一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而感到自豪。作為(wei) 一名新時代大學生,我將不負韶華,練就過硬本領,成為(wei) 對祖國、對社會(hui) 有用之人。”馮(feng) 正陽說。
以“四史”教育特別是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為(wei) 抓手,青海大學組織開展暑期“三下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暨“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學史力行 勞動至美”等實踐育人活動100餘(yu) 場,集中開展了“百年黨(dang) 史青年說——百生講壇”主題團日活動,多形式、全視角唱響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紅色旋律。
百名幹部帶,百門課程引,百餘(yu) 學生講,在紀念建黨(dang) 百年的重要曆史時刻,青海大學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中展現了新時代青大人奮發有為(wei) 的精神風貌。
2.百年初心曆久彌堅,講好青海故事、青大故事
茫茫無際的戈壁荒灘,人煙稀少的深山峽穀……去年夏天,青海大學三江源生態一流學科百名博士走進原子城,在“兩(liang) 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開展了為(wei) 期兩(liang) 天的“弘揚‘兩(liang) 彈一星’精神,加強一流學科建設,勇攀科學高峰”主題實踐教學活動。通過觀看《兩(liang) 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和《保密就是保生命》情景黨(dang) 課,徒步體(ti) 驗二分廠和上星站,在實踐活動中感受老一輩科研工作者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優(you) 良品格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使命擔當。
“青年教師們(men) 在活動中深刻感受到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攀高峰的‘兩(liang) 彈一星’精神,他們(men) 將為(wei) 服務好青海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青海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常務副校長李麗(li) 榮說。
“開天辟地”“抗日救亡”“萬(wan) 裏長征”“開國大典”“改革開放”“高舉(ju) 旗幟”“百年輝煌”……為(wei) 豐(feng) 富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內(nei) 容,青海大學組織開展“重走百年黨(dang) 史路”沉浸式重走黨(dang) 史路活動,千餘(yu) 名學生通過“共繪紅船”“給黨(dang) 說句心裏話”“暢談改革開放”“我和黨(dang) 旗合個(ge) 影”“唱支紅歌給黨(dang) 聽”等形式,深入體(ti) 驗了這次形式特殊的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在活動中學習(xi) 了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艱辛奮鬥曆程。
“我是西部草原出來的一個(ge) 放羊娃,今天在黨(dang) 和政府的親(qin) 切關(guan) 懷和培養(yang) 下,成為(wei) 一名醫學科學家。我走的每一步路,我取得的每一個(ge) 成績,都凝聚著黨(dang) 和政府、人民對我的關(guan) 懷。”將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與(yu) 校史教育結合起來,青海大學推出視頻《青海大學黨(dang) 史故事:從(cong) 放羊娃到博士後的初心使命》,講述了青海大學高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格日力的故事:從(cong) 放羊娃到醫學博士,從(cong) 青藏高原到海外求學,格日力放棄國外優(you) 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回到青海,從(cong) 事高原醫學研究。在他的努力下,青海大學建立了高原醫學研究中心,成功培養(yang) 了一批紮根西部的醫療工作者,他們(men) 參與(yu) 到青藏鐵路建設醫療保障、脫貧攻堅醫療健康扶貧、玉樹地震救災醫療保障、治療肝包蟲病等多項工作中……
通過思政課、主題黨(dang) 日等活動,青海大學深度挖掘身邊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向全校師生講述像格日力一樣為(wei) 西部教育、醫療、生態環境保護、農(nong) 牧業(ye) 發展默默奉獻的青大人的感人事跡,用身邊的人和事感染影響廣大幹部師生,引發學生愛黨(dang) 愛國、向模範前輩學習(xi) 的熱情。在榜樣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青大師生選擇紮根西部、建設西部。
3.牢記“姓青名海”使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
近年來,青海省正著力建設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讓綠水青山成為(wei) 青海各族人民永續享用的最大財富。在此背景下,青海大學積極推進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讓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緊密聯係。
依托青海省十大農(nong) 牧業(ye) 科技創新平台,圍繞犛牛、藏羊、青稞、馬鈴薯、油菜等十大產(chan) 業(ye) ,青海大學開展技術研發、集成和示範,選育農(nong) 作物新品種12個(ge) ,推廣主導品種54個(ge) ,推廣技術36項;建立扶貧產(chan) 業(ye) 基地100餘(yu) 處,推廣青蠶15號、青雜12號等農(nong) 作物品種50餘(yu) 個(ge) ,推廣新品種示範種植110萬(wan) 餘(yu) 畝(mu) ,飼料轉化8400噸,新建牧草試驗田500畝(mu) ,一年生牧草良種示範推廣4950畝(mu) 。同時,轉化種植養(yang) 殖技術40餘(yu) 項,為(wei) 農(nong) 牧民增收50億(yi) 元以上,僅(jin) 藏羊高效養(yang) 殖技術的推廣就為(wei) 農(nong) 牧民累計增收超過39億(yi) 元,助力青海省脫貧攻堅和“一優(you) 兩(liang) 高”戰略的有效實施,有力助推了青海省打造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建設。
黑土灘是高原高寒草甸獨有的生態惡化現象。受多種原因影響,草場形成黑褐色禿斑狀裸露土地,像癌症一樣擴張。這不僅(jin) 破壞了生態環境,也製約著當地畜牧業(ye) 的持續發展。
為(wei) 此,青海大學圍繞三江源生態保護、黑土灘治理、水資源治理、木裏煤礦治理等開展研究,治理退化高寒草地麵積3106.5萬(wan) 畝(mu) ;主導治理“黑土灘”退化草地15萬(wan) 畝(mu) 、黑土山退化坡地3.5萬(wan) 畝(mu) ,示範推廣522萬(wan) 畝(mu) ;恢複高寒礦區植被麵積2000畝(mu) ,輻射帶動5萬(wan) 畝(mu) ;順利完成礦坑種草複綠3萬(wan) 畝(mu) 任務。2021年8月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出苗每平方米達到萬(wan) 株以上,為(wei) 我國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區礦山修複提供了借鑒與(yu) 示範,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yi) ,為(wei) 青海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智力支撐。
“紮根青海,發掘高原問題,解決(jue) 高原人民生活生產(chan) 、社會(hui) 發展及生態保護等難題始終是青海大學的立校之本。”王光謙說。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青海大學牢記“姓青名海”的使命,立足國家發展的大局、著眼服務地方社會(hui) 經濟的全局,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青海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作為(wei)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務,並將其轉化為(wei) 推動學校事業(ye) 發展、服務地方社會(hui) 經濟的強大動力。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05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