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非遺展現青春風采

發布時間:2022-01-05 15:53:00來源: 人民日報

  非遺在繼承傳(chuan) 統的基礎上充分吸收現代元素,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展現出青春風采

  雕版印刷在直播平台上吸引成千上萬(wan) 年輕人觀看,京劇臉譜圖案印到腕表上,故宮文物變成新穎的文創形象……隨著社交媒體(ti) 、短視頻平台的廣泛運用和精準傳(chuan) 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觸到非遺,非遺煥發出新的活力。

  用豐(feng) 富的表現形式滿足年輕受眾(zhong) 的需求,可以讓非遺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年輕人關(guan) 注非遺,渴望深入了解非遺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nei) 涵。非遺傳(chuan) 承人應主動作為(wei) ,深入了解年輕群體(ti) 的所思、所想,增加非遺表現形式的豐(feng) 富性。一方麵,在發揚與(yu) 傳(chuan) 播非遺文化的過程中,充分運用直播、短視頻等形式,通過新技術進行活態展示與(yu) 傳(chuan) 承,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活起來。另一方麵,非遺元素主動與(yu) 新國潮聯動,通過優(you) 化設計、增加個(ge) 性化方案,更貼近年輕人的審美品位。非遺的表現形式日益多樣,既能以年輕人易於(yu) 接受的方式獲得更加廣泛的受眾(zhong) ,也能吸引年輕群體(ti) 參與(yu) 互動。

  在保護中傳(chuan) 承,在傳(chuan) 承中開發利用。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已出台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法,同時建立了國家、省、市、縣4級非遺名錄體(ti) 係,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wan) 餘(yu) 項。相關(guan) 部門認定各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9萬(wan) 多人,其中90後占比逐年增長,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明綿延傳(chuan) 承的生動見證。年輕一代已開始接棒,非遺在繼承傳(chuan) 統的基礎上充分吸收現代元素,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展現出青春風采。(陶晶)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