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時代主題與個人情感融為一體——讀徐南鵬詩集《另外的一天》

發布時間:2022-01-05 15:5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湯伏祥(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編審)

  詩人徐南鵬說過:“心靈有一扇窗,需要敞開,向著浩瀚星空。”讀他的詩集《另外的一天》,可以感受到他在雄渾遼闊與(yu) 溫情寧靜之間,展開了新的探險。

  徐南鵬把詩歌視為(wei) 生命,“讓我的一天裏多出另外的部分”。這是沉浸於(yu) 文字的人的獨有體(ti) 驗。他對文字癡迷,這大抵源於(yu) 他對生活的強烈擁抱,對生命的神聖叩問。他希望生命、時光都能如此豐(feng) 厚,在每一天裏,都能有另外的一天。因此在他的詩歌世界裏,平常甚至無奈的時光也變得如此雄渾遼闊。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生活,改變了世界,徐南鵬與(yu) 大多數人一樣,有了更多時間思考。“長江經過武漢依然奔騰不息/其實,就這句話/就足夠讓我的內(nei) 心翻起層浪/更何況,成群的鷗鳥/學著浪花,翻轉身子/同時,也翻轉夢魘/東(dong) 流去,東(dong) 流去。”徐南鵬懷著對生命的敬重,對愛的崇尚,以及對莊嚴(yan) 主題的偏愛,讓原本單一的話題,有了時代的深度,感覺就遼闊了。徐南鵬的獨特或許在於(yu) 他把對生命、對愛的崇敬,化為(wei) 對宏大題材的個(ge) 人化呈現,通過對詩歌意象的營造,對詩歌語境的錘煉,讓時代主題與(yu) 個(ge) 人情感體(ti) 驗融為(wei) 一體(ti) 。這種交融,拓展了詩歌的時代語境與(yu) 藝術探險。

  徐南鵬對熱點題材有自己的視角和思考。他的本真是鄉(xiang) 土的,他的氣質是自然的,他的情感是大地的。在他的詩歌中,他把情感寄托於(yu) 大地、日月、花草、流水、新芽,這大概是他長期的追求尋覓所致。他出生於(yu) 南方的小村莊,他與(yu) 星光相望,與(yu) 溪水相隨,與(yu) 泥土相伴:“回家路上/父親(qin) 把我扛在肩頭上/……/父親(qin) 大聲歌唱/暗夜裏傳(chuan) 來陣陣回音/而月牙,斜掛天邊/把細長的光之尾巴/探進池塘/攪亂(luan) 漫天星鬥/而蛙鳴,像一根繩索/緊緊綁著/多年後的我此刻的聽覺。”雖然他生活在大都市中,但濃濃的大地情懷,細膩輕柔的情感體(ti) 驗,就在他的詩歌話語中這般自然地流露出來。

  徐南鵬寫(xie) 道:“或許,寫(xie) 詩是發現,是探索,也是救贖。發現萬(wan) 物之美,探索人生奧義(yi) ,同時校正內(nei) 心,讓自己不至於(yu) 迷失在欲望的森林裏。”他的筆端流露出他的寫(xie) 作意圖,也展示了他的寧靜與(yu) 遼遠。在《另外的一天》中,他透過石頭、晨月、玉蘭(lan) 、小狗、大雪、月光、紫藤、小池塘、落日等,把萬(wan) 物之美展現出來,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唯有美,能夠讓人的心弦一顫,回音嫋嫋,生命之葉得以舒張”。或許正是因為(wei) 徐南鵬有了這樣的閱曆與(yu) 心境,一些看似平常的物象,到了他的詩歌世界裏,都充滿了柔情,充滿了生命活力,甚至有時還帶有某種孤獨感。

  “路上遇著一輛郵車/……我已經/很久沒有寫(xie) 信/……我已經不知道該給誰寫(xie) /信了。”一方麵是生動的過往,一方麵是漫無邊際的未來。當徐南鵬讓遼闊心境與(yu) 孤獨惆悵碰撞後,這些日常的萬(wan) 物,就在遼遠、孤獨中,甚至在調皮中,抒發了情愫,讓心弦一顫。從(cong) 文學的藝術探險來說,這構成了美的張力,讓讀者在品讀中,有如生命之帆徐徐舒張開來。

  把生活現象提煉為(wei) 藝術形象,這是徐南鵬的高明之處,雖然他的心境時而高遠、遼闊,時而溫情、寧靜。比如《天上飛過一群鴿子》,他想象這是一群白鴿,而“事實上灰鴿居多”。接著他寫(xie) 側(ce) 耳聽鴿哨,卻什麽(me) 也沒聽到。鴿哨沒了,傳(chuan) 來的是“一聲呼哨”,詩歌的隱喻就這樣蕩漾開來。他把原本單調的生活現象寫(xie) 得藝術化。再如《一個(ge) 人坐在公交車站》,“我看見一個(ge) 人/……/坐在公交車站/過了幾趟車/他沒上/我以為(wei) 他在等下一趟車/車來了/他還沒上/天已經夠黑了/……/他坐在那裏/不看街上行人/也不看我”。那個(ge) 人在等候什麽(me) ,或者無家可歸?詩人構建的語境、形象,讓原本平實的畫麵多了些凹凸紋路,立體(ti) 畫感撲麵而來。

  徐南鵬說他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讓有限的每一天盡可能地延長,這是他熱愛生活的宣言,“不向上攀援,心向下墜落”。他如此摯愛,就是把有限的時光,讓無限的文字來填充和升華。白頭如新,傾(qing) 蓋如故。透過他的文字,我就有這種感覺,希望作為(wei) 一個(ge) 讀者能真正抵達他的詩歌、他的內(nei) 心。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05日 14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