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眼丨2022年首次考察看冬奧籌辦備賽,習近平重點關注哪些大事?
北京冬奧會(hui) ,是2022年的一件大事。在新年賀詞中,習(xi) 近平熱情而又篤定:“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
1月4日,新年第一個(ge) 工作日。繼2017年、2021年之後,總書(shu) 記新年首次考察再次聚焦北京冬奧會(hui) 。這也是他第五次實地考察冬奧籌辦工作。這一次的考察內(nei) 容,在“籌辦”之外還加了兩(liang) 個(ge) 字——“備賽”。考察當天,正值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倒計時一個(ge) 月之際。
總書(shu) 記此行看了什麽(me) ?關(guan) 注了哪些主題?釋放了哪些信息?
看場館
當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國家速滑館考察。
國家速滑館有一個(ge) 形象的名字——“冰絲(si) 帶”。它通體(ti) 晶瑩,外立麵由3360塊曲麵玻璃單元拚裝而成。幕牆外有22條高低盤旋、環繞飄舞的“絲(si) 帶”。
“冰絲(si) 帶”的另一重寓意,是速滑選手滑行於(yu) 冰麵,像絲(si) 帶一樣輕盈。
場館建設是辦好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的重中之重。
2019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第三次考察北京冬奧會(hui) 籌辦工作時,曾特別強調場館建設要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jian) 特色。
“冰絲(si) 帶”可以說是這些特色的集大成者。
國家速滑館運行團隊主任武曉南告訴《時政新聞眼》,為(wei) 了打造“最快的冰”,“冰絲(si) 帶”采用二氧化碳跨臨(lin) 界直冷製冰技術,冰麵下鋪有無縫不鏽鋼管,鋼管中流動的液態二氧化碳能保證冰麵溫差不超過0.5攝氏度。溫差越小,冰麵越平整,硬度越均勻,利於(yu) 滑行。
“冰絲(si) 帶”是全球首個(ge) 采用這項製冰技術的冬奧速度滑冰場館。
“冰絲(si) 帶”的冰,因科技而智慧。
近1.2萬(wan) 平方米的冰麵,采用分模塊控製技術,未來可根據不同項目分區域、分標準製冰,能同時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群眾(zhong) 性冰上運動,完全滿足了總書(shu) 記提出的“一些場館要反複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的要求。
在以往四次冬奧考察中,習(xi) 近平曾先後赴雲(yun) 頂滑雪場、五棵鬆體(ti) 育中心、首都體(ti) 育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等比賽場館考察。
在考察比賽場館時,總書(shu) 記強調,要注重利用先進科技手段,注重實用、保護生態,堅持節約原則,不搞鋪張奢華,不搞重複建設。
看服務保障
2017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了一場座談會(hui) 。他指出,賽事組織、後勤保障、對外聯絡、宣傳(chuan) 推廣、市場開發、社會(hui) 動員等賽會(hui) 運行保障和服務工作,要係統設計、紮實推進。
主媒體(ti) 中心和運動員村,是檢驗國際重大賽事保障服務能力的重要一環。在今年1月4日的考察中,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考察了北京冬奧會(hui) 主媒體(ti) 中心和冬奧村(冬殘奧村)。
張文雷是主媒體(ti) 中心運行團隊的場館主任。據她介紹,主媒體(ti) 中心在賽時將為(wei) 約11600名境內(nei) 外記者提供注冊(ce) 、采訪、轉播、技術、交通、住宿、防疫等服務。用兩(liang) 個(ge) 詞形容,是“全天候”+“全流程”。
在五年前那場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指出,要積極運用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化、大數據等技術,提高賽會(hui) 運行保障和服務效率。
去年1月,在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籌辦工作匯報會(hui) 上,總書(shu) 記再次強調,要按照“三個(ge) 賽區、一個(ge) 標準”的原則,全麵做好住宿、餐飲、交通、醫療、安保等各項賽會(hui) 服務保障工作。
《時政新聞眼》了解到,主媒體(ti) 中心的最大亮點之一是“智慧化”,賽時將有上百台機器人上崗,提供巡遊、送餐、送物、導引、消殺、清廢等服務。
以機器人餐廳為(wei) 例,將有約120台餐飲機器人同時服務數千人,媒體(ti) 記者隻需要手機掃碼就可輕鬆點餐。
北京冬奧村是運動員和隨隊官員的賽時之家。冬奧會(hui) 期間,這裏預計將接待來自54個(ge) 國家和地區代表團1670名冬奧運動員和隨隊官員,為(wei) 他們(men) 提供24小時服務。
北京冬奧會(hui) 是在疫情背景下舉(ju) 行的。防疫工作,至關(guan) 重要。
《時政新聞眼》了解到,在冬奧村的運動員住宿套房,僅(jin) 臥室、衛生間、客廳的清潔及消毒工作就涵蓋22個(ge) 步驟。
冬奧村還開設了建築麵積達1500平方米的綜合診所,設置急診、理療康複、影像、中醫、牙科等18個(ge) 學科。比賽開始後,綜合診所將提供每天16個(ge) 小時基本門診和24小時緊急救治需求。
看運行管理
在去年1月召開的北京冬奧會(hui) 籌辦工作匯報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了六項要切實抓好的重點工作,其中第二項是做好賽時運行工作。
總書(shu) 記強調,建立高效有力的賽時運行指揮體(ti) 係,提升跨區域、跨領域的指揮調度和應急保障能力,確保賽時運行安全高效。
1月4日,習(xi) 近平來到石景山首鋼園區,考察這裏的北京冬奧運行指揮部調度中心。
首鋼園區是北京冬奧組委所在地。三年前,總書(shu) 記曾來此考察北京冬奧會(hui) 展示中心展廳,視頻連線延慶賽區場館建設者,並看望慰問北京冬奧組委工作人員和誌願者代表。
北京冬奧運行指揮部調度中心堪稱“冬奧大腦”,這裏既是指揮中樞,也是信息匯聚地。30餘(yu) 米長的四塊大屏幕展現賽時場館運行實時畫麵,指揮部可實時了解涉奧場館場所運行狀況。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指出,籌辦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是一項係統工程,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形成做好籌辦工作強大合力。
在去年考察冬奧籌辦時,總書(shu) 記鮮明指出,要結合新形勢,對各項工作重新進行規劃調整,切實把籌辦工作的重點放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組織好賽事上來。
看訓練
綜觀五次冬奧考察,習(xi) 近平每次都重點關(guan) 注運動員的訓練備戰情況。
在今年這次考察中,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來到二七廠冰雪項目訓練基地,看望慰問運動員、教練員等,向大家致以新年祝福。
坐落在盧溝橋畔的二七車廠,前身是始建於(yu) 1897年的清朝郵傳(chuan) 部“盧保鐵路盧溝橋機廠”。上世紀20年代,這裏是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的策源地之一。50年代,這裏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台內(nei) 燃電動機車。
2018年3月,有著120餘(yu) 年曆史的二七廠停產(chan) 轉型。以部分老舊廠房為(wei) 基礎,建起了集訓練、科研為(wei) 一體(ti) 的國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分析得很透徹。2017年2月,他在五棵鬆體(ti) 育中心看冰球比賽訓練時指出,我國冰雪運動總體(ti) 上是“冰”強於(yu) “雪”,既要強項更強,更要抓緊補短板。
去年1月,總書(shu) 記接連考察北京延慶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以及張家口賽區國家跳台滑雪中心,了解“雪”項運動員的訓練情況。
總書(shu) 記對中國冰雪運動員寄予厚望。2019年2月,在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他勉勵國家冰壺隊刻苦訓練、全力備戰、勇攀高峰,力爭(zheng) 實現新的突破。去年1月在首都體(ti) 育館,他強調運動員要有為(wei) 國爭(zheng) 光、勇創佳績的誌氣,夏練三伏、冬練三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指出,冰雪運動難度大、要求高、觀賞性強,很能點燃人的激情。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他說,“讓更多人參與(yu) 到冰雪運動中來,這也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題中之義(yi) 。”
在冬奧健兒(er) 的帶動下,加快冰雪運動普及和提高,加快建設體(ti) 育強國。這是總書(shu) 記的深遠思考和戰略謀劃。
體(ti) 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xing) 則體(ti) 育興(xi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