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民法典走進群眾心裏(金台銳評)

發布時間:2022-01-06 17:53:00來源: 人民日報

  各地法院適用民法典判決(jue) 的各類“首例”案件廣受關(guan) 注,“八五”普法規劃將“突出宣傳(chuan) 民法典”明確為(wei) 普法重點內(nei) 容,一些地方建起了民法典主題公園……民法典正式施行一年來,對經濟社會(hui) 正產(chan) 生越來越深刻的影響。

  天下之事,不難於(yu) 立法,而難於(yu) 法之必行。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zhong) 身邊、走進群眾(zhong) 心裏。作為(wei) “社會(hui) 生活的百科全書(shu) ”,民法典充分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隻有著眼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植根社會(hui) 生活的深厚土壤,才能將民法典真正落到實處,才能讓人民群眾(zhong) 收獲滿滿的法治獲得感。

  “法與(yu) 時轉則治,治與(yu) 世宜則有功”,民法典實施需要及時跟上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變化。比如,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對權利的保護也必須與(yu) 時俱進地向數字空間延伸。從(cong) 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chan) 的關(guan) 注,到加大個(ge) 人信息保護力度;從(cong) 搭起平台責任的製度框架,到針對網絡誹謗、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等問題構建起預防與(yu) 救濟製度體(ti) 係,這一年來人們(men) 強烈地感受到了民法典為(wei) 數字生活帶來的改變。敏銳捕捉社會(hui) 生活的深刻變遷,及時回應人民群眾(zhong) 追求美好生活的法治需求,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這是實施好民法典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民法典實施深深紮根中國社會(hui) 的現實土壤,充分汲取源源不斷的養(yang) 分和生命力。城市裏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頭頂上的安全”日益受到社會(hui) 關(guan) 注,民法典對高空拋物墜物的相關(guan) 規定在實踐中得到充分運用;中國人曆來重視家庭家風,民法典中“樹立優(you) 良家風”“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等正在愈發顯露出其現實意義(yi) 。民事法律關(guan) 係是社會(hui) 生活中最為(wei) 常見的法律關(guan) 係,實踐證明,民事關(guan) 係調整得好,各種社會(hui) 關(guan) 係就更和諧,各種社會(hui) 矛盾也就更能得到妥善處理,人民群眾(zhong) 的美好生活就更有保障。

  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還是衡量各級黨(dang) 政機關(guan) 履行為(wei) 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如今,各地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wei) 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級黨(dang) 和國家機關(guan) 帶頭宣傳(chuan) 、推進、保障民法典實施,確保民法典得到全麵有效執行。“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民法典作為(wei) 推進全麵依法治國的重大標誌性成果,須以其促進公權力依法履行職能、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才能讓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靠法在全社會(hui) 蔚然成風。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yu) 實施。民法典既是保護群眾(zhong) 權益的法典,也是全體(ti) 社會(hui) 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範,隻有讓民法典融入群眾(zhong) 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才能實現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為(wei) 美好生活築牢法治基礎。民法典更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要充分發揮其在推動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將權利義(yi) 務規範變為(wei) 治理實踐,切實把法律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真正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更好護航人民美好生活。(張璁)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