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生物經濟時代加速到來

發布時間:2022-01-07 15:58: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執筆:薑 江)

  生物經濟被認為(wei) 是繼農(nong) 業(ye) 經濟、工業(ye) 經濟、信息經濟之後,推動人類社會(hui) 永續發展的全新經濟形態。加快發展生物經濟,已基本成為(wei) 世界各國的共識,是把握未來競爭(zheng) 主動權、實現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動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生物經濟。

  進入新世紀以來,生命科學領域持續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生物技術逐漸與(yu) 信息技術並行成為(wei) 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底層共性技術,生物技術產(chan) 品和服務加速以更加親(qin) 民的價(jia) 格、更加貼近市場的形態走進千家萬(wan) 戶,針對生物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生物技術創新及應用製度體(ti) 係日趨完善,生物經濟時代的序幕徐徐拉開。

  迎接生物經濟繁榮發展期

  生物經濟是以生物學、生命科學等理論為(wei) 基礎,以基因、細胞、育種、合成生物等技術進步和普及應用為(wei) 特征,圍繞保護、開發、配置、使用生物資源,提供生物技術產(chan) 品和服務,形成的物質生產(chan) 、流通、交換和分配模式以及相應的製度安排。與(yu) 生物產(chan) 業(ye) 相比,生物經濟是在生物技術變遷、生物產(chan) 業(ye) 形成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構成的新型經濟形態,即在技術和產(chan) 業(ye) 變革之上形成的全新製度安排。與(yu) 此相應,生物經濟時代是以生物技術與(yu) 信息、材料、能源、育種等技術加速融合為(wei) 基礎,以高通量測序、基因組編輯、生物信息分析、育種、微生物組學等技術群體(ti) 性突破和廣泛交叉融合應用為(wei) 標誌,圍繞生物資源配置形成新的製度、政策體(ti) 係,引發人類生產(chan) 生活乃至經濟社會(hui) 深刻變革。

  進入新世紀以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公眾(zhong) 對於(yu) 生物技術產(chan) 品和服務的認知度、接受度和需求量快速增長,生物經濟時代由成長期向成熟期邁進的節奏將進一步加快。舉(ju) 例看,10年前,絕大多數孕婦、患者對於(yu) 基因檢測胎兒(er) 情況、癌症早期發現等效果還將信將疑,今天,已經有數百萬(wan) 名消費者願意為(wei) 此買(mai) 單。5年前,人們(men) 對核酸檢測的效用還懵懵懂懂,今天,核酸檢測已經被廣泛普及到全球成為(wei) 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門,成本及價(jia) 格也一降再降。綜合科技進步、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增長等因素,預計到2030年前後,人類社會(hui) 將迎來生物經濟時代的繁榮發展期,生物技術廣泛造福人類、生物界,相應的製度形態更加成熟,在這一時期,生物技術對人類社會(hui) 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將超越信息技術。

  與(yu) 工業(ye) 經濟時代相比,生物經濟時代更加強調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突出科學技術能夠更多推動人類、生物界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與(yu) 信息經濟時代相比,生物技術平行於(yu) 甚或高於(yu) 信息技術成為(wei) 底層共性技術,生物資源與(yu) 數據資源以及勞動力、土地、能源等要素資源共同成為(wei) 人類社會(hui) 寶貴的資源,此外,生物經濟時代不僅(jin) 關(guan) 乎生產(chan) 效率的提升,也密切關(guan) 係對自然、人類等物種本體(ti) 的改造。信息經濟時代背景下,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國家間的差距是效益、效率,以及“數字鴻溝”,生物經濟時代,這種落差將會(hui) 表現為(wei) 物種的優(you) 劣、生命權利的歸屬、生存質量的高低、食品資源能源等的供給水平,影響的是“物競天擇”等自然規律。

  我國已成生物產(chan) 業(ye) 大國

  經過10餘(yu) 年努力,“十三五”末期,我國生物醫藥、生物製造、生物育種、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chan) 值規模近5萬(wan) 億(yi) 元,生物及大健康產(chan) 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規模超過10萬(wan) 億(yi) 元,成為(wei) 全球名副其實的生物產(chan) 業(ye) 大國。醫藥等重點領域諸如恒瑞醫藥、信立泰等一批研發投入強度超過10%的創新型企業(ye) 快速發展,石藥集團的丁苯酞、貝達藥業(ye) 的埃克替尼、恒瑞醫藥的阿帕替尼等單品種藥年銷售額超過10億(yi) 元。全國湧現出若幹銷售額超過百億(yi) 元的龍頭企業(ye) ,其中不乏上海醫藥、九州通等營收規模在千億(yi) 元的企業(ye) 和生物製造領域的中糧集團、阜豐(feng) 集團等大量營收規模超過百億(yi) 元的企業(ye) 。生物產(chan) 業(ye) 已經成為(wei) 繼信息產(chan) 業(ye) 之後各類風險投資追逐的新風向標,據火石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醫藥健康領域融資規模同比增速超過87%,規模過億(yi) 元的案例占年度總量一半以上。

  在國家和地方統籌聯動聚力培育發展生物產(chan) 業(ye) 的帶動下,一批特色鮮明、優(you) 勢突出、錯位互補、競爭(zheng) 力強的生物產(chan) 業(ye) 集群競相發展,如創新力強、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單品種營收高、在研創新藥儲(chu) 備豐(feng) 富的蘇州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集群,科學設施支撐紮實、開放創新領先、名優(you) 企業(ye) 和品種集聚的上海生物產(chan) 業(ye) 集群,生物資源發達、專(zhuan) 業(ye) 科研院所匯聚、醫藥開發曆史悠久、產(chan) 學研合作通達的廣州生物產(chan) 業(ye) 集群,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產(chan) 學研用醫密切聯動的成都生物產(chan) 業(ye) 集群,龍頭企業(ye) 比肩、軟硬設施發達、創新要素吸引力強、後發優(you) 勢強勁的武漢生物產(chan) 業(ye) 集群等,已經發展成為(wei) 帶動區域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支撐生物經濟加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麵臨(lin) 重大機遇和嚴(yan) 峻挑戰

  在前期生物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上,我國在生物經濟時代發展麵臨(lin) 重大機遇。

  一是豐(feng) 富的生物資源儲(chu) 備。我國擁有生物醫藥發展所必需的海量臨(lin) 床數據,全國三甲醫院多達800家,年診療人次高達30億(yi) 且還將繼續增長。生物多樣性優(you) 勢獨一無二,截至2021年,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已經收錄了115064個(ge) 物種,哺乳動物總數居全球第一,鳥類占全球物種總數14%,爬行動物種類占全球4.5%,是全球陸地水域麵積最大的國家之一,擁有近千種中國特有內(nei) 陸魚類。高等植物物種總數占全球的8%到12%,且植物物種仍在持續增加。

  二是廣闊的市場空間。醫藥健康領域,人們(men) 對生活質量、健康水平提升的需求與(yu) 日俱增,伴隨商業(ye) 保險覆蓋範圍進一步增大,中高收入群體(ti) 健康消費支出擴張,各類高端、保健類用藥的巨大市場潛力將進一步釋放。

  三是強大的人才儲(chu) 備。與(yu) 生物經濟時代發展密切相關(guan) 的醫學、藥學、化學、物理、生物等學科人才供給規模持續增長,結構不斷優(you) 化,為(wei) 生物經濟發展源源不斷輸送各類人才。與(yu) 此同時,國內(nei) 產(chan) 學研各界長期保持著與(yu) 海外企業(ye) 和技術專(zhuan) 家形式各樣的聯係與(yu) 合作,也為(wei) 我國生物經濟發展所需人才的成長提供了重要支撐。

  四是獨特的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從(cong) 過去兩(liang) 年來我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係列部署舉(ju) 措看,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在短期內(nei) 迅速集結各方資源應對重大公共衛生突發安全事件中發揮的優(you) 勢可圈可點。後疫情時代,預計重大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發生的頻次、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增多,我國基於(yu) 前期經驗形成的係統應對機製,有利於(yu) 發揮獨特的製度優(you) 勢引航全球生物經濟時代發展。

  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十分嚴(yan) 峻。突出表現為(wei) 三個(ge) 方麵。

  其一,製度體(ti) 係不完善。麵向中長期的國家層麵生物經濟發展戰略頂層設計亟待出台,強有力、跨部門的專(zhuan) 項行動策劃、組織和實施不適應生物經濟時代複雜多變的形勢,穩定、長期、高效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環境仍待完善。

  其二,科技創新儲(chu) 備不堅實。與(yu) 信息經濟時代的情景類似,我國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發展水平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生物產(chan) 業(ye) 開拓性、顛覆性的創新成果與(yu) 生物經濟強國願景不匹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卡脖子”問題比較突出。

  其三,生物資源保護、開發利用體(ti) 係不健全。當前,我國大量具有中國特色的生物資源、樣本和數據還沒有被充分挖掘和保護,在建或已建的科技基礎設施尚未形成統一管理、數據互通的資源數據共享體(ti) 係,特有的生物資源和數據優(you) 勢尚未充分發揮。

  提升全球創新版圖位勢

  生物經濟時代加速到來,與(yu) 我國踏上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形成重大曆史性交匯,要求我們(men) 以前所未有的勇氣攻堅克難,化資源優(you) 勢、市場優(you) 勢等為(wei) 生物經濟蓬勃發展的現實優(you) 勢,增強創新意識、超越意識,堅持創新驅動,發揮內(nei) 需優(you) 勢,強化供需匹配,努力在生物經濟時代重構的全球創新資源版圖中占據有利位勢。

  一是以需求為(wei) 牽引明確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生物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應在前期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製造、生物環保、生物技術服務等相對完善紮實的基礎之上,聚焦人民群眾(zhong) “醫”“食”“美”“安”需求和生物經濟強國建設目標,重點發展麵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醫藥健康領域,麵向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生物農(nong) 業(ye) 領域,麵向環境友好的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領域和確保國家安全的生物安全領域。

  二是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生物經濟繁榮可持續發展亟需堅實厚重的科學基礎。要麵向生命科學領域的世界科技前沿水平,加大力度投入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持續推動產(chan) 學研以新機製新模式合作研發。圍繞生命科學領域世界科技前沿方向,支持發展一批重大創新平台和基礎設施,創新資金投入方式和運營管理模式,在平台設施運行期間,多方式、多渠道引入醫院、企業(ye) 、第三方檢測機構等共同參與(yu) 測試反饋。密切對接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緊迫要求,尤其麵向製約生物技術應用推廣的“卡脖子”問題,加快部署推廣一批新的生物技術攻關(guan) 計劃。

  三是持續強化生命健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速創新組織模式和協調機製,調動多主體(ti) 多形式參與(yu) 生命健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在重大技術攻關(guan) “揭榜掛帥”的“拉榜”“揭榜”“掛帥”等不同階段,積極吸引創新型企業(ye) 參與(yu) 。確保生命健康科技創新設施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惠民,加速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大科學設施等硬設施向企業(ye) 、民間資本、科研院校、創業(ye) 團隊、新型研發機構等社會(hui) 公眾(zhong) 開放。

  四是持續激發生物技術企業(ye) 活力和創新力。我國生物技術企業(ye) 能否準確把握市場尤其是國內(nei) 超大規模市場需求,是生物經濟領域創新企業(ye) 實現盈利和可持續發展的關(guan) 鍵,也是我國生物技術企業(ye) 應對國際科技創新環境正在經曆趨勢性調整、不確定性和風險激增的王道。創新企業(ye) 應繼續發揮比科研院校更貼近需求、比國外同行更貼近國內(nei) 市場的優(you) 勢,麵向行業(ye) 細分市場積極挖掘“無人區”層次的內(nei) 需潛力。進一步完善激勵消費端針對創新產(chan) 品和服務“勇於(yu) 嚐鮮”“消費得起”的政策環境,促進創新產(chan) 品和服務的生產(chan) 準入、定價(jia) 、質量監督、配套服務、輿論引導等多環節完善,加快形成“創新企業(ye) 盈利—消費者買(mai) 單—企業(ye) 再創新”的良性互動機製。

  五是發揮政府采購撬動市場的作用。從(cong) 深圳、蘇州等部分生物經濟發展較好地區的經驗看,地方政府通過政府采購手段帶動生物經濟領域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服務發展已發揮顯著作用。例如,部分城市將產(chan) 前基因檢測篩查等項目納入地方醫保範圍,大幅帶動了本地及國內(nei) 基因檢測行業(ye) 的發展;部分城市有條件的企事業(ye) 單位,在員工體(ti) 檢活動中積極增加癌症早篩等檢測項目,為(wei) 創新型企業(ye) 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未來,要激勵有條件、有潛力的區域實施更多生物產(chan) 品和服務的政府應用示範帶動項目,也要積極推廣地區有關(guan) 經驗做法,實施多樣多模式的各類生物技術惠民工程,實現以應用促發展,以小市場帶動大市場。

  六是多措並舉(ju) 鼓勵需求端科學消費。與(yu) 信息技術更多關(guan) 係提高生產(chan) 生活效率、改變生產(chan) 生活模式不同的是,生物技術的應用涉及太多對包括人類自身在內(nei) 的生物體(ti) 的改造,其倫(lun) 理特征、安全程度等更易受到公眾(zhong) 質疑。

  因此,在增加公眾(zhong) 對於(yu) 生物技術產(chan) 品和服務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方麵,既要將生物技術作為(wei) 一種新興(xing) 技術,營造相對寬鬆的環境,在消費端加大宣傳(chuan) 力度,也要提前建立健全涉及倫(lun) 理、安全底線的重大問題爭(zheng) 端化解決(jue) 策機製。此外,瞄準提高生物技術產(chan) 品和服務的性價(jia) 比目標,通過持續規範產(chan) 品市場秩序和配套服務提高新產(chan) 品新服務的質量,通過政府適度補貼、創新商業(ye) 保險進入等手段,引導消費者積極嚐試、購買(mai) 各類生物技術產(chan) 品和服務。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