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糖化”延衰老,怎麽做不踩坑
近些年,“抗糖化”這個(ge) 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尤其是常被一些愛美人士掛在嘴邊。聽起來,這像是繼“抗氧化”“補充膠原蛋白”“抑製黑色素生成”等護膚秘笈之後,出現的某種延緩衰老的高科技方法。為(wei) 了迎合這種需求,市場上的商家順勢推出各式各樣號稱能抗糖化的產(chan) 品,既有口服的保健品,也有外用的洗麵奶、乳液、麵膜等化妝品。甚至,還有人把抗糖化延伸理解成“戒糖”或“斷碳水”飲食,以追求更全麵徹底的抗糖化效果。
那麽(me) ,抗糖化究竟是怎麽(me) 回事?抗糖化產(chan) 品真能延緩衰老嗎?
1
糖化反應可能誘發多種慢性病
糖化反應即通常所說的“糖化”,是指還原糖(如葡萄糖)與(yu) 蛋白質、脂質或核酸之間的非酶促化學反應。
這個(ge) 概念看似晦澀難懂,但其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就是在烤麵包、烤饅頭片等高溫烹飪過程中,食物產(chan) 生顏色褐變和誘人香氣的化學原理。此現象最早是法國化學家美拉德在1912年發現的,因此,這個(ge) 化學反應過程也被稱為(wei) “美拉德反應”。
很多人也許會(hui) 問,如果說這就是糖化,那糖化很好啊,有了糖化,食物更香更好吃了。但是前麵講過,糖化反應是一種非酶促化學反應。要特別注意“非酶促”這個(ge) 條件,正常情況下,生物體(ti) 內(nei) 本就能在特定酶的催化下使糖與(yu) 蛋白質有序結合,進行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生成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功能更為(wei) 豐(feng) 富的糖蛋白,這屬於(yu) 有酶參與(yu) 的糖基化修飾作用,是好事。而我們(men) 所說的“糖化”,是沒有酶參與(yu) 的,是壞事。
糖化反應不僅(jin) 會(hui) 在高溫烹飪時快速發生,也會(hui) 在體(ti) 內(nei) 的體(ti) 溫條件下緩慢進行。存在於(yu) 血液、組織液中和細胞內(nei) 的葡萄糖,跟蛋白質等分子經過一係列複雜的化學反應,最終生成了一大類被稱作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AGEs)的物質。
“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這名詞聽起來陌生,但不是無名之輩,因為(wei) 最早發現的這類物質就是糖尿病患者體(ti) 內(nei) 的糖化血紅蛋白。研究表明,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是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病機製之一,如糖尿病及其並發症、動脈粥樣硬化、骨質疏鬆和阿爾茨海默病等。
它在組織中廣泛累積,越是更新周期長的蛋白質中累積得越多,例如骨骼和皮膚中的膠原蛋白,而後會(hui) 影響蛋白質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導致機械支撐強度下降。另外,它不僅(jin) 因其本身的生物學特性直接產(chan) 生危害,還能夠通過與(yu) 細胞表麵特定受體(ti) 結合,產(chan) 生調節信號,持續促進炎症發生或者誘導氧化應激,間接發揮有害作用。
其實在人體(ti) 內(nei) ,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時時刻刻都在生成,並且主要隨著糖化蛋白質的降解而經腎髒排出體(ti) 外,客觀上保持著動態平衡。當人體(ti) 衰老或者患糖尿病時,它的排出會(hui) 減慢或者生成會(hui) 加快,進而在體(ti) 內(nei) 逐漸累積。科學研究表明:作為(wei) 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之一的糖化膠原蛋白一般在20歲時首次被觀察到,並以每年約3.7%的速度累積,在80歲時增長幅度可達30%-50%。
2
糖化累積也是皮膚衰老的特征
相對於(yu) 其他內(nei) 髒器官組織,皮膚更容易觀察,所以人們(men) 普遍關(guan) 注皮膚問題與(yu) 糖化反應之間的關(guan) 係。研究也證實,無論是衰老還是糖尿病因素,皮膚中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含量都出現了明顯的升高,換句話說,皮膚中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的累積,是皮膚衰老的一個(ge) 典型特征。
當皮膚中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的累積增加後,一方麵能夠導致細胞間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等功能障礙,如韌性和彈性降低;另一方麵,能夠減少真皮細胞的增殖並促進其凋亡,並誘導角質形成細胞過早衰老,結果就是皮膚更加暗淡、粗糙。
不過,雖然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的累積與(yu) 皮膚衰老有關(guan) 聯,但目前尚未明確其中的因果關(guan) 係。事實上,日曬、吸煙、飲食等因素,都可能通過氧化應激或炎症等機製,參與(yu) 到糖化反應與(yu) 皮膚衰老的相關(guan) 性之中。
日光中的紫外線,主要通過促進炎症、細胞凋亡、氧化損傷(shang) 等機製損害皮膚。有研究指出,在年輕人中,皮膚做防曬保護時並未觀察到明顯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累積,而暴露在陽光下的皮膚區域,顯示出明顯的沉積增加,這表明紫外線照射可促進體(ti) 內(nei) 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的形成。
吸煙是皮膚衰老的典型加重因素。吸煙能加速皮膚中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的形成,並增加其在包括皮膚在內(nei) 的各種組織中的沉積。
衰老的另一個(ge) 重要因素是飲食。食品中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加工方法,如烹調時間和溫度。一般來說,油炸食品比水煮或蒸製食品含有更多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研究表明,從(cong) 食物中攝入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大約有10%-30%被人體(ti) 吸收後進入血液循環。
3
保健品宣稱抗糖化靠譜嗎
從(cong) 抗糖化的機製來看,減少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的生成或者促進其降解,或是拮抗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的受體(ti) ,都是值得探索的幹預方向。但無論是受限於(yu) 有效性或是安全性,目前都沒有臨(lin) 床研究證據充分的特效藥可用。
不過在營養(yang) 方麵,我們(men) 有一些可能有效的抗糖化思路,主要通過抗氧化或者抗炎來間接實現。
這些成分有些屬於(yu) 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α-硫辛酸、N-乙酰半胱氨酸、硒元素、類黃酮、藍莓提取物、槲皮素和蘆丁等;有些能維持皮膚正常新陳代謝,如煙酰胺、吡哆醛、鋅和錳元素等;有些含有酚類的香料和草藥,也在體(ti) 外實驗中表現出能抑製白蛋白的糖基化,其中包括生薑、肉桂、丁香、馬鬱蘭(lan) 、迷迭香和龍蒿。
上述營養(yang) 素或功能成分,絕大多數雖然尚處於(yu) 體(ti) 外實驗或者動物實驗階段,但安全性較有保證,因此有些商家便以抗糖化功效為(wei) 導向,“創造性”地排列組合出各種配方產(chan) 品。
例如某品牌抗糖膠囊,主要成分有α-硫辛酸、鉻、肉桂、銅、鋅、維生素A、維生素C、生物素等。商家宣稱,α-硫辛酸和肉桂能加速葡萄糖代謝,從(cong) 而減少糖與(yu) 膠原蛋白結合;維生素C和銅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鋅、維生素A和生物素能幫助抗氧化。
乍一看,這是從(cong) 多方麵發力聯合抗糖化,但細想不難發現,這不就相當於(yu) 鼓勵人們(men) 每種食物都吃一些,不要偏食挑食嗎?頂多額外再每日補充一片複合維生素微量元素片。這番情景,類似於(yu) 放著牛奶、雞蛋、豆腐不吃,卻熱衷於(yu) 選擇“高大上”的蛋白粉。
因此,這類產(chan) 品的實際效果,既因目前缺乏充分的臨(lin) 床研究證據而難以明確抗衰老作用,也因混雜了多種幹擾因素而難以讓人完全信服是“通過抗糖化來實現抗衰老”的。
至於(yu) 是否值得花高價(jia) 選購此類商品,那隻能豐(feng) 儉(jian) 由人,根據自己的消費能力而定。
4
“低碳水”“斷碳水”不可取
那麽(me) ,有沒有相對可行又少花冤枉錢的抗糖化方法呢?我們(men) 可以來分析分析。
首先,要理解所謂的“戒糖”是指戒遊離糖,如白砂糖、葡萄糖、果糖等。飲食中要盡量減少食用添加糖,也就是少吃甜食或少喝含糖飲料等。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日常宜限製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最好在25克以內(nei) 。
有些人為(wei) 了減少體(ti) 內(nei) 葡萄糖,采取低碳水飲食,甚至斷碳水飲食,這是有很大健康風險的。人體(ti) 每日能量需要的一半以上,都是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而且相對於(yu) 蛋白質和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謝中產(chan) 生的廢物更少,給肝髒和腎髒帶來的代謝負擔更輕。如果食物中幾乎沒有碳水化合物,那麽(me) 皮膚細胞不僅(jin) 麵臨(lin) 能量不足而導致膠原蛋白更新變慢,還會(hui) 因為(wei) 體(ti) 內(nei) 的酮體(ti) 、氨等有害代謝產(chan) 物過多而更易凋亡。可能折騰一通後,皮膚反倒更差了。
我們(men) 建議選擇更加合適的碳水化合物,用全穀物、粗雜糧或薯類等主食替代大米白麵等精製穀物主食,通過穩定血糖波動,來減少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的產(chan) 生。
其次,盡量采用健康的烹飪或食物加工方式,避免高溫煎烤烹炸,選擇蒸煮燉等。這樣一來,既能減少食物中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又能減少高溫產(chan) 生的某些有害物質,有助於(yu) 由內(nei) 而外延緩衰老,守護健康。
此外,平時還應養(yang) 成一些眾(zhong) 所周知的健康生活習(xi) 慣,如防曬、避免吸煙或二手煙、保持充足睡眠和健康的體(ti) 重等,這些都有利於(yu) 降低體(ti) 內(nei) 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an) 物的水平。
雖然我們(men) 都希望衰老能來得更慢一些,但科學地講,衰老是個(ge) 自然的過程,至少目前沒有什麽(me) 靈丹妙藥。況且,為(wei) 此過度憂愁焦慮,反倒可能加速衰老。因此,從(cong) 根源上還需正確認識衰老,與(yu) 衰老共存。(中日友好醫院營養(yang) 科醫師於(yu) 永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