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山西黎城借“校地合作”招才引智賦能創新發展 共促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1-10 14:5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太原1月9日電 (劉小紅)近年來,山西長治黎城縣立足自身發展實際,積極與(yu) 高校對接聯係,在工業(ye) 、農(nong) 業(ye) 、教育、旅遊、紅色文化、非遺技藝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記者9日從(cong) 黎城縣融媒體(ti) 中心獲悉,當前,黎城縣正依托“校地合作”搭建的平台,實現創新與(yu) 人才驅動,以期推進縣域高質量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校地合作”開展以來,黎城縣建立工作機製,製定工作方案,設立專(zhuan) 項經費500萬(wan) 元。同時,黎城縣積極聯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10餘(yu) 所高校,就美麗(li) 鄉(xiang) 村規劃、鋼焦一體(ti) 化全流程多維度環境汙染防治項目技術指導、科技成果轉化、智庫合作、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基地等方麵積極商談,開展合作共建。

  據了解,黎城縣為(wei) 推進工業(ye) 向綠色高端轉型發展,與(yu) 上海大學共同組建“山西省冶金新技術研發中心”。該研發中心利用上海大學科技、裝備、人才等方麵優(you) 勢,依托黎城縣鋼鐵、焦化等工業(ye) 基礎,聚焦能源革命、綠色低碳、節能高效、循環經濟等領域,開展產(chan) 業(ye) 規劃、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助力黎城縣創新發展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實現“政產(chan) 學研用”五方共贏。

  此前,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專(zhuan) 家組一行先後到黎城縣太行丹泉田園小鎮、蟒山農(nong) 業(ye) 生態園、百萬(wan) 旱鴨全產(chan) 業(ye) 鏈項目現場等地開展調研指導,針對農(nong) 旅結合、黨(dang) 參深加工、鮮切花花期調控、病蟲害防治、疫病防治等製約產(chan) 業(ye) 發展難題提出解決(jue) 方案。對此,雙方就進一步深化合作擬定協議,在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晉黎”核桃品種推廣、畜禽飼養(yang) 及產(chan) 業(ye) 發展、中藥材種植加工技術、發展食用菌工廠化產(chan) 業(ye) 等方麵開展合作,促進黎城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農(nong) 民增產(chan) 增收,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素有“沒有圍牆的抗戰博物館”之稱的黎城縣,紅色遺址遍布全境,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這些紅色革命文物,當地與(yu) 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合作,深入挖掘黎城縣革命文物的思想內(nei) 涵和時代價(jia) 值,形成革命文物保護與(yu) 展示利用的樣板區,輻射帶動黎城縣全域範圍內(nei) 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帶動周邊城鄉(xiang) 區域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據介紹,黎城太行山黃崖洞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與(yu) 山西大學通過實施《2021年黎城太行山黃崖洞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教育部產(chan) 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建立景區管理標準化實習(xi) 基地,開展景區標準化建設項目,助推革命老區紅色文化遊、綠色生態遊、特色鄉(xiang) 村遊發展,為(wei) 打造“處處皆景、步步為(wei) 畫”的“全域旅遊百裏太行新畫廊”,實現高校人才培養(yang) 與(yu) 企業(ye) 發展互利共贏搭建了新平台。

  同時,傳(chuan) 承發展非遺技藝,太原科技大學組織藝術學院視覺傳(chuan) 達專(zhuan) 業(ye) 近百名學生在黎城喬(qiao) 老憨家紡棉製品有限公司開展工藝實踐活動,有6名學生在該公司開展為(wei) 期半個(ge) 月的工藝實踐,學習(x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黎侯虎的製作工藝,並結合市場需求,開展藝術創作。

  “校地合作”為(wei) 黎城縣創新發展注入人才和智力動能。未來,黎城縣將以優(you) 惠的政策、優(you) 質的服務吸引更多高校來黎城開展共建,全方位推動縣域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