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編劇王小槍:生活經曆的作用是滴水穿石的
一個(ge) 話癆出租車司機與(yu) 一個(ge) 得了甲亢情緒不穩定的妻子,為(wei) 生活精打細算,為(wei) 孩子爭(zheng) 吵,為(wei) 錢抱怨……然而,煙火氣是保護罩,他們(men) 的真實身份是台灣間諜,在大陸潛伏生活了18年。
這對堪稱“貧窮版史密斯夫婦”的間諜組合,來自作家出版社推出的長篇小說《對手》。由其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也在最近播出。
一對台灣間諜夫婦為(wei) 了竊取情報,完成任務,潛伏在大陸。相較於(yu) 以往人們(men) 想象中靈活狡詐、生活富裕的都市間諜形象,《對手》塑造的這對間諜,把日子過成了一地雞毛。整個(ge) 故事,也以“反派視角”展開。
《對手》作者王小槍,著有《我是誰》《心機重重》等圖書(shu) 作品,是《功勳》《麵具》等高分電視劇的編劇。此次,王小槍也擔任電視劇《對手》的編劇。
日前,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zhuan) 訪,王小槍說,創作完《麵具》以後,他就開始琢磨如果再寫(xie) 諜戰題材的作品,要寫(xie) 一個(ge) 什麽(me) 樣的故事?有什麽(me) 和以前不同的?
2018年9月,央視《焦點訪談》播出專(zhuan) 題節目《危情諜影》,披露國家安全部門“2018-雷霆”專(zhuan) 項行動中破獲的百餘(yu) 起台灣間諜案件部分細節。這類新聞給了王小槍很大啟發,於(yu) 是想做一部“發生在當下、間諜就在你我身邊”的故事。
《對手》中,當生活過於(yu) 拮據的時候,間諜甚至琢磨自己舉(ju) 報自己。比如李唐說:“你知道大陸鼓勵公民舉(ju) 報間諜的獎勵是多少嗎?咱倆(lia) 一年掙的錢加起來也就是個(ge) 零頭,有的時候我都動心了。”這讓網友調侃這對間諜夫婦是兩(liang) 個(ge) “行走的50萬(wan) ”,合起來價(jia) 值百萬(wan) 。
對於(yu) 這一設定,王小槍表示,故事是虛構的,但細節都是真實的。“這樣的設置會(hui) 讓這樣的人物更接地氣”。
在王小槍看來,寫(xie) 作就像蓋房子,從(cong) 挖地基到平地蓋樓,直至裝修,編劇的兜裏如果有體(ti) 驗生活期間存得滿滿的“儲(chu) 錢罐”,建成的房子才有“富麗(li) 堂皇”的可能。
例如創作另一部作品《縣委大院》,王小槍曾去縣城掛職數月,“深紮”基層幹部的工作生活。“日常生活中的經曆,對創作者來講,它的作用都是滴水穿石的。”王小槍說。
中青報·中青網:為(wei) 什麽(me) 想到創作一部聚焦台灣間諜的小說?
王小槍:最早是想做一部發生在當下、間諜就在你我身邊的故事。生活裏真正的國安幹警和間諜,我們(men) 其實是分辨不出來的。我覺得這個(ge) 點挺有意思。對創作者來講,新鮮感很重要。3年前,央視播出了一係列在國家安全日關(guan) 於(yu) 大批台灣間諜落網的詳細新聞,當時感覺到這個(ge) 點和我想寫(xie) 的故事可能是相關(guan) 的。這是一個(ge) 契機。
中青報·中青網:《麵具》從(cong) 一個(ge) 敵方特務的視角展開敘事,《對手》的“間諜視角”又給觀眾(zhong) 帶來新的體(ti) 驗。“反派視角”寫(xie) 作是怎樣的體(ti) 驗?
王小槍:《麵具》人物關(guan) 係的結構是典型的雙雄,一山二虎;《對手》有點像蝴蝶的兩(liang) 片翅膀,兩(liang) 夥(huo) 人,個(ge) 人突出得沒有那麽(me) 厲害。《對手》本質上還是一個(ge) 群戲,貓抓老鼠,“五五開”,既有國安幹警的視角,也有間諜的視角。
在人物關(guan) 係的設計上,正反雙方都有一些呼應,比如新竹、桃園、花蓮這3個(ge) 18年前的年輕人,和18年後丁曉禾和朱慧、黃海。其實不管寫(xie) 的是哪一個(ge) 人物的視角,還是要把它當成一個(ge) 真實的人去寫(xie) ,這個(ge) 是不變的。
中青報·中青網:李唐和丁美兮這一對間諜夫婦生活窘況引起觀眾(zhong) 討論,這一設定是如何考量的?
王小槍:我們(men) 想象中的間諜,可能都是揮金如土、豪宅香車的,實際上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央視曾經報道過一個(ge) 真實的案例,台灣師範大學的一名教授在大陸工作的時候,被台灣的情報部門收買(mai) 。幹了好幾年,最後拿到的經費平均下來,每個(ge) 月隻有2300塊人民幣。如果我們(men) 把這樣真實的情況套用到一個(ge) 虛構的故事上,那麽(me) 間諜麵臨(lin) 的境遇就會(hui) 顯得比較特別。故事是虛構的,細節都是真實的。這樣的設置會(hui) 讓人物更接地氣。
中青報·中青網:小說中台灣間諜各種手段、國安人員與(yu) 間諜的較量,諸多案例來源是什麽(me) ?
王小槍:虛實相加。反間諜的工作有需要保密的特殊屬性,所以我們(men) 沒法像其他行業(ye) 那樣有很多采訪的機會(hui) 。公開的新聞偶爾會(hui) 有一些啟發的作用,大部分還是虛構。虛構這些情節和橋段,我需要注意一下生活邏輯和戲劇邏輯。
中青報·中青網:小說改編成劇集後,對演員表現如何評價(jia) ?
王小槍:這部戲每個(ge) 演員找得都很準確。開機前,劇本圍讀的時候,我分明看到了眼前的這些演員已經不再是生活中的自己,而是已經變成了故事裏的人物。他們(men) 賜予這些人物以生命。不管是郭京飛還是譚卓、顏丙燕、寧理,以及像何藍逗這樣優(you) 秀的年輕演員,他們(men) 的表演都和人物融為(wei) 一體(ti) 。有幾個(ge) 瞬間,我甚至覺得他們(men) 根本就不是在表演,他們(men) 就在那個(ge) 虛構的世界裏生活著。
有些時候,角色和演員也是有緣分的。作為(wei) 編劇,我非常幸福,很感恩。
中青報·中青網:創作諜戰題材作品對你的吸引力在哪裏?好的諜戰作品關(guan) 鍵是什麽(me) ?
王小槍:小說和影視劇是不一樣的。小說可以更充分地表達,可以更自我。你描寫(xie) 一個(ge) 人物的內(nei) 心可以花很大篇幅,可以用幾千字去描述一片葉子。影視劇其實是有商品屬性的,有時候不能那麽(me) 信馬由韁,需要平衡結構和關(guan) 係,人物與(yu) 情節之間的分寸以及節奏。
任何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它的關(guan) 鍵都是生動的、有魅力的人物。如果一部作品裏麵有5個(ge) 以上光彩奪目的人物,這個(ge) 故事就會(hui) 擁有自己的生命力。
中青報·中青網:現在市場上諜戰題材作品層出不窮,優(you) 點和缺陷是什麽(me) ?
王小槍:諜戰題材故事有天然的緊張感,人物也有更複雜的內(nei) 心世界,這一類型天然會(hui) 被觀眾(zhong) 喜歡。而在題材相同的情況下,創新不夠,這是諜戰題材作品遇到的最大瓶頸。
中青報·中青網:生活經曆會(hui) 給你的寫(xie) 作帶來怎樣的影響?
王小槍:日常生活中的經曆,對創作者來講,它的作用都是滴水穿石的。日積月累,寫(xie) 作的靈感會(hui) 自動迸發出來。兩(liang) 者相輔相成,所以對生活的觀察、對這個(ge) 世界的探尋,尤為(wei) 重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